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明朝之江南繁荣和商业化》
第20节

作者: 俗人无语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些政治势力之间,各个国王会联合对付教皇,国王与贵族会联合对付外国的国王,国王会与教皇联合对付本国的贵族,贵族会与贵族联合对付国王….总之各股势力连横合纵,时而结盟时而敌对开战。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大家都在动态中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联盟,寻找自己的斗争对象。
  比如,法国国王对于各地诸侯领地范围内的城市,就积极支持它们争取自由的斗争,因为这会削弱各地诸侯的势力;但对于王室领地内的城市,就坚决打击它们图谋自主的努力。城市则支持国王推进国家统一,打击贵族,以建立有利于商品生产的统一的市场、货币、交通、税收体系。
  在英国,由于大量向法兰德斯出售羊毛,很多土地贵族也商品化了,于是,城市就和土地贵族们联合,向英国国王施压,迫使国王接受有利于商品生产的法案。
  市民们想不受贵族领主摆布,想少交捐税乃至不交捐税,贵族领主和国王们都是不高兴的。但是领主乃至国王又是需要城市工商业的,希望自己属地的城市工商业能得到尽量大的发展,上交给自己的财富就会越多。
  这样在中古欧洲,商品交换以及市场经济的关系,一直在逐步发展、逐步壮大,经济总体中商品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商品交换进行的分工协作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心甘情愿地进入到这种关系、这种生产体系中去。于是,这种关系所具有的社会力量也就越来越大,并把这种关系从经济领域推进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最终,这种社会关系以其经过一千多年聚积起的力量,在欧洲各地,先后不等地压倒了建立在组织性暴力基础之上的国王贵族们的压迫压榨,成为主导型力量。同时,社会的主要生产形态,也由农业生产发展为工商业生产。

  城市如此广泛的争取自主权的斗争,在罗马帝国是见不到的,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也是见不到的。在农业性大一统的官僚国家中,工商业者在政治上根本没有可能和统治集团较劲。中国历代王朝的抑商政策,执行起来从来都很顺利。没有工商业者敢做非分之想,他们能想能做的事情,就是如何与官家搞好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生意做下去。胡雪岩就是他们的理想。
  与欧洲中世纪相比较,中华文明没有进化到资本主义,有多个原因。从政治格局来说,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一样,都是大一统的农业官僚军事社会,权力高度集中。商业和城市,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没有独立或半独立进化的空间。
  日期:2021-10-02 11:51:10
  (32-2)
  【讨论】
  延续二千年多的大一统皇权状况,造就了连绵不断的文明和诸多辉煌成就,造就了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民。而硬币的背后,明清时期这种大一统皇权制度妨碍了文明进步社会发展,成了落后五百年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复盘历史,是感到庆幸呢,还是无奈呢?
  土地和人民是国家的立脚之根本!落后了可以赶上去,失去的领土永远失去了。我们还是要对大一统皇权感到庆幸和敬畏。【】
  日期:2021-10-02 11:59:51
  #西欧城市和第三等级

  谈起西欧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我们首先会想到工业革命,也就是那个瓦特蒸汽机与珍妮纺纱机的机器大生产。这场史无前例的动力革命在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将古老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西欧催生了世界上第一批工业化国家。然而,早在我们认为无尽黑暗的中世纪里,西欧的早期工业化已经起步。
  工业化或者工业革命的含义实际上有二层,一层是指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和蓄力;另一层是指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在欧美国家,这二个过程是同步进行、同时完成的。但在二战后开展工业化的东方国家情况大不相同。中国的大规模现代工业化只是在新中国才开展。在20世纪50-60年代,从产值看,大机器工业远超农业,手工业微不足道。可是人口城市化却拖到21世纪10年代才完成。其他东方国家如印度也是类似情况。

  在我们讨论的中古后期至近代,即工业革命之前,所谓“工业化”只是指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带动了城市人口增加。故此“原始工业化”或“早期工业化”的概念更为准确。
  中国古代城市很多是作为政治中心建立起,而西欧城市初建时,并不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是商业和手工业中心。领主们很多住在乡下的城堡里发号施令,不是城里人。城市规模较小,大部分并非行政中心,也不是军事要塞,是纯粹的商业城市。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都可以称为移民城市,因为它们最初都是方圆二三十英里内乡村移民的聚居点,而像巴黎那样的大城市,在发展起来之后,其移民可能来自遥远的诺曼底、英国、荷兰、德意志、甚至意大利。城市对农奴尤具吸引,被束缚于庄园的他们只要逃往城市,并在那里连续生活一年零一天就可以成为自由人了。

  到1200年,西欧已有许多城市,但大小不一。有些小城镇居民不足500人,但许多当今著名城市如巴黎、费罗伦萨、米兰、威尼斯,在十二世纪人口已达两万五千人。直至十四世纪早期,这些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五万,有的城市比如佛罗伦萨甚至达到十万。但是不管城市人口如何发展,它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整个中世纪从来没有超过10%。
  城市社会分成上、中、下三个阶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上层包括:富商、重要行政官员和住在城里的乡村贵族;中层则以小业主为主,包括手工工匠和小商人;城市下层是受雇于手工业作坊的帮工和学徒以及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苦力。从纳税金额来看,城市上层与下层的收入差距在150倍以上。毫不奇怪,苦力占城市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生活工作都没有保证,许多人以富商赞助的宗教慈善机构为最后的寄身之所。

  普通民房沿街而建,木结构、长方型,高三层,每层都纵向一分为二,致使房间宽度只有20到30英尺或更窄。门窗是木制的,关窗使用木窗板。由于木头材料过多,而烟囱设备又不完善,所以时常发生火灾。富商住房明显比普通市民高级,不仅宽敞高大、地基坚实,而且主体用石材,其它的区别在于窗户镶玻璃、房顶铺铅铁。有的富商住宅更自成一体,四周建房,圈起一个很大的院落。
  尽管贫富悬殊,但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不分贫民区与富人区。街区按行业划分,比如皮匠街、盔甲街、木梯街等等。城市街道狭窄崎岖,睛天尘土飞扬、雨后道路泥泞,家禽家畜穿梭于车辆行旅之间,交通一片混乱。尽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室外简易厕所,粪便定期拉到郊外指定地点处理,但垃圾废物都倾倒在街上,以致街面上臭气熏天。
  日期:2021-10-03 11:10:47
  (34)

  中世纪中期(12、13世纪),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业和零售业大批地持续。12和13世纪西欧新城市大量涌现,出现所谓的“城市革命”。11 世纪晚期英格兰约有110个城市,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大约10%。到1300年左右,生活在城市的英国人在总人口的比例可能上升到15%-20% 。这一城市化比例在近代初期来看也是一个较高的水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