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风云战沙场》
第27节

作者: 暗夜三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禅是根据得利原则来分析,也就是说,在一件事上,谁最容易最后得利,那么就有可能是谁干的。
  王禅言简意赅,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心里也有些小自得,这可不是李悝教他的,也不是他的母亲王彩霞教他的。
  这个道理是他自己领悟的。
  “哦,你竟然无师自通,也能把案子分析得与常人不同,由此可见,你当也看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实属难得。那么你可有证据来证明?”

  李悝说完对着王禅一笑,到让王禅不知所措,既像是真的夸讲,又像是在否定,因为没有证据,再好的推论都会没有支撑。
  “暂时没有,可若是抓到老鸨翠花,或者是凶手主动出现,此案自然会水落石出。”
  王禅没有证据,但他也知道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未出现的老鸨翠花身上。
  “虎踞镇四通八达,要抓老鸨谈何容易,再说了真正的凶手又怎么会再次出现呢?”
  李悝边喝着茶,边接着王禅的话在问着,像下棋一样,步步紧逼。

  王禅一说出见解,李悝就会提出问题,让王禅不停的思考,也在不停的分析案子,像在引导,又像在自己印证。
  “老鸨翠花必然不会离开虎踞镇,因为她们以为里正会草草了结此案,所以翠花必然还在虎踞镇。
  因为里正不想得罪此三家任何一家,只有草草了事,对对三家都有利。
  再者刚才看李伯伯的布置,显然已经料到翠花未走,所以这才马不停蹄的封了虎踞镇。
  至于凶手为何会再次出现,我是刚才见李伯伯的护卫才猜到的。”
  王禅说完,连一边的赵伯都有些好奇.
  至于翠花之事,依李悝的聪慧,当然能一眼就能掌握王禅刚才所说关键,并不奇怪.
  可若说凶手会再次出现,那么这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理由。
  可王禅却说从李悝的护卫可以看得出来,这难道是王禅真的看出李悝布置护卫的玄机吗?
  李悝身为楚国相国,身份尊宠,有十几个护卫,已经算是十分低调的。
  纵是比李悝更小的官员,或许都要比李悝更讲排场。
  毕竟在此时的大周天下,场面排场代表着身份,就连坐的车,大小、马匹数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而楚国是大周众多诸侯之中,名正言顺的列国,其它此时准确的来讲,还只能称列候。
  “你说得不错,我是有此想法,可凶手再现这跟我的护卫又有何干?”
  “若张家贼喊捉贼,而因为我的原故,此案送到李伯伯您这,他们也肯定能猜出,你对他们的怀疑。
  而非普通人那样只会怀疑刘、王两家。
  所以张家以其坐等被您查出来,他们不若再买通杀手,或者用假杀手出来行凶,这样就会引起注意。
  而此时对他们最大的威胁就是李伯伯您。
  没有人相信虎踞镇的人敢刺杀当今威势强大的楚国之相。
  若能成功,他们自然少了威胁.
  若是不成,想必杀手也不会自活,该是借刺杀李相国,而达到自杀的目的,使整个案子,再次断了线索。

  而禅儿所想,李伯伯当然也能想到,所以平时不见的护卫,此时随时在保护着李伯伯,该就是这个道理。”
  王禅说完,基本上把后续的案情走势分析得十分具体,两种结局都说得十分有理,让人听了找不到任何毛病,似乎这就是该发生的事。
  李悝也不得不佩服。
  王禅的机智,王禅以小见大的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比他这个相国还要高上几分,而他只有六岁。
  “灵童,我送你连山易前,你其实已经习过周易之理,而且听说还会观相之术,听你如此一讲,我到十分有兴趣,不若你给我看一看,今日有没有凶险之事。”

  李悝半真半假,就这样提出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问题。
  堂堂楚国相国,竟然要找一个六岁孩童看相,而且表情并非像玩笑之话。
  “李伯伯,你实在抬举禅儿了,我只习了几天易经之理,看相之说也未尽其义,那里敢给你看相,李伯伯通晓易理,未卜先知,这在楚国也算是人尽皆知的,可别戏弄禅儿。”
  王禅难得谦虚一回,可说话的同时,眼睛却是在李悝的脸上扫了一遍。

  “无妨,说一说,我与赵伯都会认真听的,你昨日不是也能算准王志满有劫吗?”
  李悝此许不知是当真还是玩笑。
  昨日王禅之所以算准他的婶婶会来捉奸,完全靠的运气与小聪明,实则没有半分观相之术在里面。
  说王志满面堂发黑,阴气纠身,也是凭的直觉。而对王志满会有此劫,到是凭的道家学说,正所谓,“志满招损”,王志满名字本身就犯了忌讳。

  而且昨日的情形,小王禅心里也有兴灾乐祸的心理。
  他也看不惯这个舅舅,所以从心里就希望王志满出什么意外,所以随口就能猜到。
  可今天呢,面对李悝,他并不怨恨李悝,反而十分佩服李悝之能,心存感恩之心。
  若是没有李悝,那现在他与他娘说不定还在后山茅屋。或者说已被赶出虎踞镇,流落江湖,衣不掩体,食不裹腹,过着苦难的日子。更难得学习知识,安心增长学识了。
  小王禅面有难色,心里却也在捉摸着学过的观相之术,以及连山易中之说,想找到一点判断的依据,脑子里也是灵机一动。
  他想到来时与化蝶的分别。
  当时化蝶的父亲说过,他们是越国之人。
  现在越国有难,凭其中足以断定越国之难必与吴国相关.
  而楚国李相一直其道而行之,并不遵行邻里之间胜行的话”远亲不如近邻“之说,而是倡导逢行“远交亲而近防邻”的策略。

  这些为政之策,他也有所耳闻。
  楚国一直通过与越国结盟,而牵制吴国,让吴国难与做大。
  现在看来这其中必然发生了什么原故,这才导致越国有难,那么楚国必然同时也会受吴国之困。
  杨悝做为相国,难免会遭人指责,甚至不得志于楚王。
  想到这再整理刚才的判断,反觉得以李相之能,未必会防着一个小镇的刺客。
  刚才那些护卫的眼神,如临大敌,可见对面临的危险非普通危险,刺客很有可能来自于与楚相邻之国,这其中就有宋国、秦国、吴国,相较而言吴国的可能更大一些。

  李悝的主张让吴国不敢乱动。
  若是大军侵越,只要楚国出兵伐吴,吴必首尾不能相顾,正是偷鸡不成,反遭两国吞噬。
  可若是除掉李相,楚国就不会有人主张伐吴。
  因为伐吴实是为长久稳定,而非眼前的利益,一般君王未必能看得如此长远。
  只要李悝一死,楚国为自保,就不会伐强大的吴国,反而会与吴国相交变好,以保自身眼前之利,如此一来就能达到目的。
  王禅想到此也是一笑,喝了一杯茶水,整理了想法。
  才悠悠道:“李伯伯,刚才禅儿思虑不足,认为李伯伯这些防护是因为为防虎踞镇翠花楼杀手,现在想想,有些儿戏。
  以李伯伯之智,以刚才这些护卫之能,并非为防一个小镇杀手,该是其中有所变故,防的该是吞越之争中吴国派来的杀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