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纵横》
第22节

作者: 岭南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呵呵,有点事向你汇报一下,”王石又指指杜秋兰,“小杜同志也正好有点事找你,所以我们就一起来打扰领导喽。”
  常宁眉头紧锁,瞥了杜秋兰一眼,“哦,你说吧。”
  “是这样的,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还有医院的领导,都想来向你汇报工作,顺便请你有空去指导检查,还有,按照上面的规定,这些单位的一把手都列入公社机关干部大会,同时各自负责一到两个生产大队的驻村工作。”
  常宁皱着眉头想了想,“老不死啊,以后这些坛坛罐罐,就交给你负责领导,让你也过一把当领导的瘾。”

  王石噗的笑起来,“坛坛罐罐?要让他们听见,非气死不可。”
  “这些家伙,工资不是我们发的,帽子不是我们给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们能领导他们么,你告诉他们,到我这里就算改革了,甭他们驻村,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供销社要早日在其他四个片设立门市部,物资供应不能掉链子,邮电所要抓紧时间把电话线给我修好了。”
  “我,就这么说?”
  “哼,那你要我怎么说?象哄三岁小孩那样表扬他们?”常宁瞪了王石一眼,摆摆手说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叫他们将功补过好好干,不然我让他们滚出水洋公社,当然,具体怎么发挥,你这个老江湖不用我教了吧。”
  “行行,我先给一顿棒子,再上胡萝卜。”王石站起身,老脸上绽放出笑容。
  “哎,等等,”常宁喊了一声,瞅瞅旁边的杜秋兰,搓着双手,不好意思的说道,“老不死,你是文书,这个,这个情况总结报告,好象应该是你的本职工作吧。”
  “不行不行,”王石退到门口,连连的摇着手,“我这文书不管文,全县都知道我王石是个‘三句半’,呵呵,对了,你找小杜同志,她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走了走了。”
  常宁无奈的望着杜秋兰。
  “秋兰同志。”
  “常书记。”

  两个人同时看着对方,分明都看见了对方脸上的红晕。
  非常奇怪,常宁最近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女人,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威力,竟能让自己内心波澜不宁,最近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好象以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呀。
  常宁勉强的让自己定定神,咳喇了几声,讪讪一笑说道:“秋兰同志,你请坐,我先说一个小建议好伐好,一个小小的建议。”
  “嗯。”杜秋兰恢复了自然,点着头坐了下来。
  “是这样的,这个,”尽管左手掌心还缠着纱布,常宁还是习惯性的搓起了双手,“以后你不用叫我常书记,叫我小常或者常宁就行,当然喽,我叫于医生为于姐,显然,显然你比我大一些,我就叫你秋兰姐,你看,这个建议如何?”
  杜秋兰歪着头,微微的笑道:“嗯,可以考虑,但你是领导,工作中和公共场合,还得用正式称呼,还有,我和于姐一样,见了你妈,还是得叫她姐姐。”
  常宁一楞,“唉,我的老娘啊,让我满眼望去尽是长辈了,你们尽占了便宜,我可亏大喽。”
  “常,常宁,你下次回家,一定替我好好谢谢你妈。”
  常宁看着杜秋兰脸上的笑容,忽地心里一痴一颤,“啊,噢,秋兰同志,不,秋,秋兰姐,你找我,就为这事?”
  “嗯,不是,我今天接到了我妈的信,她是个中学教师,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想搬过来和我一起住,我想,公社的后院有间空房子,能不能暂时借给我,等我在水洋街上买了旧房子后,我们马上搬出去。”
  常宁松了口气,这个女人真是个谜,没有人会主动提起她的过去,水洋这不毛之地,别人都想尽办法往外调,她却要把家安在这里,偷偷的翻过她的档案,好象也没有值得可究的记录。
  “噢,没问题,没问题,你直接找王文书说吧,不过,”常宁忽地调皮的一笑,“秋兰姐,这好象有点开后门的意思,因此,你也得帮我办一件事。”
  杜秋兰瞧着办公桌上的稿子,微笑着说道:“我好久没动笔了,恐怕会让你失望的。”
  “你答应了?谢谢,谢谢,”常宁乐得跳了起来,紧锁的眉头一解而开,“唉,这个刘书记,尽干些赶鸭子上架的事,明摆着为难我哟,咱们既是同志又是姐弟,要互通有无,啊,要互相帮助,互相帮助嘛,秋兰姐,小弟拜托你了。”
  常宁双手连连的作揖,逗得杜秋兰不禁莞尔。
  款款的起身,杜秋兰拿起稿子,“你总得定个调子给点指示吧。”

  “不不,没有调子,没有指示,本领导绝对的相信你,就是明天下午要交给我,”常宁又恢复了从容,乐呵着的说道,“宣传部出来的人嘛,干的就是妙笔生花的勾当,实际不着边,牛皮吹上天,谎话一篇篇,总把领导骗,呵呵,让刘书记王县长两个老家伙瞧瞧,我们水洋公社还是有人才的。”
  杜秋兰闻言,双目一斜嗔道:“常书记,请你用比较文明的词语说话。”
  “呵呵,口误,口误,我向你检讨,”常宁举着双手笑道,“但是我要声明,这不是我的发明,这是咱们之江省首位省委书记,在视察之江大学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片断,呵呵,一个好老头呐,有机会我一定向他转达你的抗议。”
  常宁望着杜秋兰离去的倩影,心里却道,咱老百姓就是这么评价宣传部的,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地委宣传部出来的女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过了一个星期,由杜秋兰起草,又经常宁润色后亲笔抄写的报告,递到了县长王玉文的手上,王玉文戴着老花眼镜粗粗的看了一遍,嘴里不住的啧啧称赞,“小常,这报告写得蛮有水平么,和这县委大院里的秀才有得比,有事实有经过,数据详实事迹分明,不避问题不讳缺点,更重要的是在后面还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好好,我看对我们全县的抗旱救灾工作都有指导意义,我要建议县委县政府,把你们的措施和经验向全县推广。”

  常宁面有些许的自得之色,心里却颇是不以为然,全县人都知道王县长是老好人,见人就夸是他的特色,从他嘴里出来的赞扬有些不值钱,“王县长,这是我们公社丨党丨委,带领全公社党员干部群众努力拚搏的结果,我只是简单的归纳了一下,请您多多批评指示。”
  “简单?小常同志挺谦虚嘛,”王玉文盯着常宁,微笑着说道,“小常啊,你不是对刘书记说,你不会写报告的么,还不愿当他的秘书,我看你完全够格嘛。”
  常宁早有准备,脸不红心不跳,“王县长,我这也是憋了几天才整出来的,太费功夫,太费脑子了。”
  “总结报告写得好,实际工作做得更好,”王玉文放下报告摘了老花镜,往台历上瞧了一眼,“才刚刚一个月,就一举扭转了水洋公社的严峻局面,刘书记果然没有看错人。”
  常宁当然的谦虚起来,“王县长,水洋公社现在还处在困境中,还有四五千人没有还乡,组织上可不能不管我们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