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23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反方一号辩手甘龙,激动得站了起来,愤怒地说:“我反对!圣人总是顺其自然来教化民众,聪明人也不会违反民俗进行治国;过度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无法适应,官吏疲于奔命……即使出发点没错,如果搞得天怒人怨、民怨沸腾,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卫鞅立即反驳说:“亲爱的对方辩友!三代的礼制不同,却能称王天下;五霸的法律有异,而各成霸业。聪明的人能创建新法,愚笨的人只能受制于旧法;四时八节尚且有变化,怎么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呢?”
  反方二号辩手杜挚同学,马上回击:“效法旧制,无可指责;沿袭旧礼,也无不对。俗话说的好啊: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对方辩友。”

  卫鞅再次反驳说:“商汤和周武不遵循古制而能统一天下,夏桀与殷纣不革新礼教却成了亡国之君……”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观众朋友听得十分热闹,只是不知所云;大家却也自有评判标准:哪个口齿伶俐、振振有词,就为哪个喝彩叫好。认真仔细的,听了正方说,觉得正方有理;听了反方说,觉得反方有理。
  总而言之,正反双方形似争辩,实则自言自语,磨嘴皮子罢了。
  但是,像秦孝公这样的行家就听出了门道,每逢卫国的公孙鞅发言完毕,他就高声大叫:“好,很好!Very good!”
  基本上可以肯定,秦孝公嬴渠梁成了公孙鞅的“骨灰级”粉丝,至少也是铁杆级粉丝;反过来说呢,公孙鞅成了秦孝公的青春偶像。

  嬴渠梁最终决定任用卫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的命令。
  公孙鞅认为,人口是帝王的第一资本(这个猛人根本不懂计划生育法);人口少了,有兵打仗则没人种田提供粮草,大家都去种田呢,敌人也就得到休养生息——无法两全其美:一拨人天天外出去打架抢地盘,一拨人稳稳在家生产粮食,可以确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作战!
  所以,必须改变秦国地广人稀(人不称土)的局面。但采用人口自然增殖的办法,不仅费时久而且收效也不大,因为当时秦国妇女生产力低下:十个月才怀一胎,每胎通常生一个,连双胞胎都罕见,更别说一胎生四、五个了;显然,像当年吴越争霸时越国搞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不足以效仿的。
  为科学地解决人口问题,公孙鞅发明一个绝招:用优惠的待遇吸引外国佬移民前来安家落户种田(徕民政策),一来可短期内大量增加本国人口,二来又可使敌人兵源枯竭——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徕民》的说法,大受秦孝公的赏识与支持;既然能够立竿见影出政绩,这种工程我喜欢耶。这就难怪呀,孝公同志倾尽全力大捧臭脚:卫鞅卫鞅我爱你,爱你爱到心坎里,就像老鼠爱大米……

  其实公孙鞅还创造性的发展了主张“非攻”的墨翟观点,墨老师曾当面批评楚王说:您楚国多的是土地而缺的是人口,您却要抢其所多失其所缺,是何道理呀?当时,楚王的理由是:贵同乡鲁班师(公输般)替寡人造了攻城的云梯,不去宋国打仗不就白白浪费了嘛!
  那个说远了,且不管它。
  公孙鞅在人口与土地必须保持平衡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制土分民之律”,他是这样算地的:五万人口需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好田、坏田、城镇、道路、湖泊、河流、山地,都要有个恰当的比例。
  否则呢,地过多了人过少了,这地就白多;或者人过多了地过少了,这人也白多……起不到强国弱民作用的。
  他还提出一系列奇怪的“科学理论”:农民是非常宝贵滴,商人和官吏虽然也有点独特作用,基本上都可归入寄生虫,至于那些手艺人(例如鲁班师)、周游列国的说客和辩士(例如孔老二和他卫鞅本人)、读书的文化人(博士之流)……都是一些不事生产的蛀米虫,多了国家就会贫困危险。

  为了让农业人口维持在总人口的90%以上,一是大量招徕国外的农民,二是用赐官爵、免除徭役、加重工商业和非农人口的税与费、抬高粮价、限制雇工等极端办法,来扩大农民队伍。
  依他想法,连旅馆业都取消算了,省得老百姓跑来跑去浪费时间。
  要知道:时间就是粮食啊!
  实际上很明显,这个阿鞅先生所谓的农民已经包含了战士。他把耕与战(农战)统一起来,最大限度打造一个“战争体制”。为此,他还坚决主张采取愚民政策,因为老百姓一旦有了文化知识,就不可避免的会进行独立思考活动,就有可能“高言伪议”,蛊惑人心,使人民与君王离心离德。
  既然人口是君王的最大资本,是国君口袋里的硬通货(犹如美元、英镑之类),公孙鞅于是设计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一个成年男子算一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连坐,经常清点。
  这些宝贵财富,万一发霉了、损坏了,岂不糟糕和可惜!

  通过五年多的著书立说和种种努力,一部空前(但不绝后)严厉的法律隆重推出,这是第一次变法,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增加了连坐法: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增加肉刑和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的刑罚。
  旅馆(客舍)收留没“有效证件”的旅客住宿,店主与客人同罪。
  第二,奖励军功,建立十八等军功爵制。斩敌甲士首级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
  第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

  第四,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则“以吏为师”。
  第五,改法为律。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
  第六,轻罪重罚,不赦不宥。凡是有罪者皆应受罚。
  第七,鼓励告奸,告发者与斩敌同赏,隐瞒不报的判处腰斩。
  第八,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国君嫡系以外的宗室,没有军功就取消其贵族身份。

  第九,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剥夺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日期:2009-12-09 09:09:57

  公孙鞅是个心思缜密的人,颁行新法也是小心翼翼的。法令颁布之前,他在国都南门集市上先好好炒作一把:搁了根毛竹似的细长木头,告示说谁能把木头扛到北门去,重赏十金!
  “肯定是忽悠,耍俺小百姓,”大家窃窃私语。“这家伙,说破天也就是个百十来斤的料,哪个搬不动嘛!”
  “赚这十金,跟玩儿似的,看来不难啊!”张三抄着手,笑嘻嘻在打量。
  “扛到地儿,人家就会告诉你啦:按规则该怎样、怎样的,解释权在人家嘴巴里搁着哩;想赚十金门都没有,还不如回家做梦去好。”李四说着挤出人群,头也不回走了。
  大家磨蹭了好半天,只是好奇的围观,并没人动手——有点头脑的人,谁愿意当众被牵着当猴儿耍,去做傻瓜嘛。于是,赏格提高到五十金。
  “天上掉馅饼啦,大家快来捡哪!”有人边笑边跳,拍手乱起哄。

  “真的假的?”隔壁阿呆被邻居撺掇着,挤进了人群,愣头愣脑说,“有这好事,王八蛋才不干——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白拿谁不拿!”
  “啊呀你瞧你,真是的,”旁人都怂恿说。“城墙上有官书写着嘛,怎能有假的?背过去吧,快背过去吧!”
  隔壁阿呆虽然不识字,可是长得腰大膀圆,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捋起袖口,轻轻松松一个屁——不到半时辰,就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领赏!”隔壁阿呆到了地儿,闭着眼睛乱吼,“人呢?本大爷领赏来了,快,快,五十金!”
  随行跟去看热闹的人群,忽然看到威风凛凛、大名鼎鼎的卫国人公孙鞅,出现在众人面前,随即命身边随从搬出五十斤金灿灿的黄铜,丝毫不少赏给了隔壁阿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