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39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跟大周打交道多年,赵匡胤的大名,他是如雷贯耳。当他得知这次是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而且先锋官又是赵匡胤时,顿时心里发毛,如坐针毡,满地团团乱转,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周军马上就要打到这里了,我该怎么办呢?”

  手下将领,请求出战,萧思温赶紧摆摆手,“麻烦没有来找你,不要主动去找麻烦!”
  辽军善于骑射,单打独斗,较量武艺他们不行,除此之外,守城也是他们的短板。而这些,都是赵匡胤的强项。
  狼烟逝去,只见周军队伍严整,旗甲鲜明,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
  萧思温的消极备战,让“沿边城垒皆望风而下,凡蕃部之在幽州者亦连宵遁去,”南京士民纷纷逃入西山避难。
  萧思温惟恐朝廷怪罪,上表请求辽穆宗御驾亲征。
  契丹竟然如此的脆弱不禁打,这是赵匡胤始料未及的。

  还有一点也是赵匡胤没想到的。
  燕云十六州的汉族将吏和百姓,离开中原朝廷已经二十四年了,他们的根在中原,他们的魂也在那里。他们是早也盼晚也盼,就希望着早日回归中原。现在中原的大军来了,他们就要脱离契丹的魔爪了,怎能不开心雀跃,天天跟过年似的。
  这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那些在契丹当兵的汉人,打心眼里也不愿意跟中原的军队抗衡。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如何让他们不对契丹离心离德。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所以,这个仗打起来就有意思了。
  赵匡胤的先锋部队一到,旗号一亮,辽军这些汉人兵将,虚接几招,确认过眼神,然后就献关投降。幽云之地,任由后周军驰骋纵横。
  柴荣率领的主力大军在后面只是打打旗子,装装样子,不需要动一兵一卒,走累了,直接到前面干饭就行了,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把活都干完了。

  柴荣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甩手掌柜的,也是醉了。
  四月,辽国的宁州(今天津静海)刺史王洪,向世宗柴荣投降。
  后周大军经独流口(今天津静海北),逆流西进,到达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
  益津关守将终延辉,向赵匡胤献关投降。柴荣将益津关更名霸州。
  在霸州这里,“河路渐狭,舟不能进”,柴荣弃船改为从旱路行军。
  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来到瓦桥关(今河北雄县)。
  辽军守将姚内斌早就得到消息,大周明星赵匡胤来了,一定要跟他要个签名,如果能合影那就太好了,兄弟们,追星去了!
  姚内斌带兵出城,列好队形,然后到两军阵前,跟赵匡胤互报姓名,讲了赵匡胤在征唐的英雄事迹,论了字辈和七大妗子八大姨的关系。
  把赵匡胤搞得一头雾水,这仗还打不打了?
  “打,要打,棒子棒子鸡,你是使棍的,你出棒子,我出虫,虫嗑棒子,虫来了!”说着,挥刀砍来。
  打仗,赵匡胤是认真的,他举棍相迎。马打盘旋,没走几个回合下来,姚内斌的头盔就被赵匡胤打落。
  追星失败,姚内斌打马就逃。
  后周大军一起掩杀,辽军丢下数百尸体,逃回关内。
  很快,周世宗也到达瓦桥关,后周大军云集城下。
  赵匡胤给姚内斌写了一封劝降信,一箭射到城楼上。
  姚内斌回箭书道:“亲,容我商议,明日答复。”
  赵匡胤心知肚明,也不强迫。
  第二天就热闹了,姚内斌一早就派人到达赵匡胤大帐,献上投降书,表示愿意开城投降。城内已经开始净水洒街,鲜花铺道,张灯结彩,备好锣鼓,扭起秧歌,准备欢迎周军进城了!
  赵匡胤率军轻松接管了瓦桥关。
  周世宗授姚内斌为汝州刺史,将瓦桥关更名雄州。
  后来,大宋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其中就有雄州(瓦桥关),另两个是霸州(益津关)、淤口关。
  由此可见,瓦桥关也是了不得的战略要地,打仗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大周占据着天时、人和。要命的就是这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仗都可以不用打,直接靠一张嘴巴,用说的就行。

  有了姚内斌的号召,至此,辽军中的汉军将领开启了认祖归宗,全面回归模式。
  淤口关(今河北霸县)守将献关归降。
  莫州(今河北任丘)刺史刘楚信献关归降。
  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高彦晖献关归降。

  周世宗柴荣,忙得不亦乐乎,他要给这些归降的辽将,置办一模一样的奖励和赏赐,打仗,累的是身体,这活,虽然身体不累,可是他心累啊,要做到不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平,真是不轻松。
  只用四十二天时间,兵不血刃,没费吹灰之力,后周军就收复了三州三关十七县。
  战报传到“睡王”辽穆宗耶律璟那里,他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转身又睡去了。
  ◆离奇得病
  柴荣决定继续挥师北进,一举攻下幽州,夺回燕云十六州。
  在攻下易州和固安后,柴荣诏令犒军三天,让大军休整一下,养精蓄锐,顺便整理战备,以图再战。
  这天晚上,柴荣心中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北方的夜晚,还是有些冷,夜里醒来,柴荣感到头似针扎,痛得厉害。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世宗突然染病,众将也没太当回事,毕竟,柴荣今年才刚三十九岁,正是年富力强、如狼似虎的时候。

  柴荣也想着休息几天继续北进,可是这病情是越来越重,开始的时候,是头痛眼睛不舒服,第二天竟然连耳朵也开始嗡嗡的了。
  这是典型的病毒性感染,如果放到现在,青霉素、各种素的一上,大不了打个吊瓶,根本不是大问题。然而,那是在五代,而且随军医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柴荣一病不起,咳得一天比一天厉害,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赵匡胤等人见此情形,纷纷劝说世宗先回京,等养好病后,再行北伐。
  “这场病,来得真不是时候,燕云十六州,眼看就要全部回归我大周,可是这身体!”柴荣叹了一口气。
  山高挡不住愚公,困难吓不倒英雄,英雄只怕病来磨。
  无论心中有多少的不愿意,心中的想法万千条,脚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京养病。
  临行前,柴荣做了严密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
  任命大将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守好关隘。
  撤回易州等处军队,以白沟河为界,与大辽隔河对峙。

  柴荣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轻易出击,等我回来!”
  历史总是在关键的节点上,出点幺蛾子。
  比如,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派出燕人卢生道海上求访仙人羡门子高,从海中得到一本宝书《录图书》,书上赫然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心里想啊,这真是本宝书,提醒得对啊,朕昨个儿晚上还梦见胡人来犯我大秦来着,这是上天在提醒朕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