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41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安排接班人。立皇子柴宗训为梁王,兼领左卫上将军;皇子柴宗让为燕公,兼领左骁卫上将军。皇子柴宗训,为指定皇位继承人。
  ◆壮志未酬身先死

  一切都安排好了,柴荣再一次深情地看了看自己深爱的这个王朝,这个经过父子两代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大周帝国。
  显德六年(969)六月十九日,带着自己未尽的雄才大略,和一万个不甘心,这个“五代第一明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享年三十九岁。
  世宗诏命,传位给七岁的皇子柴宗训,就是周恭帝,由小符皇后垂帘听政,人称“小符太后”。
  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殿前都点检。

  范质、王溥、魏仁浦并列为相。
  三文一武,共同辅佐周恭帝,执掌朝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周世宗柴荣的猝然逝去,带给后世诸多遐想和遗憾,他的生命多像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璀璨而明亮。

  《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是说,不要偏袒不要结党,为王之道浩浩荡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说:“大国畏惧它的实力,小国怀念他的恩德,周世宗可谓接近《尚书》上的话了。”
  世人评价他:“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然而,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总有一些伟大人物会被时代所选择。我们可以称之为“天之骄子”,亦或是“天选之子。”
  总有一些人,会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成为历史长河里,最闪亮的星。
  这一切,还要从那个让周世宗柴荣担惊受怕的小木牌开始。

  小木牌的事继续升温。
  柴荣一死,小木牌的事并没有就此打住,狗仔队们就喜欢捕风捉影,传递小道消息。“点检做天子”的传言,在京城开封越传越邪乎,似乎就是接下来的天气预报。
  “点检都换人了,怎么传言还存在呢?”
  赵匡胤心里很是矛盾,这就等于自己天天背着个锅在做事。人人都想做皇帝,他打心眼里不想造自己大哥柴荣的反,废幼帝自立,他没这么想,或是暂时还没想好。

  可是人言可畏,传言似虎。人无害虎意,虎却能吃人。
  为什么南方的人家,会在房梁正中贴上“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就是害怕哪个人舌头长乱讲话,一语成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每天上朝,面对年幼的恭帝和符太后,赵匡胤毕恭毕敬,生怕哪里做得不到位,被大臣们拿住小辫子。符太后越是平静,赵匡胤的心里越是暗潮涌动。
  我们敢肯定地说,如果皇上还是柴荣,赵匡胤一定会兢兢业业干到老,然后光荣退休,颐养天年,死了葬在柴荣旁边。
  没了柴荣的大周,已经彻底关闭了天下一统模式,自己很难再回到那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战场。
  历史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假设,没有如果。
  赵匡胤现在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京城到处都是老柴家的耳线,哪一天传到小符太后的耳朵里,自己一家老小,着实前途未卜,命运堪忧。
  反,对不起仁兄柴荣的信任和委托,自己毕竟是托孤的老臣。
  不反,就是抛弃自己多年拼死拼活挣来的一身戎装,富贵荣华,放弃,他真的办不到。放弃之后,面临的或许还有一个后果,那就是满门被诛杀。
  按照五代时期当皇帝的公式惯例,武将若是掌控国家主力军,只要想做皇帝,那是易如反掌,废帝自立就可以了。
  十年前,太祖郭威取代后汉的时候,赵匡胤是全程参与的。
  郭威的称帝过程是:先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南下进犯。然后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将士们发生兵变,郭威黄旗加身,被拥立为帝,回京,夺权登基。
  出来混是要还的。郭威是否会想到,十年后,有人会将他的称帝过程重新演绎一遍。
  嗜欲深者天机浅。这时候,人心里面是最空虚的。
  赵匡胤想了很多,骑泥马时的年少轻狂,大闹勾栏院的豪气,王彦超的冷漠,张桂英的火热,瓜田老伯、襄阳老僧的仗义,赌输华山的无奈,京娘那种期盼的眼神,高辛庙的占卜,滁州城下淋雨的老父亲,他又想到那些为了生计流浪街头的难民,楚州城女尸身下吃奶的婴儿,他觉得自己有种责任,他和大哥柴荣不同的一种责任,他应该担当起来,为自己,也为了天下苍生。
  赵匡胤发现自己一天也离不开苗广义、赵普、郑恩、石守信、高怀德这些兄弟。

  ◆遭妹追打
  显德七年(960)大年初一,早朝。
  文武百官正互贺新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边关的战报就到了,北汉联合契丹兴兵南下,犯我边境。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派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御敌。理由很简单,因为,辽兵害怕赵匡胤。
  小符太后准奏。
  赵匡胤出班奏道:“臣所领禁军不过五千人,兵少将寡,无法抵御联军的铁骑。”
  范质、王溥、魏仁浦又和太后紧急商议,为了江山无恙,黎民安康,决定授予赵匡胤虎符,可以调动全国兵马,北上御敌。
  大过年的,整个开封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可是有一个人心里面却是乱得不行,那就是赵匡胤。
  “点检做天子”,荣登东京960年年度流行语的榜首,人们见面打招呼,除了“恭喜发财”,就是“点检做天子”。
  这句话就像针扎在赵匡胤的心坎上,走一步都疼,不走也疼。
  和他有着一样焦虑的,还有那些富户大贾。他们似乎预感到要变天了,为了保住财产,有些人已经开始举家搬迁,到外地去避灾。

  此时正是那种“欲出未出”的日出时刻。
  走在街上,望着初升的太阳,赵匡胤心中不吐不快,此时此刻,禁不住吟诗一首: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

  下了朝,赵匡胤心中有点慌乱,此次带兵北上,检验传言真假的时刻即将来临。
  他信步走到厨房,妹妹正忙着包饺子。
  匡胤道:“现在京城的人到处都在传‘点检做天子’的谣言,小妹怎么看,能否跟哥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
  老赵家一门出龙子,也出虎女。
  妹妹一听哥哥这么问,顿时怒火上升,她忍着怒气唤匡胤道:“二哥,你附耳过来,我告诉你。”
  匡胤真的走上前,想听听她有什么高见。
  谁知妹妹抄起擀面杖,照着匡胤的屁股就是一下子,呵斥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还要跑回家吓唬女人孩子,这算是什么本事?”
  紧接着又举起擀面杖,匡胤有些尴尬,他笑着躲开了,“妹妹言之在理!”

  赵匡胤披挂整齐,飞马来到禁军大营。
  十万大军早已列队完毕,等待他的检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