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46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佶的画,同样站在了北宋绘画艺术的山峰上。他从宫中所存的几万件绘画作品中精选出一千五百件,反复展玩赏鉴,又从中选出上百件,日日临习,直到每一件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才肯罢休。他是个艺术家,每天除了处理政务外,对艺术的孜孜不倦追求,堪为有志于此道者之楷模。虽然也爱好声色,但那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
  他很在就开始日日写生作画,长年不辍,终于成为一个绘画大家。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以及其他杂画、风俗画,各色俱备,技艺卓绝。九年羁旅中,他也不曾辍笔。据说仅创作诗词就超过千首,但流传下来的极少,书画则已全部散失。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金朝统治者对流人的钳制;二是作者惧祸自动销毁。在他谢世前,曾遭到一子一婿以谋反罪诬告(中原人窝里斗的劣根性多么明显),后来事实虽然得到澄清,但釜底游鱼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片纸只字再也不敢留存了。

  宋徽宗与李后主的对比:
  就角色定位看,二者都是好一个翰林学士,却没有做皇帝的才能,不免令人哀叹:“做词绘画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就相貌看,都是一表人才,赵更胜一筹:脸色如凝固的牛奶,唇红如丹。
  就风流好色看,李在大周后健在时候,就和小周后厮混,幸女甚多。而赵老师则是来者不拒,宫女妓女通吃,制造了接近80个子女。赵胜出。
  就诗词艺术方面看,李煜比赵佶要好一些。脍炙人口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流传。小赵没有这样的成就。

  就书法看,李老师的“金错刀”,赵老师的“瘦金体”,后者更有价值,扬名于世。
  就绘画看,赵老师完胜于李老师,以花鸟画闻名于世。
  就信仰看,李喜佛,赵好道。
  就治国看,都是一塌糊涂。
  就骨气看,都是苟且偷生。

  就被俘待遇看,李要优越于赵。
  就屈辱看,李的小周皇后经常被赵光义叫去,让宫女抬腿,固定身子,供其奸淫,还找画家把这幕画下来。而赵不仅老婆,而且女儿、儿媳均被金人强奸,漂亮的女儿被选为宗妇,为人家生孩子。赵的屈辱更大。
  就结局看,李被赵二赐予牵机药毒死,情形凄惨。赵得了病,吃了土方草药,及下咽喉,辄成疮疾满腹,几天吃不下饭,又冷又痛,冻僵归西。二者无多大差别。
  就死后待遇看,李被装慈悲的赵二厚葬,借机讨好小周皇后。赵可悲惨大了:直至一石坑前,架尸于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烂及半,复以水灭,以木杖贯其尸,曳弃坑中。这不就是鞭尸吗?活该。

日期:2009-04-01 17:09:57

  35,赵老师
  宋朝文化兴旺,才子辈出,这与拥有才情皇帝是分不开的。北宋皇帝,大多充满艺术细胞。
  宋代立国之初,便设置“翰林图画院”,聚集四散各地的画家。当时后蜀的黄筌父子,南唐的董源、徐崇嗣,中原地区的高益、燕文贵等等,都进了图画院,画院一开始就有雄厚的实力。宋神宗爱好绘画,画院有了很大发展。
  赵佶天赋绘画才能,并以绍述神宗之志为毕生使命,曾下诏将画学和书学归并到国子监。凡是愿意入学的不论是朝官的子弟或庶民的子弟,都要参加考试,按成绩的高低分别编入上舍、内舍和外舍。
  杜绝走后门的歪风,很公正。
  宋徽宗任命著名的书画家米芾担任书画学博士,负责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技艺的训练。
  米芾,字元章,襄阳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擅长诗文书画。诗文崇尚奇险,不承袭前人的轨辙,受到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赏。他兼擅书法各体,尤其精于行书和草书,用笔俊迈豪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为“宋四家”。 米芾的最大成就是他的书法,他继承了先人的书法精髓,真,行,草各露其风骨,书法行家们称其笔法挺进,气韵非凡,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奇,挥毫天真自然,决无矫揉造作之感。苏东坡称其书法如“风樯阵马,超逸入神,沉着痛快”;黄庭坚评其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我作为书法的门外汉,不敢妄加评论,但见其草书,行书作品,笔法确实流畅,给人以美的书法艺术的享受。

