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32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快,李景达有些沉不住气了,自恃兵多将广,挥师向周军杀来。
  在小股周军的引领下,唐军顺利进入赵匡胤的口袋阵。
  顿时金鼓齐鸣,喧声震天,万箭齐发,欢迎的大火龙、小火球直接滚进唐军队伍,唐军彻底蒙圈了,不是说周军没什么人吗?怎么一下子漫山遍野都是周兵了呢?

  周军草木皆兵,唐军心里很委屈,心里有太多的问号,感觉很受伤,因为,他们被专家给骗了,被领导给忽悠了。要啥自行车,还是保命要紧。
  擒贼先擒王。
  赵匡胤盔明甲亮,一马当先杀向敌阵,埋伏两边的后周这群虎狼之师,嗷嗷着冲向李景达。见人就杀,见马就砍,见旗子也砍。
  唐兵还没反应过来,李景达马前的大纛旗就被后周军给砍倒了。
  唐兵见中军大旗倒下,顿时惊慌失措,阵势大乱。
  赵匡胤挥舞着大棍,直取李景达。
  李景达大惊,拨马就往后跑,唐军见主帅逃走,顿时无心恋战,也跟着往后逃,兵败如山倒,一溃几十里。

  赵匡胤带领众将,一路追杀,直到江边。
  只听得一声炮响,张琼率领伏兵杀将出来。
  唐将岑楼景迎上张琼,为了齐王,他逆行而上,以命相拼。
  齐王李景达在亲兵的护卫下,逃到江边,寻了一条小船,终于逃出生天。
  可怜两万唐军,被赵匡胤大军在江口杀得片甲不留,慌乱之中,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坐上船逃走者寥寥无几,除了战死的,全都做了后周军的俘虏。
  六合一战,后周大胜,斩杀唐军一万多人。

  六合之战,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后人写进教科书。
  赵匡胤的名字,也被南唐中主李璟写进自己的小本本,时刻提醒自己,这人十分了得,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他还真躲不起。
  吴越王钱俶派遣军队屯驻边境上等待柴荣的命令,由于两位丞相吴程和元德昭的意见不一致,迟迟未能进兵。
  到了四月初,后周军攻陷了南唐在江北的滁(今安徽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江苏泰州)、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等州。
  南唐在淮河一线的寿、濠、泗、楚四州也被孤立起来,成为南唐的飞地。
  此时,江淮一带,雨季来临,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淮河水位暴涨,后周诸军补给供应顿显困难。不得已,柴荣只能留下少量军队兵维持局面,自率主力返回京师。
  柴荣返回汴京后,诏令赵匡胤父子回朝。
  赵匡胤闻命,由六合撤兵到滁州。虽然有赵普精心服侍,赵弘殷身体还是没有完全康复。只能在车轿上躺着,跟随赵匡胤一同班师回京。
  首征南唐,后周大获全胜。
  赵匡胤因功升为殿前都指挥使、严州节度使,不久又被委任为定国军节度使。
  柴荣信誓旦旦地号令众将,用不了多久,大周还要继续出兵南唐,将踩过的坑,统统踏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南唐最大的倚靠不是兵甲之利,而是长江天险。
  北方人不善水战,柴荣自身就是个旱鸭子。后周还没有属于自己正规的水军,要打南唐,必须发展壮大水军。
  眼下,柴荣最要做的就是造船,而且是能打仗的战船。
  一回到汴京,柴荣就贴出告示,大量征集工匠。城西汴水之上,从此热闹繁忙起来,数百艘战舰同时开工建造了。
  与此同时,柴荣又挑选两千名水性好的兵将,组建大周第一水军,命南唐的降卒教授水战。

  这一切,都是为了掌控与南唐水上开战的主动性。
  虽然有御医的精心调治,虽然有赵普无微不至的呵护,赵弘殷还是撑不过去了,病情越来越严重。
  我们看遍了满天星河,也找不出哪一颗星能比得上母亲的容颜灿烂;我们踏遍了万水千山,也没发现哪座山会比父亲的肩膀坚实。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父爱是可以牺牲自己一切的,必要时,包括挨饿受冻淋雨,甚至自己的生命。
  回京后不久,显德三年(956)年的七月,赵弘殷病逝。

  不知道,赵匡胤是自责呢?还是自责呢?还是自责呢?
  这都是自己不开城门惹的祸。如果上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想一想,我还是不能打开城门。
  显德四年(957)二月,元宵节一过,周世宗柴荣开启了他第二次亲征南唐的步伐,后周大军一直开到寿州城下。
  三月初三,柴荣命令先锋赵匡胤猛攻紫金山寨的南唐大营。
  十八里滩砦,后周军的战船被唐军的战舰团团围住。有一员唐将,手持甲盾大刀,鼓噪向前,直奔赵匡胤而来。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众莫敢当。
  眼看赵匡胤有性命之忧,在他身边的张琼,眼疾手快,拉弓搭箭,一箭命中敌将胸口,唐军震惊,纷纷退却。
  赵匡胤连破数寨,斩获唐军三千余人,截断了寿州城与外界的通道,使唐军首尾不能相救,各个孤立无援。

  初四日,唐军内部发生分裂,大将朱元、朱仁裕、孙遴等各部举寨投降。
  初五日,唐军紫金山大寨被攻破,全军覆没,唐军伤亡四万人,赵匡胤一举缴获船舰数百艘,车马器械、粮草辎重不计其数。
  寿州告急,广陵守将冯延鲁、光州守将张绍等,或逃跑或投降,都不能坚守。
  南唐中主李璟坐在金殿上,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向大臣们询问是否应该亲征来抵御后周大军,中书舍人乔匡舜认为不行,李璟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罪,把乔匡舜流放到了抚州。李璟又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和刘存忠,朱匡业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他只用一句诗作为回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刘存忠道:“臣也同意朱匡业的意见”。
  李璟气得直哆嗦,把朱匡业贬为抚州副使,刘存忠被流放到了饶州。而李璟自己最后也没有踏出金陵城半步。
  ◆张琼中箭
  世宗一天也没停下攻城的脚步。
  先锋赵匡胤带兵乘坐牛皮船,进入护城河,想通过水门,攻进城去。
  城上守军看到河里有人,迅速启动连动车弩,对准了这些皮船。
  如房屋椽子般大小的箭矢,从城上飞流直下,直接砸向赵匡胤等人。
  眼看赵匡胤性命危矣,在一旁的牙将张琼,挺身而出,用身体做挡箭牌,护住了赵匡胤。那支射向赵匡胤的利箭,穿透张琼的大腿,顿时血流如注。
  赵匡胤等人紧划慢划,小船终于冲到岸边。再看张琼,人已昏死过去,估计张琼的血也快流干了。
  这是赵匡胤一生军事生涯中,最要命的一次历险。如果没有张琼的掩护,估计赵匡胤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更没有后来宋朝什么事。
  在军医的抢救下,张琼又苏醒了过来,胳膊粗细的箭矢还在腿上插着呢,再怎么止血,它还在流血。军医想尽了各种办法,无法拔出箭头,赵匡胤急得直跺脚,军医给出的意见是“破骨出之”。
  张琼叫人端来一大碗酒,咕咚咕咚干了个底朝天。从容自若地言道:“来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