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帝业》
第36节

作者: 李国伟2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12-23 05:49:44
  第十七章 武帝灭佛 5
  智炫的话表面上是在斥责道士,实际上却是在指桑骂槐,其批评周武帝宇文邕为帝昏庸、宠信道士,皇帝宇文邕并没有智炫想象得那么愚蠢,他当即就听出了智炫的弦外之音,并在内心深处对和尚生出了厌恶之情。
  周武帝宇文邕立志要做一代圣君,他决不允许被人抓住偏向道士的把柄,同时,也无法继续容忍寺院僧人无视君王和国家法度的恶劣行径,于是,那天就在太极殿内,周武帝宇文邕在盛怒之下,宣布了要在北周推行佛道双灭的宗教政策。
  从此,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灭道,他要求在北周国内,禁止道教和佛教的一切宗教活动,摧毁所有佛祖菩萨及三清四帝诸天神仙的塑像,并责令僧侣和道士全部还俗,道观寺院的财富散给文武百官,寺观塔庙赐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未载者,尽皆除之。
  周武帝宇文邕此举在北周断绝了佛道的发展,齐王宇文宪向来亲近方外之人,他不愿看到佛道尽毁,便对周武帝宇文邕进行劝谏,其详细陈述了佛道二宗在思想哲学方面的先进性,希望皇帝能够手下留情,为佛教和道教留下一点思想的光辉。
  皇帝宇文邕认为齐王宇文宪说得有些道理,便在与百官商议之后,决定在京师设置通道观,招募优秀佛道弟子合计一百二十名,均着衣冠笏履,钻研老庄周易和佛家经典,这些人不再有佛道之分,统称为通道观学士,并设置官吏进行管理。

  从此以后,佛道思想便在北周被束之高阁,周武帝宇文邕以皇权继续推行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免除了儒释道三家之争,其以儒家思想统领三教,佛道之争最终两败俱伤,不争的儒家脱颖而出,被宇文邕推举为北周的正统思想。
  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灭道之后,道士卫元嵩失去了原来的荣宠,其无法继续在长安招摇撞骗,便径自离去,返回蜀地故居,其临行之前,发出了一声长叹,随后喃喃自语,他斥责周武帝宇文邕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断绝佛道二宗,将来必遭天谴。
  皇帝宇文邕作为北周帝王,自视天命所归,所以他并不畏惧佛道的诅咒,相对于虚幻的神佛,宇文邕认为邻国北齐才是北周最大的威胁。
  日期:2021-12-24 06:10:04
  第十八章 陈国代梁 1
  南北朝末年,天下三分,北周、北齐和南梁三足鼎立,南梁后期,国内政局混乱,梁元帝萧绎在江陵称帝,陈霸先任司空,镇守京口,永宁郡公王僧辩任太尉,镇守建康。
  当年,西魏于谨率领关陇大军攻打江陵,梁元帝萧绎固守城池,陈霸先与王僧辩手中的兵力最多,却均未及时救援,致使都城江陵陷落,萧绎在出城投降之后,依然遭到杀害,随后,梁武帝之孙萧詧被西魏立为傀儡皇帝,其只占有江陵之地,史称后梁。
  萧詧对西魏称臣,所以后梁便是西魏的藩属国,后梁的国土面积极小,不影响天下局势,原南梁的大部分疆域都在陈霸先和王僧辩的控制之中,所以这两个人便成为南梁末期国内最重要的两股势力。

  梁元帝萧绎被西魏杀死之后,南梁国内缺少皇帝,司空陈霸先和太尉王僧辩通过书信商议之后,决定推举晋安王萧方智为南梁新君。
  晋安王萧方智是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其被陈霸先和王僧辩迎回建康之后,准备称帝,改晋安王为梁王,并任太宰,行使君王的权力。
  当时,梁王萧方智只有十三岁,其手中没有兵权,他在陈霸先和王僧辩两股势力的操纵之下,变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傀儡君王,此外,由于建康是王僧辩的驻守之地,所以永宁郡公王僧辩相比于司空陈霸先,其对新君的控制则显得更为直接。
  梁王萧方智的年龄太小,他身在建康城,为了保命,只能对王僧辩言听计从,永宁郡公王僧辩挟梁王以令诸侯,其在南梁国内的话语权很快就超过了司空陈霸先,而这一点便引起了陈霸先的强烈不满。
  驻守京口的司空陈霸先十分清楚王僧辩的心思,他没有和王僧辩正面冲突,而是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其在京口地区积极招募士兵,迅速扩充军队,他要用强大的军队来确保自己在南梁国内的稳固地位。
  永宁郡公王僧辩控制梁王萧方智之后,其发现司空陈霸先并没有率兵前来攻打,感到十分开心,他认为从此以后,自己便能通过操纵梁王,控制南梁朝廷,成为国家的实际控制人。
  南梁末年,由于发生内乱,国家实力由强转弱,而北方的北周、北齐则迅速崛起,当年,西魏南部边疆与梁元帝萧绎所在的都城江陵之间距离极短,西魏于谨便率领军队攻占江陵,并在江陵设置傀儡皇帝,控制后梁,这件事则给北齐带来了启发。
  北齐南部边疆与南梁都城建康之间的距离也非常短,所以,北齐皇帝高洋便有意效仿西魏,趁虚而入,对南梁建康朝廷施加影响。
  当时,北齐并没有直接派兵攻打建康,文宣皇帝高洋派人打探之后,发现南梁虽然拥立萧方智为梁王,代行君权,但是萧方智却没有登基为帝,所以实际上,此时的南梁根本就没有皇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