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48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颇有点小说的味道,崇祯君臣也并非傻帽,两个从敌营跑出来的太监随口这么一说就能把督师给做了,这很不切实际。反间计不是这么好用的。实际上历史上绝大多数成功的反间计,幕后都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政治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要撼动敌方的高层,真正“反间”的成份是很少的,只不过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为了抬高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拔高了“反间计”的作用。如同此事,或许皇太极也这么干了,只不过作用微乎其微。原因不可能在这里。

  明王朝的蓟辽督师被杀,对今人来说只不过是嘴上动一动的事情,但是在当时却是一场不小的政治地震,事情绝不会是某一个因素这么简单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
  首先,我可以肯定一点:崇祯是相信袁崇焕通敌欺君的,至少在下令杀袁崇焕时是相信的。因为其他的原因都说不通为何会用磔刑,不管别人如何流言蜚语,崇祯心里是明白袁崇焕是有功劳的,而且是立过大功的,我们可以在崇祯登基伊始就对袁崇焕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中就可以看出。除非是通敌谋反,否则,其他的罪行也不过就是罢官,最不济也就一刀了事,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功臣才会被处以极刑:危及了皇帝的权力,所有成熟的君王都会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不管对方是谁。崇祯给予了袁崇焕很大的信任和权力,但是他认为他的信任被辜负了,反而被臣下利用来通敌谋反,崇祯在震怒之余才会这么干。

  第二点可以肯定的是崇祯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下的决定。袁崇焕于崇祯二年十二月下狱,但要一直到次年的八月才被处死,崇祯之所以没有立刻杀袁崇焕,主要是因为后金兵还没有完全撤退,崇祯不敢杀关宁军所敬待的袁崇焕,但崇祯也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足足八个多月的时间。这就更证明了“反间说”是相当站不住脚跟的,也说明了崇祯并非一时气愤、意气用事,而是考虑得相当全面的。

  现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帝王们的内心世界,看一下袁崇焕或者说袁崇焕这类人在帝王心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就更能看清楚这个问题了。
  先问各位一个问题:古代的君王们是希望官员们腐败呢,还是不希望?如果你回答不希望的话,那么我要恭喜你了:你被骗了。古代的君王们是希望官员们腐败的!
  突然之间摸不着头脑吧?那是因为你被统治阶级忽悠了几千年,如果不细细体会,当然戳不穿这个西洋镜。因为尽管君王们希望官员腐败,但是又不好明说,所以在表面上仍然扛着反腐的旗号给官员和老百姓看,所谓反腐,不过是骗骗老百姓的。其实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贪官之所以会被处理,也都不是因为单纯的腐败原因,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可也不好明说,那就打着腐败的幌子,反正无官不贪,要找这些人腐败的证据实在太容易了,然后对外宣称是反腐的结果。也就是表面上反腐,实际上不反腐,但是当要处理某个人的时候,就说是因为反腐。

  古代官场为何会整体性地跨向腐败,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要完全解释清楚,需要不短的篇幅,一说就绕出去了,而且要绕很远,等到再绕回来说袁崇焕之死,脑子无论如何也转不过这个弯来。所以我只分析一下帝王的心态,很简略地说明一下为什么帝王希望官员腐败。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政权乃是一家一姓之天下,皇帝把整个国家的资源,包括土地和人口都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正“朕的江山朕丢了,没什么遗憾的”,政权的更变不过是皇帝的家事,又怎么会去管老百姓的死活。皇帝需要的仅仅是老百姓不造反,至于过得好不好就无所谓了,在皇帝的眼里,老百姓就像自己养的一群牲畜,如果过分剥削,则等同于“竭泽而渔”,不划算,只要时不时能长点东西出来就行了,儒家所谓的“民本思想”,也就是这样了。也就是说,皇帝整天盘算的不是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也不是不顾一切地压榨,而是如何更“合理”地剥削,这样才能榨出更多的东西,又不至于把这些“牲畜”给累死。法家的代表著作之一《管子》开篇说的就是“牧民”,说了半天,就是教君王如何管理这些“牲畜”。

  就像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所说的:“人君者……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指皇帝)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之当然。”我要很郑重地告诉各位,专制时期,中国最大的“贪官”绝不是那些官僚们,而是皇帝!当然,既然是皇帝,原本也不应该称之为“官”,只是叫“贪君”就更不顺耳了,一时之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只能姑妄言之了。小时候看古装剧就感觉很奇怪,为什么那些官员们非要过得惨兮兮的才是好官,而皇帝却可以锦衣玉食又仍然是“明君”,因为,儒家的文化已经把君权推到了一个极端——皇帝的腐败是合法的!或者说,皇帝根本不是腐败,腐了大家的才叫腐败,而皇帝,就是全天下的主人,任他如何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淫人妻女都没有人管得了,在道德上也不会像普通官员那样受到十分严厉的谴责,当真是竭天下之一切以奉一人。

  日期:2012-10-18 10:51:16
  这样听下来就更说不通了,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为什么皇帝会愿意官员们侵吞自己的私有财产?其实,这才更能够说得通,因为明白的帝王都知道一件事情,凭他一个人是管不了这么大的国家的,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情,他不可能事必躬亲的,所以需要分出去一部分权力和财富,把利益出让给一部分人,让他们帮忙一起管,当然,皇帝仍然保留回收的权力。也正是因为皇帝自己也知道中国的政局就是竭天下之一切以奉一人,能个个都心甘情愿吗?所以既要用儒家的思想来愚民,又要拿出实惠的东西给这些帮他管“牲畜”的人,尤其是那些近臣,皇帝都用顺手了,他们管得也算不错,那些腐败问题就都是小问题,反正又不会引起太大的动静,只要能够保证他自己仍然是最大的得益者就行了。也是啊,你自己算算,如果你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执掌一片地方,你手底下那些为你独当一面、能为你排忧解难又一时半会找不到别人来替代的人,真要是有点小动作,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所以,皇帝之所以会希望官员们腐败,正是因为皇帝也需要赎买他们,给他们好处,希望他们来为他卖命。让皇帝去管贪官就等于让“贪官”去管贪官,皇帝自己就是这么干的,却要求别人都洁身自好,多数帝王不会这样。为了保证他自己的利益最大,就需要分给别人一点,让他们跟王朝“同心同德”。只是这话不好明说,你自己要洁身自好,皇帝也不管,你真要拿了,他也不会跟你太过较真,反而会有点窃喜,因为这就证明了你需要这份权力。老实说,如果从上到下,整个国家的官员个个都清正廉洁,皇帝绝对是如履薄冰的:这是怎么了!这些人在想什么呀?难道是找到了新的靠山?这要是真到了危难关头,他们还会卖命吗?

  我再说清楚一点:在理想化的模式下,君王们是希望官员们也不腐败,老百姓也都不造反,这些人都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的所有奉献给君王,然后他们这个家族就可以永远地统治这个国家。但是,明白的君王也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两权相害,取其轻者,还是金钱的赎买更可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