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用了4年才能和其他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第1节

作者: 无言de错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4 7:45:00
  我83年生人,06年大学本科毕业,至今一算已经毕业5年了。马上就要奔三了,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尚未领证的未婚女友一个,拼搏在(或者说挣扎在)北方一个海滨城市。本文写的是一个无背景、无关系、无门路的大学毕业生用了足足4年的时间才和别人站在一个发展平台上的经历。
  在天涯上发帖,既不是发泄不满,因为我自认为还算理性,虽然有对社会的不满,但也不是愤青;也不是要教别人什么东西或者谈自己的经验,因为无论用收入还是事业标准看,我都是一个失败者,起码到目前为止是。在这发帖,主要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经历。另外,最近压力确实大,想通过写作释放一下。同时,也对自己毕业这5年的经历做个总结。内容可能会多一些,分段发吧。

  这个帖子,主要讲下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尤其是所走的弯路。毕业过了四年之后,我才真正找到了一家比较合适的工作和发展平台,之前都是像一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毕业后的前四年,正式上班的单位换了4家,中间面试过的,参加培训的单位也有一大把,间或还要面对传销的诱惑。经历过在单位混日子的难挨,曾经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工资都是1000多块钱,甚至最昏暗的时候,连工作都找不到,面试通知都接不到,缺钱的时候甚至想去麦当劳打零工。。。但是短期计时工也没能干上。。。。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靠透支信用卡为生,去年最窘迫的时候,信用卡欠了七八万。而所有这一切,对父母亲戚朋友们还不能说,因为会让他们失望,会让他们也背负压力。

  11年之前,我一年到头,收入也就2W左右,一个月可能不到2千,11年还剩2个月就结束了,估计我的税后收入能到6万左右吧,明年估计能到10万以上了。在牛人辈出的天涯,毕业5年后拿五六万的年收入,说起来很汗颜,绝对是要被鄙视的。不过,相对于我自己来说,仍然是有进步。起码,我在改善,或者说,就像本文标题所说的,我用了4年才和牛人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已。

  一个人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奋斗(说好听点是奋斗),可以说,一个平民大学毕业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窘迫、压力、迷茫、自卑,我基本都遇到和经历过。
  06年毕业,直到10年6月进入一家较为有实力的大型券商之后,我才算稳定了,才算找到了一个适合发展的平台。从06年到10年,我用了4年。23到27岁,这是一个人最年轻、最有冲劲、最有活力的时间段,而我的这4年却是用来支付机会成本的。如果,我不是出生在中部农业省,高考很轻松就能考上一本好学校的话,也许我可以少浪费一些时间;如果,我的家庭环境能更好点,周围有能站在更宽阔的视野进行点拨的亲戚朋友的话,也许我可以少走几年的弯路。。。。。。

  对于人生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最大的浪费,是对青春年华的无谓消耗。
  很多事情,我们都是经历过之后才明白。
  为了能把故事讲清楚,可能会涉及我所在行业的情况。如果也有朋友正好在我所在的城市,或者在所在的行业,可能会猜出我所在的公司,那希望能看透的朋友不要人肉我。毕竟,我还打算在所在的行业继续发展。不想因为一个讲故事的帖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希望大家谅解。
  好了,下面开始讲故事。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也许不对。
  ----------------------------------------------------------------------------
  一、大学和专业是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先交待下我的情况吧。
  83年属猪的,出生于中部农业大省的一个农村,父亲中学教师。母亲,当地一家小医院的工人(不是医生,只是类似与后勤的工作人员)。小学三年级以前,生活在农村,纯农村。三年级后,同父亲一块到了当地县城,父亲调到县城工作后我就到了县城读书。高中,是本县最好的高中,但是因为我们本地没有好大学,211学校仅有一个,而外地的学校,仅在我们那招很少的学生,清华北大当时每年全省也就是四五十个名额,外省市的其他高校大致都这样,在我们那基本上都是象征性的招生。我记得我第一次高考那年是01年,满分600分,我425分,二本线423,我超2本线2分,当时一个三本学校录取了我,我放弃了。复读,02年高考,583分,一本线572。如果数据我没记错的话,02年第二次高考的时候,我们省考生大概是30万,一本录取的总人数是2万左右,而本地两所大学录取了一半多。剩下1万来个一本的名额,30万考生来竞争,是30分之一的概率。当时的我,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到外面看看,坚决的选择了不报考本地的学校,而是报了武汉的一所财经院校,可惜的是,差了几分。当时我一本没有填调剂,第一、第二志愿没录取,直接就降到了二本。二本挑学校的时候,没太在意,就挑了个城市名字听起来比较不错的学校,至于学校的情况,根本没做太多研究,而专业选了旅游管理,也是凭喜好,觉得旅游专业可以自己出去玩,挺好!

  人生的第一个悲剧就发生在这时。
  二本学校,报到了之后,发现是在一个挺偏僻的地方。学校环境不错,依山而建。当时没态度感觉,已经复读一年了,不想再复读了,送走了来为我送行的父母后,就在大学安顿下来了,想好好发展。
  对我信心打击最大的,是本地的学生说法。跟大学本地同学熟悉之后,他们很多都抱怨,“唉,考这么个破学校”,虽然这个学校是以城市名字命名的,但是真的不怎么地,他们这,是上了二本线,考不上学校,才来这个学校的,这个学校的志愿是给他们兜底用的。只有我们那些外地学生,傻呵呵的,不懂这些,以为北京有北京大学,南京有南京大学,天津有天津大学,武汉有武汉大学,厦门有厦门大学。。。理所当然的认为 这个城市的 这个大学也应该不错。。。。。看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点不假。

  我们是母校在外地招生的第二年招过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学校当时刚刚获得在外省招生的资格。
  公允的说,母校就是个很一般的二本院校,而且是市属院校,教学质量也很一般,很多专业没有亮点。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大学四年,成绩还算不错,综合成绩拿过本专业的年级第一,拿过国家二等奖学金。参加了一些社团,玩过一些课外活动。
  我学的专业是旅游。学了之后发现本身兴趣并不大。对财经、金融、管理之类的比较感兴趣,就自己去图书馆看报纸、杂志、书之类的。
  大学生活不想写太多,因为与主题无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