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相揭秘》
第26节

作者: 高山水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澶渊之战结束后,为了表彰杨延昭在澶渊之战中的功绩,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真宗亲自任命他为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宋真宗问大臣们说:我这样安排是否妥当?大臣毕士安回答说:“陛下所择,皆才适于用,望付外实行从之。”意思是:陛下您所选择的人,都很合适,请您实行吧。不久杨延昭又被提升为莫州防御使。同年五月,高阳关副都部署张凝去世,宋朝任命杨延昭就任此职。

  高阳关副都部署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北宋初年,全国被划分为十五路,后有所增加,高阳关路就是在宋真宗咸平初年(公元998年)增设的。当时的路很小,仅河北省中南部及天津市南部地区就被划为:大名路(今邯郸、衡水地区)、镇州路(今邢台地区、石家庄南部地区)、定州路(今石家庄北部、保定南部地区)和高阳关路(今沧州、保定南部和天津南部地区)四路。其中高阳关路管辖着十二军、州和一关(相当于州),分别是:沧州(今沧州市)、莫州(今任丘县莫州村)、霸州(今霸州县)、雄州(今雄县)、瀛州(今河间)、保州(今安新县)、乾宁军(今青县)、信安军(原名破虏军,今霸县信安村)、保定军(今文安县新镇)、顺安军(今安新县安州村)、安肃军(原名静戎军,今徐水城)、广信军(原名破虏军、今徐水县遂城)、高阳关(今任丘县三岔口村)。它的北面与辽国的南京(幽州)和平州相接壤,是当时的边防重镇。

  宋朝规定,都部署应该是节度使、观察使级别的官员来担任,如果是观察使以下级别的官员担任,就在都部署前面加一个“副”字,但职权是相同的。杨延昭当时是莫州防御使,所以称高阳关副都部署。此后杨延昭改为英州防御使(宋朝为防武将造反,所以让武将挂着其他地方如甲地刺史到节度使的军衔,却在乙地驻守,以这样掩耳盗铃的方式降低武将在当地的影响),直到去世并未再升迁。虽然杨延昭比他的父亲杨继业级别上小一级(杨继业去世时为观察使),但职权却大得多。杨继业只能管理一州的地方,统辖几千兵马,杨延昭管理的是一省的地方,统辖数万人马,可谓兵多将广,但此时已是澶渊之盟之后了,毫无用武之地。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内部都出现了政坛剧变。辽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萧太后和韩昌相继病故,辽国也由盛转衰。于内,皇帝耶律休隆庆争权,对外,发生了对高丽国的战争,这使得辽国再也无力南侵。宋朝皇帝如果和汉朝皇帝一样,先养精蓄锐,再一鼓作气,趁辽国衰弱之时,联合高丽,即使不能彻底消灭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应该也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宋朝的皇帝实在是昏庸,澶渊之盟后,丞相寇准功高震主,被奸臣王若钦陷害,竟然落了个贬出京城的下场。而那个建议迁都,差点导致亡国的王若钦却扶摇直上,登上了宰相的宝座。

  王若钦,字定国,是江西新喻人。他性情乖巧,机智过人,每次朝廷兴造东西,他都能猜中皇帝的意思,因此受到宋真宗的宠信。但他为人奸诈,陷害忠良,贪赃枉法,为当时的宰相王旦所不齿,所以直到王旦去世,他都没有成为尚书。王旦一死,他才有了出头之日,在澶渊之盟前已经是副宰相了。虽然他因为出亡国之策,被寇准贬到天雄军(今大名),但战争一结束,他就纠集党羽陷害寇准,并最终得逞,如愿以偿成为宰相。因为他“状貌短小,项有附疣”,所以时人称他为“瘿相”,他还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并称“五鬼”。他们把持朝政,不思富国强兵,只知劳民伤财,到处封禅、建造寺庙,使得本来就衰弱的宋王朝更加萎靡不振。所以民间传说中把他描绘成辽国的奸细,陷害杨家将的坏蛋。

  在这种情况下,杨延昭肯定是难有作为了,这从宋朝给他的命令中就可以看出来。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宋朝廷命令他“如闻保州遣兵袭贼(指辽军),私越北境疆场之事,尤务谧宁,其令本州拨罪痛绳之”。保州是杨延昭的辖区,宋朝居然命令他保护辽军,而对打击契丹的部下却要狠狠处罚。
  那么杨延昭又在做什么呢?杨延昭在这几年中仍在积极准备防御契丹。华北地区多是平原,辽军的骑兵使宋军吃尽苦头,如何克制呢?杨延昭想到了“地道战”。《霸州志》上记载:“宋杨延昭所造地穴,自城中潜通雄州。”《雄县志》中也有相关的记载,书中写道:雄县城内有八角井,相传霸州亦有井于此穴相通。多数看到这些记载的人都不相信。直到1964年,河北省雄县祁岗村的村民在地里打井时,无意间发现地下有古砖,似乎是用砖砌的地道。1982年,有关部门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发现地道最宽的地方160厘米,最高的地方170厘米,地道底部距地面4米左右,上下左右都由青砖严密垒砌。地道中大洞四周有小洞,从小洞通往大洞的地方有翻眼,这是用以防止外人钻入的。洞中还有隐蔽处,两壁有放灯处,顶部有通气孔。令人惊诧的是:这样的古地道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十分相似,它不仅多弯多岔,宽窄变化多端,还有类似“翻口”、“陷阱”、“猫耳洞”等疑兵设施。除此之外,人们在雄县县城、霸县县城也发现了类似的古地道,构造、年代等基本相同。在地道中,还挖出了一口60多厘米高的黑釉砂缸和一只20多厘米高的黑釉砂罐。这显然不是一般人储藏东西的地穴,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有关专家认定,这些地道同属宋代一个古地道系统。这一发现和《霸州志》的记载完全相符。只可惜杨延昭一直没得到机会利用它出奇制胜,打辽军个措手不及。现在这一条古地道,在京保高速公路旁的一段,作为旅游景点已对外开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