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技工的逆袭之路》
第57节

作者: 费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组那几个家伙,就是一群饭桶,没一个能拿的出手,怎么培养都快不了,一般都是我主对活,他们打打下手。唉!脑子不灵光,交半天也学不会,我要求不高,啥时候培养出一两个,我就能舒服点。”
  正所谓什么样的师父带什么样的徒弟,小东完全接收了他师父的理念,那就是能让别人干活,就尽量自己不动手。
  小东也曾提及他的理想,那就是早一天混到二线,哪怕少赚点,只要轻松就好。
  对于这一理念,周国强无法理解,可以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宁愿一线学更多东西,技术锤炼精湛,苦点累点无所谓,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只要能赚更多钞票。
  “反正对口就那点东西,你们毕竟是整圈满焊,慢一两道口也正常。”
  “你小子跟我藏着掖着,看来我不死盯着看你对,是学不到真技巧啊。”
  小东智商不在周国强之下,人聪明,但不勤快,混天度日,属性极其符合这种年迈的老企业。

  周国强并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开干。许多组对上的技巧,他只会干出来,但无法用语言精准描述,典型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闲暇之余,也会直接跳窗户,出去探班小东。
  观摩他们组对的方式,尤其是整段组对,有别与他们车间内的双节。下段还需要画线开门框,单单这一部分就是他从未见识过的。
  看着小东拿着图纸有模有样的比划,一旁几人全都在侧伺候,周国强一下子意识到识图带脑子是多么重要的特长。

  组内有陈师傅在,显不出他周国强有啥特别,可小东存在于一群文盲当中,就显得那么无敌与闪耀。
  看似嘻嘻哈哈懒散的小东,正式起来也有几分带队者的霸气,周国强自认为他并不具备这种特殊气场。
  也许是长相与身板的在外原因,也许是他存在于陈师傅的温室下,得不到提早锻炼的机会。
  利弊各半,太早带队很容易飘,难以再耐下心来学东西。同样,早一天当领队,就早一天感受不同的阶层,接触更高的层面,心境上、社交上、担当上将快速成长。

  塔筒对接简略了工序,也就意味着组里有人相对清闲。
  陈师傅依旧主干锅炉内胆对接,而塔筒对接只需要分派一两人,使用倒链手拉葫芦来手动拉缝。
  周国强只管对接,一两天没什么区别,可日子一长,从心态上来说,周国强略微有些不平衡。
  同样是一个组内干活,锅炉活少了,塔筒活多了,人家干完锅炉虽说会一起来帮忙干塔筒。

  但塔筒组对就一个工位,对接只需要一个人来完成,余下五人只负责吊装和拉缝,一圈下来最多拉缝两三次。
  一道口组对四十多分钟,五人平均也就是每人七八分钟,并且包含了闲着等待的五分钟。
  唯独真正组对的当事人周国强,四十多分钟内不会停歇,只有吊装筒节时才会休息。
  反过来细算一笔账,干锅炉平均每天入账三百块是极限,塔筒一道口110六道660。
  同样的一天,创造价值并不同,且组内所有奖金实行平均分配。110合算个人不过18块,一天干六道也不过相当于拿了一道口的价值。外加锅炉分的五十块,一天160块看似不低,但仔细想来,他周国强创造的价值,并无法与实际开钱相匹配。
  他具备技术,但并无法拿到匹配价值,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毕竟是铆工组一员,更别提满打满算,他进厂还不到一年。
  现实就是如此无情,社会就是这么真实,再好的技术,再快的手法,再多的工作量,并不代表就能拿更多的工资。

  只因你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屈居人下,或许离开这里,你一分钱都赚不到……
  周国强干的时间越久,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一月到头工资加奖金5000多。
  开的比以前更多了,可他的笑容却少了。
  他问自己是什么?
  答,赚钱机器,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
  也许只有说,风电塔筒新能源制造,算是给厂子乃至国家做贡献,才能寻找到一丝自我安慰。
  四月底,厂子最重磅消息,当属分厂投产,每个车间都有几个名额。
  带队者正式小东所在的四铆车间原主任,这也是四铆领导层变动的主要原因。
  对于大多数师傅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循规蹈矩的工作生活,愿意选择前往分厂的少之又少。
  最终确定的人员,一半是充满期待的新人,另一半则是每个车间不愿听从指挥的刺头。
  进两年除了周国强他们那一批技校生外,厂子还招收了部分裙带关系新人,亲戚、子女、朋友之流占大多数。
  厂子就是微缩社会,关系够硬,哪怕持有买来的三流大学文凭,就可以入驻办公大楼。
  一般师傅关系进厂的新人,很自然成为车间学徒工,档次与周国强他们相差无几,当然属于那种纯新手,毕竟上没上过技校,多少还是有些区别。
  磊子、牛牛、多动,也曾与周国强探讨要不要去分厂尝试,这一次周国强没有再将自我意愿强加给大家,他明白人生道路上的每次选择,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当初技校分配梁杰与吴燕的事,就是前车之鉴。
  他只表明自我立场,别人如何选择,那都与他无关。
  去年的周国强,将重心全都放在组内工序,以及少部分锅炉焊的技术掌握。
  如今,已经得心应手的他,眼界开始扩散,自动焊环焊组、钻台打眼组、画线组、修片组,乃至是牛牛所在的直口焊,他都会在闲暇之余窜岗观摩。

  一者结识更多不同的师傅,二者研究学习不同的工序与技能。
  学无止境,是浅显且难以坚持的四个字,并不是谁都有那种谦卑且好学的精神与动力。
  对于大多数师傅来说,他们从进车间那一刻,就开始在自己的工位上展开工作,一年、五年、十年,乃至退休都不曾挪窝。
  他们可以十分自豪,各自领域的专业技能有多熟练,但却仅限于那小小的一亩三分地。
  组在车间里的意识特别强,打眼的只会打眼,焊接的只管焊接,基本上没有调换的可能性。
  也就铆工组算是各组之间纽带,相对来说都有接触,但也仅限于初级接触。
  陈师傅不止一次告知周国强,要多学多看,不仅限于组内,这是经验之谈。
  若只想混天度日,只想求稳,专精一门也不为过。但谁也无法保证厂子能否坚持到你退休的那天。
  破产、下岗这样的词汇,近些年并不陌生,有太多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解体倒闭,最终最大的受害者都需要职工来买单。
  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是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一者许多企业招工,限定35岁这一并不合理的门槛,二者专业对口的几率小之又小。
  虽说周国强学的会的,都属于当下很容易对口的职业,但如今社会专精一门已经很难吃开了,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才会有更好的出路,也能有更多选择,同时也是当下社会迫切需求。
  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每日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但看似重复操作,但对于组对塔筒来说,却又道道不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