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故事》
第4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曰:温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温县,因为境内有温泉而得名。其实呢,温这个地方在春秋前期还是属于周天子管辖的。周襄王时期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带竟与自己的嫂子,也就是王后隗后发生了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周襄王前去捉拿奸夫,结果竟被太叔带打得大败!唉!王之不王,周天子成了武大郎啊!周襄王不但没捉住奸夫,反而被太叔带赶了出来,连洛阳都呆不下去了!晋文公起兵勤王,干掉了太叔带和隗后,周襄王就把温封给了晋国。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温地划归了魏国。

  有个温地来客要进东周,东周出入境管理部门正在轰轰烈烈的搞业务大检查,严厉打击偷渡现象,对于这个没有东周护照的家伙自然是不肯放进来的。那个温人就撒谎说:“我就是周人啊!”
  接待这个温人的工作人员这两天工作格外认真,“你说你是周人,那你住在那条巷子呢?”
  温人一下傻眼了,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离家四五十里的地方都不熟悉,更何况是一条小巷子呢?
  那个工作人员开心坏了,抓住一个偷渡客能拿不少奖金呢!一看那家伙答不上来,招呼了几个兄弟就把他给关了起来。
  东周君虽然名义上还是天子,还是天下共主,其实天下的事他老人家早就操不上心了,闲来无事也就处理一些诸如缺斤短两、张大妈和李寡妇吵架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今天看政府工作简报说是抓住了一个偷渡客,东周君不由得来了精神,可算是有个大事让他老人家来管管啦!
  东周君派人讯问温人,“你不是周人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说自己是外地人呢?”
  温人朗声答道:“我从小就读《诗经》,《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这天下还是周天子的天下,我就是周天子的臣民,我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外地人?我就是周人!”
  东周君一听这话,心头不禁一暖,几百年了,都几百年了,谁还记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这个温人不忘周德,还记得我这个天子,真是大大的忠臣哪!随即下令释放温人。

  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正搔到了周天子的痒处。虽然他实际管辖的地盘也就是一个县,但人家还是胸怀天下哩!还记得蒋总统败退台湾后的派头吗?
  日期:2012-01-05 22:44:23
  叛徒也不容易
  西周的大臣宫他叛逃到了东周,把西周所有的国家机密都告诉了东周。东周君这个开心哦,不但知道了西周所有的防御工事分布、国库储备,还知道西周君最喜欢吃鸡翅膀,甚至连西周君有痔疮都知道了!哈哈,现在西周在东周面前是毫无秘密可言,简直就是裸体嘛!
  东周很开心,西周当然就很愤怒了!东周有多开心,西周就有多愤怒!西周的大臣冯且对西周君说:“我能杀宫他这个叛徒!”西周君大喜,立马赏给冯且三十斤金子作为活动经费。
  冯且暗地派人拿着金子和一封信去找宫他,信里写的是“宫他呀,事情能办成就努力去办,办不成就赶快回来。时间长了容易走漏风声,小心到时候连命都保不住了!”然后冯且又派人到东周边关去告密,说今天晚上有奸细要偷越边境。东周边防军当然就抓到了那个送信的家伙,连人带信一起押到了东周君面前。东周君一看那封信二话不说立刻就杀了宫他。

  苏曰:其实冯且的这个主意一点都不高明,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但东周君就是这么愚昧,你又有什么办法?所以说啊,就算是想当叛徒,也要看看新主子怎么样,要是个傻瓜的话,您还是多费思量吧!
  日期:2012-01-06 10:21:42
  西周策
  樗里疾来了
  秦国派大将樗里疾率领兵车一百乘出访西周。在战国前期及更早的时期,战争的形式基本都是车战,这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称大国为“万乘之国”的原因。一乘战车配置三名甲士,一个专门负责驾车;一个在战车左侧,装备弓箭,负责远距离杀伤敌人,是一车之长﹐称为“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利用战车交错的时机以戈或矛杀伤敌人,并负责修理战车,称为“车右”,又名“参乘”。每乘战车在春秋时期还配有七十二名步兵配合作战。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战车因为不如骑兵灵活而逐渐被淘汰。

