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明王朝1566》
第44节

作者: linyuan_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8-07 00:46:47
  (六十一)胡宗宪的大谋略(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五集
  上文说了对于东南沿海的反恐战争,最开始无论是道长还是严嵩想的都是以防御为主,能花小钱办大事最好,至于倭寇赶走就完了,没必要赶尽杀绝。是胡宗宪用自己的脑袋玩命造势,引导道长最终改变了决策,把小仗升级成大仗,对于倭寇从赶走完事变成赶尽杀绝,毕其功于一役,从这个角度看胡宗宪对于战争的最终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多说一句,把倭寇赶尽杀绝并不是倒严的前提条件,战争因素对于倒严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倒严的决策最多是被延缓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道长下定决心要搞的事,不会因为胡宗宪故意多放走几个倭寇就不搞了。道长的脾气严嵩不会不知道,养寇自重这招效果其实有限,严嵩为什么还要让严世蕃写信给胡宗宪,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病急乱投医吧,为了保住自己父子还有严党,甭管有用没用,能想到的招数都得拿出来试试,总要垂死挣扎一番,就算保不住自己父子、保不住严党、说不定可以保下胡宗宪,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具体分析放在后面剧情去说。

  军事层面的事聊完了,接着聊一聊经济层面的事。把小仗变成大仗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军事预算,进一步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实际上这场战争才是胡宗宪用来解决国库亏空的最终方案,只要实现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目标,效果肯定要比改稻为桑要强的多,大概推测下胡宗宪的经济政策。此前大明一直是两线作战,北边要防备擅长骑马射箭的蒙古族兄弟,东南沿海还要提防一衣带水没事就爱乘船旅游的日本友人,军费开支浩大也是导致国库亏空的直接原因。如果胡宗宪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东南沿海以后只要留些二线部队驻防就够了、野战军可以调到北方、沿海反登陆的大量防御工事和伤残将士的抚恤金都可以省了,总之两线作战变成单线防御,战线收缩每年能省不少军费,还可以避免不少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买卖肯定划算。

  倭寇剿平了,海上丝绸之路自然也就安全了,东南沿海又可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了,来钱比单纯种地可快多了,这笔账第一集御前会议的时候严嵩就算过。到时候什么丝绸、茶叶、瓷器、手工制品都可以出口创汇,这些玩意全都是紧俏商品到了大清都不用愁销路的。每年多收的那点关税都是小钱,靠着对外贸易搞活东南沿海经济才是根本,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以愉快的在血汗工厂里挥洒汗水,资本主义萌芽可以继续在大明茁壮成长,到那时候还怕弄不到钱吗,国库亏空根本不叫事儿,道长别墅敞开了修,金丹可劲儿造。胡宗宪的经济政策核心就是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不改变利益分配结构的前提下,单纯通过把饼做大让所有人都能得到些好处,国库亏空补上了,道长和各级官僚能多捞钱,老百姓也能稍微改善改善生活,大概算是基于东南沿海地区特色的经济振兴计划,当然前提是先得把倭寇赶尽杀绝了。

  经济层面的事儿聊差不多了,下面聊聊政治层面的事。蒋中正公当年有句名言叫攘外必先安内,到胡宗宪这里大概是反向操作了一把,准确的说是安内全靠攘外。胡宗宪的这一手在当今的自由民主国家极其常见,一般国内民众对政府不满到了极点,恰好又到了选举的节点,靠着对外强硬或者干脆打一仗的事屡见不鲜,总之一切都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争取连任,顺便让老百姓换个仇恨对象,就如同川普总统现在对中国干的事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大明朝的国内矛盾基本已经接近临界点了,一个是统治集团和底层百姓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一个是统治集团内部严党、清流之间为争夺执政权的矛盾无法调和,按照海瑞的话形容,大明朝再不整治,亡国有日。指望道长忽然良心发现,自上而下的反腐倡廉、整顿吏治、关心民生疾苦、缓解阶级矛盾那是门也没有,要不然海老爷也不会拼了命上《治安疏》了,道长是在用生命践行北齐宰相祖珽的名言“丈夫一生不负身”。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既然道长指望不上,胡宗宪只能寄希望于通过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缓解国内的各种矛盾了,胡宗宪告诉戚继光“你打胜了我后面就好部署,我大明朝的朝局才会有改观。”就是这个意思。(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