《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35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03 10:17:24

  心理关羽36
  袁绍的谋士不肯站出来说话,简雍就站出来说话了。
  简雍对袁绍说:“主公啊,依我看来,刘备这个人流窜成性,这一走啊,肯定不会再回来了。”

  简雍这句话没把袁绍吓着,倒把心理学家吓了一跳。昨天你还胸有成竹地给刘备出主意,让他以去联络刘表为借口脱离袁绍,怎么今天反而自己跳出来揭穿刘备呢?
  袁绍心想:“你原来就是跟着刘备混的,应该对刘备比较了解。”说:“那么,你说该怎么办呢?”
  简雍说:“我有个办法,可以应对这件事。”
  袁绍说:“说来听听。”
  简雍说:“请让我跟着刘备去。一来可以促成和刘表的联合,二来可以贴身监视刘备,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可以随时向主公汇报。”
  袁绍一听,大喜,连声称好。
  心理学家听了简雍这番话,不由对他刮目相看,这才明白简雍之语的精妙所在。

  简雍的话之所以对袁绍有着如此大的说服力,是因为他站在了“相反立场”。所谓相反立场,就是指说话者话语中所表达出来的立场和自己的利益诉求恰好相反。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坚守立场。这是很正常的。但这样的话语说服力显然就不强。因为很容易被归因为本位主义。但是,当你的话语并不是代表你自己的利益诉求时,情况就大为不同了。人们很容易认为你是客观公正,甚至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显然,这样的话语更有说服力。

  就简雍而言,他是刘备的老下属。大家很容易判定他和刘备是一伙的,从而立场也是一致的。如果简雍直接提出要和刘备一起走,理由是共同去说服刘表,袁绍再笨,也会有所怀疑。但简雍一上来就先揭发刘备,等于是和刘备划清了界限,站到了袁绍的立场上了。随后他又主动提出监视刘备行动的建议,更是设身处地为袁绍考虑。这样精妙的招数,袁绍不被说服才怪呢?
  简雍喜滋滋地离开,去找刘备,共赴荆州。
  袁绍帐下的郭图可实在忍不住了。看着刘备和简雍玩弄袁绍如同小儿,心想:“我要是再不出来说几句,真让简雍看轻袁绍手下无人啊。”想到这,郭图就站出来说话了:“主公,我看这次刘备和简雍走了,肯定不会回来了。”
  袁绍白了他一眼,心想:“什么不好说,偏偏鹦鹉学舌啊。你这点水平比简雍差远了。”直接就把他给挡回去了:“你不用多疑了,简雍自有主张。”
  通常情况下,作为一个谋士,在主公对自己的建议不予采纳的时候,往往是要据理力争一番的。但这次郭图很识相了,他不想到牢里去和田丰作伴,哼哈几声就退了下去。
  却说刘备带着孙乾简雍,急速离开,来见关羽。

  兄弟相见,万语千言化成泪涌千行。一切都不需要解释,一切都不需要辩白。眼泪可以洗清所有的委屈,眼泪可以原谅所有的过错。
  刘备关羽刚刚收泪,庄主关定就领着两个儿子前来拜见。关定的次子关平喜爱习武,这次见到了大英雄关羽,早有追随之意,所以要父亲前来说项。
  刘备见关平年方十八,气宇轩昂,又和关羽同姓,而关羽此时并未婚娶,膝下自然无子,于是就提议关羽收关平为义子(别忘了外表的吸引力啊)。
  关定见攀上了这么大一个英雄,大喜,立即同意让关平拜关羽为义父,并称刘备为伯父。
  刘备担心袁绍识破自己的金蝉脱壳之计,吩咐一行人马,立即收拾,急急赶路,直奔古城而去。

  行至卧牛山,恰见周仓引数十人带伤而来。关羽急问究竟。
  原来裴元绍留守卧牛山,一日见山下一个落单的将军,有心抢他的战马。不料却被这个将军一枪刺死。将军反过来将山寨据为己有。周仓奉关羽之命回来招兵,看见此景,心中不服气,和那个将军斗了几阵,都败下阵来,只好带了几个铁杆的弟兄回转了来,其他弟兄慑于将军之威,都不敢跟从。
  关羽大怒,拍马上前。周仓紧紧跟随,在山下喝骂。那将纵马下山,刘备一看,认识!
  此人竟是赵云赵子龙。