  如果按照每乘战车七十五人来计算的话,此次秦国大将樗里疾就是带了7500人出访西周了。西周不过一个撮而小国,全国的军队加起来估计也不到7500人,樗里疾一下子带了这么多军队来西周,要说只是来一次武装大游行恐怕是说不过去。
  西周君一听说樗里疾来了,还带了一百乘战车,赶忙屁颠屁颠的前去迎接,先是警车开道,再是军队、衙役总动员一路上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保卫樗里疾大人的安全,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近前。然后就把樗里疾大人接到城里,像大爷似的伺候着。樗里疾小住了几日便走了,西周君才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没出什么麻烦。谁知楚王却不痛快了,派人来质问西周君,“您这么隆重的接待樗里疾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投靠秦国?怎么,觉得我们楚国不行了是不是?”西周君吓得屁滚尿流,心想,“我的爷,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哇!樗里疾来了我敢不好好招呼吗?怎么这就得罪您了?敢情小国怎么做都不对啊!”

  心里虽这么想,但嘴上可不敢这么说,西周君连忙派出以能说会道的大臣游腾出使楚国。游腾对楚王说:“以前晋国的智伯想消灭一个叫厹由的小国但苦于道路难行就送给厹由一口大钟,厹由国君连忙修路架桥迎接大钟。路修好了,智伯的大军就灭了厹由。厹由为什么会灭亡,因为它没有防备啊!当年齐桓公扬言讨伐楚国,其实是想偷袭蔡国。秦国是虎狼之国,早就有吞并我国的企图,这次派樗里疾率领一百乘兵车出访我国,我国国君极为担忧,深怕自己也会重蹈厹由、蔡国的覆辙,所以才派装备长矛的士兵在前方戒备,手拿强弓劲弩的士兵在后严阵以待,名义上是保卫樗里疾的安全,实际上是把樗里疾包围起来!我国国君是担心一旦我国亡国了会让您老人家担忧啊!”

  楚王一听,嗯,有道理,就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
  日期:2012-01-06 14:17:35
  雍城之战
  苏曰:既然说的是战国,那大家就不能搞和谐社会这一套,没事干就要打打仗,要么怎么能叫战国呢?楚国没事干就要干涉韩国内政,非要把逃亡的韩国太子几瑟送回韩国不可!韩国当然不答应,楚国就派兵来攻打韩国的雍城。
  打仗不仅仅是当兵的拿刀互砍这么简单,打仗是要花钱的。当兵的要吃饭,那就得供应军队粮食;也不能让士兵空手去打仗呀,所以还要给他们装备刀枪;既然是军队,那就得统一着装,否则岂不是成了一群土匪?还要给士兵装备盔甲,这倒不是当官的心疼士兵而是如果士兵的死亡率太高就打不赢了。
  大家算算,粮食、刀枪、军装以及盔甲那样不得花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一旦这些物资供应不上,国家就完蛋了。其实很多国家的灭亡不是在战场上打不赢而是整个国家被战争的巨大消耗而拖垮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战中的德国。所以孙子才会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韩国在这场雍城战役中也被拖得筋疲力尽,不得已向西周征调盔甲和粮食。西周君一听韩国要来摊派盔甲和粮食,当即吓得面如土色!给吧,这不是明摆着和楚国作对吗?楚国岂能轻饶?再说了,也心疼哪!不给吧,韩国又岂是好打发的?西周君愁的是连泡妞的心思都没了,连忙找来苏代商量该怎么办。苏代就是苏秦的弟弟,看他大哥靠着一张嘴就发家致富了,也学着他哥游说诸侯。

  苏代听西周君哆哆嗦嗦的说完,把脑袋一晃,“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大王且宽心,小人不但不让韩国来摊派还能让韩国把高都这块地方割让给大王!”
  西周君一听,乐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你要是能办成这事,以后西周的事情我都听你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