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心——以轻松的语言,历数全球化以来世界头号强国的兴衰更替史》
第23节

作者: 多维Dovi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10-08 19:59:03
  明英宗朱祁镇到明宪宗朱见深时期,虽然政府不再组织官方的航海,但由于从明宣宗朱瞻基之后,政府的控制力量开始减弱,民间的海上贸易不断蓬勃发展。明孝宗朱佑镗在位时期,国力强盛,于是朱佑镗希望再次看到永乐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准备召集再下西洋,这时,一个人站出来对他进行了劝谏,这个人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刘大夏与杨一清和李东阳被时人并称为“楚地三杰”,又与王恕和马文升被后人合称为“弘治三君子”,他清廉高古、政绩卓著、整治军备,辅佐明孝宗朱佑樘成就了“弘治中兴”,大明弘治年间居功至伟的功臣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大夏敢于直言,对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对国家有利的,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大夏对明孝宗朱佑樘说,出海劳民伤财,可不是明君所为,搞不好和人发生摩擦还要打仗,又出军费又死人就更不好了。朱佑樘作为善于纳谏的明君,采用了刘大夏的建议。这倒不是刘大夏故意找事,而这确确实实是他本人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他的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对待很多边防战事都是以“能不打就不打”为原则的,对待很多边备事务也总是想从行政方面下手,尽量的避免战事,但是好的军队毕竟都是打出来的,刘大夏这种过于保守的思路虽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军克扣、吃空饷和兵权的问题,但是一系列免战政策也使得边防军日益松懈,并极大的削弱了一些武臣势力,使得军队缺乏经验老成的良将。而对于航海,他也确实认为过于劳民伤财。其实,这不是刘大夏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站在航海的反对面,早在明英宗天顺年间,有宦官向皇帝朱祁镇出主意说,三十年前宣宗宣德年间,曾派遣三宝太监郑和出使西洋,获得无数珍宝奇玩,喜欢猎奇的朱祁镇就命令太监去找当时的兵部尚书项忠索要郑和当年的航海材料,时任兵部侍郎的刘大夏听说此事,赶紧偷偷将郑和航海的那些资料都藏了起来,项忠派人找了半天没找到,十分疑惑,刘大夏赔着笑脸把项忠拉到一边,对他说:“当年三保太监下西洋,光显示大明的威风啦,但你知道老百姓都过的什么日子吗?那是个劳民伤财的事情。就算那些资料还在,也该销毁掉,不该再来第二次了,何必追究它还在不在呢?”项忠也是一位正直的干部,听刘大夏说得合情合理,心里头很佩服,于是项忠就这么把这件事拖延搪塞过去了。近刘大夏劝说,朱佑镗放弃了官方航海的想法,这一时期,正好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此后直到晚清,中国的航海事业一直是开开禁禁,罕有官方参与,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上被西方国家越甩越远了。与中国不同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走在航海时代前列的大国,正在航海事业的快车道上你追我赶,竞争愈发激烈。

  日期:2021-10-08 21:34:40
  【第十章 东方初探】
  自从迪亚士越过了好望角,找到了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洋的航路后,葡萄牙就将探索印度洋提上了议事日程。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欧洲,面对西班牙在海上殖民发起的挑战,葡萄牙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1494年《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的签订,确认了印度洋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让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探索与占有上更有底气。1497年7月8日,经过精心准备,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领四艘小型船共计170多名水手,从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四艘船分别是圣加布里埃尔号、圣拉斐尔号(由他的兄弟保罗·达·伽马率领)、贝里奥号和一艘补给船。

  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却最终未能如愿,遗憾离世。从小便接受了航海训练的达·伽马子承父业,接过了父亲的衣钵,肩负着家族和民族双重的使命。
  达·伽马
  日期:2021-10-09 16:16:12
  其实在当时,葡萄牙的贵族们对于是否要探索印度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认为非洲已经足够广大,葡萄牙的国力不足以支撑继续探索更广阔的海洋,正是因为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与压力,刚刚上任两年的新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只能尽可能购买和使用较小的船只出航。曾经发现了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也率领一支小船队为新的印度洋远征舰队护航开道。经验丰富的他一直护送达伽马的船队抵达葡萄牙位于西非海岸的殖民地堡垒。

  在经历了4个月的航行后,船队来到了圣赫勒章湾,前方便是好望角,但却是乌云滚滚、暴风闪电,此时水手们的心理产生了波动,纷纷要求返航,而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终于,在圣诞节前夕,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7年12月16日,达伽马的船队通过了鱼河(今南非境内,奥兰治河北岸的主要支流之一),开始进入了在欧洲航海史上仍是空白的水域(东非沿岸)。1498年1月,达伽马一行人的船队抵达了东非的莫桑比克海域。随后,船队逆着强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这年的3月底,达伽马的船队在消耗了大量补给品后,按照惯例凿沉了伴随航行的补给船,仅以3艘船只轻装前行。这3艘小船,承载了葡萄牙人乃至整个欧洲对于新世界的期待。达伽马知道,每往前航行一海里,都是在刷新航海史的新纪录,都是在创造历史,离他们心心念念的“约翰王”又近了一海里。

  4月1日,船队来到了一个繁华的港口,从当地人口中达伽马得知这里的名字叫蒙巴萨(今肯尼亚境内)。因为语言不通,城里的居民看到这些远道而来的船和人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当蒙巴萨的居民发现这些神秘的来客居然是基督教徒后,双方的关系便迅速恶化。这个繁华的东非港口的市民和商人以穆斯林为主,利益和宗教的冲突很快演变为了武装冲突。由于达伽马深知自己有重任在身且兵力单薄,所以不敢在蒙巴萨恋战。在摆脱了临时聚集的穆斯林船只后,他们继续向北航行,于4月14日来到了另一座城市马林迪。马林迪和蒙巴萨两座城市是竞争的关系,虽然马林迪的统治者也是穆斯林,但考虑到打击竞争对手,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念,他们对葡萄牙人表示友好。葡萄牙人敏锐地发现,利用对方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关系,拉一个打一个,对于人数有限的他们来说,往往能产生奇效。

  马林迪的统治者不仅允许“自己人”达伽马在自己的城市建立用于贸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还为达伽马奉上大礼:资深领航员艾哈迈镕伊本马吉德。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当代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他帮了葡萄牙人大忙,在接下来,他带领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第一次穿越印度海域水手们已经玩转了2000多年的季风航线。正是在这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的带领下,葡萄牙船队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利用印度洋海上只有每年上半年才特有的西南季风,直达印度海岸,并在1498年的5月20日抵达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强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正是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所经过和停泊的地方,那时,这里是古里国的属地,此时属于卡利卡特扎莫林王国。卡利卡特是香料贸易路线上一个重要的港口,这是中世纪以来,西欧人的船只第一次来到这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