  米芾的书画作品,在当时已是很有名气,《宋史》记载,:“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传到后世更为珍奇,以米芾的《研山铭》为例,此作品是米芾为绘南唐李后主研山砚图,题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后有其子米友仁行书题字。该作品经历代文人名士收藏,后又留落日本,近年辗转百折回到国内。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在90岁高龄时见到它,激动不已,写下了“羡煞襄阳一支笔,玲珑八百写秋深”的诗句。该作品在国内的拍卖会上以3000万元的价格成交,据说在国外的标价远不止这个数,由此可见米芾作品在当今的艺术价值。

  他的画山水能另辟蹊径,大气磅礴。例如他画的《楚山图》以及儿子米友仁的作品《楚山清晓图》,只见春雨初霁,处处烟云弥漫,山峰时隐时现,江面上水鸟在飞翔,林木渗淡,山中时有飞瀑悬挂。
  他比赵老师还具有文人气质。
  他为自己设计的帽沿特别高,以致无法乘轿子,他就让轿夫卸去轿顶。路人见敞顶轿中坐着奇装异服的怪人,都惊笑不止。
  惊人巧合的是,八十年代的诗圣顾城,也是戴着这样的烟筒一样的高帽子。
  他好洁成癖,生活用具和餐具不准别人接触,严格防止污染,否则就会吃不香,睡不好。假如他生活在当代,估计很难成活。
  在任雍丘县令时,正遇上大旱灾,蝗虫蔽空,邻县官吏都忙着组织百姓灭蝗,并来公文建议采取联合行动。米县令正在设宴招待宾客,见到公文拍掌大笑,拿起笔来在公文后赋诗一绝:“蝗虫元是空飞物,天遣来为百姓灾。本县若还驱得去,贵司却请打回来。”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并未受到处分,随后竟升任无为军知军。后来因在公堂之上,跪拜一天然巨石,被言官弹劾,罢官休闲。可惜没人弹劾同样不适合当官的赵老师,否则也不至于国破家亡。

  米博士把皇帝用过的砚台巧话索要到手,抱着飞也似地奔跑,溅了一身墨迹。
  赵佶很理解他,说朝廷求贤若渴,天才艺术家的气质与众不同,想法奇,举止奇,才能创作出惊世佳作。
  凡高割了耳朵,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大画家。
  赵老师在政务之暇,仍然关心宫廷画院,使画院进入有宋以来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他用严格考试的办法来录取学生,当时应试者从四方源源而来,可谓盛况空前。
  赵佶有百艺之王的美称,假如他参加老毕主持的星光大道,毫无疑问是年度总冠军。

  他精通艺术的各个门类,认为诗、书、画、音乐、舞蹈,甚至建筑,都是相通的,都应该充满诗情画意。
  绘画学生要有诗人的情思、胸怀和气质,能敏锐地捕捉诗意和完美地表现诗意,才能创作出具有诗的意境、诗的含蓄蕴藉、诗的韵味的作品。
  皇上在招考画院学生时,以及平时月考、年考时,常常摘录唐人的诗句作为考题,将诗情融会于绘画。

日期:2009-04-01 20:36:23

  MM们,让寒哥哥带你们穿越到宋朝徽宗年代,以学生身份,参加皇帝主持的画院学生招考。
  北宋政和初年。
  画院招考。
  皇帝出考题:“竹锁桥边卖酒家”。
  你肯定和多数考生一样,字“酒家”两个字上用功夫:
  画酒店门口顾客出入;

  画店铺中酒保迎客殷勤;
  画美女当服务员。
  如此应试,不合格。
  因为这样的思维,对诗题的理解胶柱鼓瑟,拘泥而不深入,表面文章不会得到好分数。
  有个叫李唐的考生很圆满,只见卷中未画全桥,只用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一座桥头,近桥头有茂密的竹林,枝叶向背交错,形瘦气充,浓淡相映,千姿百态。竹外高处现出一面青布酒旗,迎风飘扬。

  作者运思清新,笔韵简练,景色自然,流露出作者淡然自持的气韵。
  这老画家成功在于,紧叩主题,将这句诗的意境融合在画卷里。
  关键是一个“锁”字,意境在于,酒家被隐藏在茂密的竹林深处。如何表达出来?一个斗大的酒子布旗,从竹林丛中迎风招展。
  位六十多岁的老画家,被皇上亲自选中进了画院,直到靖康之难后,他还进了南宋画院,当时南宋画家刘松年、马远、夏珪、萧照等人,都师法他的画风,宋高宗将他比作唐代的李思训。他的画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