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心——以轻松的语言,历数全球化以来世界头号强国的兴衰更替史》
第10节

作者: 多维Dovic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人类十五世纪航海史上的壮举。政治上,向西洋各国展示了国家实力,增进了相互的扩展了明朝为主体的朝贡体系,强化了明朝在海内外的影响力;经济上,客观上拓展了贸易,也加强了相互之间农业、工商业之间的学习交流;文化上,让中国和西洋诸国有了更广泛的交流。
  第七次航海之后,郑和去世了(也有一说在第七次航海中去世)。在郑和死后,明朝没有再继续这样的海洋政策,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官方航海活动。即使是在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也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后来随着倭寇活动不断滋扰,明朝的海禁政策愈加严格,直到隆庆年间才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既然航海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明朝在相当长时间内对航海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热衷,官方航海也在郑和去世后迅速衰落、逐渐不再受重视了呢?

  日期:2021-09-18 18:32:05
  如果我们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出一些思考。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当时明朝相对宽松的海洋政策的基础上的。航海战略不仅仅是开船那么简单,其实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远见的体现。除了资助郑和船队之外,疏通运河、建设造船基地、建立补给港口、建立海外补给基地、海外军事冲突的军费等无一不是巨额开销,考虑到这些支出,再与船队贸易所得一比,便显得相差巨大了。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未得到内部官僚、豪强的支持。当时的海外贸易采取官方独营政策,与宋朝时期鼓励私人海外贸易、元朝时期官私合营的“官本船”体制相比,造成了官方“吃独食”的局面,这大大损害了豪强和商人的利益,也使得当时沿海地区走私盛行。而另一方面朝廷“吃独食”又吃不完,为了处理进口过剩带来的商品价格走低的局面,采用直接扣工资的方式向官员倾销,也让朝廷官员颇为反感和厌恶。

  第三个原因,在于这一活动是官方主导的,与民间产生了脱节。船队带回来的多为昂贵的奢侈品,只能共上流社会把玩。同时,大量白银和黄金通过贸易顺差流入明朝,在解决中国自唐宋以来贵金属紧缺问题的同时,也使得永乐年间货币贬值近30%;由于造船任务繁重,使得南方造船地区的手工匠户大量逃亡,南京区域的船工匠户甚至锐减了四分之三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生计。
  第四个原因是战略重心的转移,有观点认为,通过郑和的数次下西洋,明朝已经确认了,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海上并没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对帝国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当时的情况客观上也确实如此。于是,明朝的统治者们便将安全战略重心锁定在了内陆的北方。当然,这也与当时农业社会人们的认识的局限有关,毕竟那时的人们的视野还不足以覆盖太远,在当时的农业帝国,再有远见的黄帝,可很难洞悉未来数百年后人类的大势。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以郑和死后,以他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在与文官集团的争权中逐渐处于下风,也是导致他们主张的航海政策逐渐边缘化的因素。
  日期:2021-09-18 19:39:39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让我们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放眼看世界,一起努力,让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强,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日期:2021-09-18 20:37:44
  同样是航海,但郑和的航海和欧洲殖民者的航海却有着诸多的不同。
  从时间和规模来看,在同一时期,郑和下西洋在规模和次数上要胜于欧洲航海者,但后者的后劲更足,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有如昙花一现,后面便很难有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了。当时明朝的国力强盛,也拥有先进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各方面的条件甚至优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但终究没能把握好这一地理大发现的契机,没能坚持下去。
  从目的来看,郑和下西洋政治的目的大于经济的目的,更多的在于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护、文化和贸易的交流,他向沿海国家展示了当时明朝的强盛;而欧洲国家的航海更多地有侵略与殖民的性质,他们通过航海与“发现”,依靠武力上的优势,通过侵略、掠夺、殖民、开拓市场、强迫合作等方式,攫取巨额利润,只是肥了自己的口袋。

  从产生的影响来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和西洋各国之间的了解,总体上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举措;但欧洲国家的航海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收益,只有利于强势的航海者,那些“被发现地”的人民得到了只有战争、死亡和苦难。
  从推进发展进程来看,客观来讲,郑和下西洋相对而言产生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而欧洲国家的大航海引发的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成长,同时推动了全球化的浪潮,让人们看待、思考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遗憾的是,无论如何,郑和之后,中国也就此和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与变革擦肩而过了。
  让我们将目光投回欧洲西南海岸吧。就在郑和逝世的1433年,远在地球那端的葡萄牙的国王若昂一世也去世了,恩里克王子的哥哥杜阿尔特一世一世继位。国王的变化会对葡萄牙的航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日期:2021-09-19 16:30:13
  【第五章 “非洲计划”进行时】
  1433年,若昂一世因为瘟疫去世,他的儿子杜阿尔特一世继位。他是一位很有文艺细胞的国王,爱好是写书,比如教导人们如何保持良好节操和杜绝恶习的《忠诚顾问》、讲述骑马经验的《如何用好马鞍的骑乘艺术》、《慈善之书》以及一些诗集。在葡萄牙,人们有给帝王取外号的习惯,有点像我们国家给帝王的谥号,杜阿尔特一世的外号叫“演说家”和“哲学家”,可见他鲜明的特点。
  在航海方面,杜阿尔特一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推动航海业朝非洲进行探索,也大力支持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恩里克王子的航海事业。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在杜阿尔特一世的任期内又有了新的进展。此时的恩里克王子,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欧洲人已知世界的尽头、为诸多航海前辈谈之色变的“魔鬼之海”博哈多尔角。

  博哈多尔角位于非洲西海岸,位于今西撒哈拉一带,周边海域荒凉无比、险礁林立、暗流涌动,被当时的西方人的称为“死亡之角”,据说在中世纪的欧洲地图上,博哈多尔角附近的海域被画上了一个魔鬼的手。既然要探索更远的未知世界,那博哈多尔角就是必须逾越的地方。效力于恩里克王子的葡萄牙航海家埃阿尼什从拉古什出发,在沿非洲大陆西岸进行了多次尝试之后,于1434年一举成功穿越博哈多尔角并成功返回,攻克了地理大发现路上的一个重大阻碍。一年后,他再接再厉,越过博哈多尔角继续前行,航行到了博哈多尔角以南约200公里的非洲海岸,成为最先航行到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欧洲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