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42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表面上看,张仪这种逆市而上的行情挺奇怪的;但既然大家都了解前因后果,也就不足为奇——因为张“总理”身后有靠山,那正是秦国鬼子嘛。
  张仪跟继任不久的魏王魏鸣分析说:魏之地,方不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新郑到大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也就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矣。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
  魏之地势,故战场也。

  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正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张仪同志的科学分析,归纳起来的意思是:——
  魏国地势平坦,没有高山大河的险隘,楚、韩、齐、赵四国边界,到处都要防备,军力分散……不可讳言,魏国已成为战场。
  同样的地理环境,当年苏秦的结论却不是这样的。魏之国土听起来不是特大,可田间布满大小村庄,农业密集,人口稠密,车马成群,日夜来往好像部队行军。我客观评估,魏之强大不下于楚。
  据说,贵国武装部队中,有野战军二十万人、奴隶军二十万人、突击队二十万人、后勤部队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
  所以,即便同样真实的言论,都可以得出极端不同的结论。

  苏秦鼓动魏惠王说,有那么强大的实力,怎能去当秦国的尾巴?太震惊!赶快参加合纵组织吧,全世界受压迫的国家紧密团结在以赵肃侯赵语同志为核心的合纵组织周围,共同打击秦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但是张仪却跟魏(襄)王说:诸侯合纵的目的,乃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南北诸国为共同体,彼此约为兄弟,杀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示坚定不移。看起来好像真的一样,其实却不然,同一父母生的亲兄弟,为争夺财产还互相砍杀哩。
  国际间,再反复重弹苏秦的老调,结局失败至为明显。
  大王如果拒绝臣服,秦国一旦大军发动攻击,在南方进攻河外,在北部占领卷城、衍城、酸枣,再袭击卫国,控制阳晋。则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不能北上,南北被拦腰斩断——“纵”既不存,还咋“合”呢?到那时,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
  秦要裹挟韩国攻魏,韩被秦所劫持则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见,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再说呢,”张仪设身处地推心置腹。“秦之所欲削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魏也。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却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
  聪明的读者,假如您处于魏襄王的位置,会作什么反应?是脸上红一阵、青一阵,还是痛加批驳?是被现实所压倒,然后醉生梦死,还是另图脱困?!
  呵呵,张仪还未说完,出于礼貌——话还得让人说完呗。
  张仪总结说:“提倡合纵者,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返,成则封侯之基。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合纵’的好处,以说服人主。”
  张仪偷眼瞄了一眼魏(襄)王,但见魏鸣同志端坐不动,神色如常,看不出什么内心世界的活动。不错,貌似很有城府的君王,所谓“喜怒不形于色”者也!可是,前儿邹人孟轲却认为该同志彪乎乎,莫名其妙。

  老张张仪身为纵横家,说到合纵的同行,未免有些“同行相轻”的激愤。
  他激动地说:“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张仪的长篇大论,完了。
  魏鸣同志这才睁开微闭的双眼,吐一口气,缓缓说:“寡人愚蠢,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代,祠春秋,效河外。”
  魏(襄)王被张仪说服,宣布退出南北合纵同盟。同时请张仪做中介,帮助拉皮条,与秦讲和。于是,张仪辞去魏国宰相回到秦国,头搭尾在魏工作六年。


日期:2010-01-25 09:15:24

  002司马错伐蜀
  张仪回任秦相的次年,位于今重庆市和四川省东南部的巴国,与位于陕西省秦岭以南的蜀国,不知为个啥屁事就打起来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把一万只猴子送上月亮,它们的日常工作肯定是打仗。
  那时候,巴国首府就是现在重庆,蜀国的首府是成都。这两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盘足够辽阔。但辽阔归辽阔,在外人看来也无非广袤的蛮荒之地而已。别说是中原国家没把它们当一回事,秦国其实也不是很在乎。
  再说啦,火星上得百万亩土地何如就近得一亩菜地实惠。
  然而,两犬相斗打得热火朝天,同时向秦老大请求援助。
  秦王嬴驷打算以“和事佬”的名义,出兵前往,顺便征服蜀国。

  可惜那时高速公路还没开通,道路相当险恶,恐怕难以行军;二则怕韩国得到消息后乘虚攻击,大家都是背后捅刀子的好手嘛。嬴驷犹豫不决,举棋难定。
  不过,大将司马错坚决拥护秦王的革命主张,认为“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白贪咋不贪”?!
  张仪说:“我认为,不如攻击韩国。”
  嬴驷问:“理由呢?且摆摆理由先。”
  张仪走到军用世界地图前,手执指挥棒,侃侃而谈:“据臣看,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而兵临二周之郊,以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意思是说: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跟魏、楚两家保持亲善,而专门对付韩国。——可见当时,还无意跟老熊家的楚国正面摊牌的,纸老虎也是个老虎嘛。
  秦王在听,也在思考。大军深入伊水、洛水、黄河交汇处的三川大洛阳地区,攻击新城、宜阳,推进到分裂为二的周王国边境,抢到周天子煮饭的巨锅(九鼎),取得地图和户籍;然后挟天子令诸侯,这是统一中国的大业!

  美妙固然美妙,但一句“亲魏善楚”,人家就乖乖听指挥么?
  张仪顿了顿,继续演讲说:“反观蜀地,西方偏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我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之三川、周室,乃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说:“依错看,大错特错。”
  然后,司马错也引用名家名言,从“马恩列斯”教导我们说之类开始。不过,古代人比较偷懒耍猾,并不指明出处,往往笼统说“臣闻之”,有没有断章取义无从考证,谁说的不清楚——聪明啊!
  司马错是这么说:“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

  秦王在听,并不置一辞。
  司马错自觉到,气势上还不能压倒张仪。于是再接再励,说:“那个蜀,固然是‘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却有桀、纣之乱;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司马错祖上,世世代代居住于少梁。三家分晋时候,少梁被魏国所得,司马氏家族遂分成三支迁徙:一支在魏,一支在赵,一支在秦。司马错就是在秦这一支系的后人,或说名将司马唐之孙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