  当下双方握手言欢,只有周仓在一旁闷闷不乐,暗自悼念兄弟裴元绍。
  刘备细问赵云来由。赵云是河北真定人,原在袁绍麾下效力,因袁绍无能,故而转投公孙瓒。袁绍攻打公孙瓒时,赵云曾与文丑大战数十回合(可见关羽斩了文丑有多幸运),救了公孙瓒一条性命。赵云早与刘关张等人结识相交。后来公孙瓒兵败,自焚身亡。袁绍又再多次来请。但赵云觉得自己已经投错过一次主人,不能一错再错,就坚决拒绝了。赵云自从与刘备结识后,倒是对刘备始终崇敬不已。而刘备也早就挖过公孙瓒的墙角。只是当时赵云正为公孙瓒效力。公孙瓒虽然才略不够,但对赵云非常优厚,赵云不忍无故离去,刘备的墙角也就没挖成功。

  今天刘备看到赵云飘零一人,真是如同看见天下掉下来一块大馅饼。人们往往羡慕刘备运气好,关张赵都是万人敌,别人求都求不来,刘备却得来全不费工夫,而且都对他忠心耿耿,毫不动摇。但运气好只是一方面,如果刘备没有在营造亲密关系上有一套真本领,是不可能让这些叱咤风云的好汉对他忠贞不二的。
  赵云在职业抉择上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崇。以他的身手,在哪里都能混得不错。当初刘备挖公孙瓒的墙角,赵云虽然内心倾向于刘备,却依然坚守为公孙瓒效力,直到公孙瓒无可挽回地走向败亡。赵云的反面就是吕布,同样也是一身好本领,却因为对主人的忠诚度不够,屡屡改变门庭,最终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职业抉择也是承诺的一种,也要遵从承诺——一致原理。赵云在这方面的严谨操守令人无可挑剔。关羽听了赵云细说往事,和自己的往事一一比照,内心也不由涌出惭愧之情。
  刘备带着关羽赵云周仓孙乾简雍等人回到古城。张飞糜竺糜芳迎接。刘备看看被曹操打败的旧部全部聚集,又新添了赵云周仓关平等人,正是苦尽甘来,风云际会,不由心花怒放,雄心万丈!当下大宴剧饮,尽情祝贺。
  众人商议前途,一致决定,弃了古城,到汝南与刘辟龚都会合,以汝南为根据地,再图发展。刘辟龚都见前度刘郎又重来,实力雄壮,也是欣喜不已。
  再说袁绍,发现刘备果然言而无信,一去不返,觉得自己受了愚弄,不由大怒,当即下令要起兵讨伐。郭图站了出来。

  袁绍恶狠狠地看着他,心想:“上次你是提醒过我的。不过,如果你不识相,要触我霉头,那我立马就拿你的人头祭旗!”
  袁绍手下的谋士本来都是一个套路的。先是劝谏的话袁绍听不进,然后袁绍吃了亏,谋士就站出来说,你看你看,上次我说的话你没听吧,现在弄成这样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田丰。
  但郭图今天已经学到了关于说服的重要两招,他已经不会傻不楞登地站出来说:“你看,上次我说刘备简雍都不会回来了吧,被我说中了吧。”
  郭图的老师不是别人,就是刘备和简雍。

  第一招是“相反立场”。郭图本来的立场应该是用已经应验的话来驳斥袁绍不听良言。但他丝毫不提自己当初说过现已应验的话。这等于是站到了自己的相反立场上去了。果然就像简雍一样获得了袁绍的认可。
  第二招是“即时需求”。袁绍的即时需求就是击败曹操。凡是有利于击败曹操的计策,他全部听从,凡是不利于击败曹操的计策,他一律否决。这是刘备百试百灵的招数。
  刘备简雍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善于学习的郭图迅即掌握了如何说服袁绍的良方。
  郭图说:“刘备算什么啊,也就那三五百兵马,根本无须多虑。曹操才是我们的劲敌,不可不除。刘表虽然占据荆州,但软弱无能,也不足为道,根本用不着和他结盟。只有江东的孙策孙伯符威镇三江,地连六郡,谋臣武士极多。我们不如和他结盟,共攻曹操。”
  郭图的这一番话,真是滴水不漏。刘备不足虑,刘表很无能。这等于是把袁绍决策失误,受人愚弄的过错轻描淡写地揭过。袁绍内心的不协调感当即等到了缓解,心情大为畅快。郭图又围绕“解决曹操”这个袁绍的即时核心需求,另外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再一次给袁绍提供了决策的机会。袁绍当然是点头不已了。
  袁绍当即决定,修书一封,怕陈震赶赴江东,去见孙策。陈震上次曾经给关羽送过信的。领导者的记性一般都不会太差,上次送信是你,这次也就你去吧,下次当然还是你。
  ××××××××××××××××××××××××××××××

  心理学家感悟:正面的门有时候是可以从反面进去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