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们的悲催生活》
第27节

作者: 溪亭赏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胡亥的一生中,他曾与赵高进行了三次极其重要的谈话,全盘接受了赵高的建议,化赵高的语言为自己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上演了人生的悲剧和秦王朝的悲剧。
  日期:2014-04-21 17:50:35
  (一) 沙丘密谈
  胡亥与赵高的第一次重要谈话,地点是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时间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七月。
  就在这一年,南巡后北归途中的秦始皇,毫无征兆地突然病逝于沙丘。临终前,他立了一份遗嘱,命令远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监军的长公子扶苏速归咸阳,主持丧礼。此举表明,秦始皇已将扶苏确定为皇位继承人。
  秦始皇的死讯,只有随从的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物赵高、少公子胡亥,以及始皇身边的五、六个太监知晓。李斯担心死讯传出,会惹得秦始皇二十多个儿子间的互相争斗,进而引发天下大乱,于是下令封锁消息,秘不发丧,快马加鞭,疾驰首都咸阳。这就给心中忐忑不安的赵高可趁之机。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高深知这个道理。他看了始皇遗诏,预判扶苏登基后,肯定会重用蒙氏兄弟。
  蒙恬、蒙毅,是秦始皇生前的宠臣,一个在外手握重兵,一个在内参与中枢,权力之大,他人难以匹敌。更为重要的是,此二人与复苏关系密切,是铁哥们。
  赵高思来想去,冷汗直冒,只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因为自己与蒙毅有不共戴天之仇。
  赵高曾经犯罪,始皇指定蒙毅审理。蒙毅铁面无私,或是心中对赵高不满,公报私仇,判其死刑。秦始皇念及旧情,又欣赏赵高的才能,不仅赦免其罪,而且官复原职,赵高这才死里逃生。蒙毅一击不中,也不甘心。俩人心中结下了永世解不开的梁子。
  念及于此,赵高决定铤而走险,放手一搏,先下手为强,要将扶苏这棵大树连根拔起,顺带砸倒蒙氏兄弟这对猢狲,永绝后患。
  他利用掌管符玺的权力,秘密扣下了遗诏,没有立即打发使者前往上郡。然后,将胡亥拉到一个见不得人的地方,开始了见不得人的谈话。
  赵高:“皇上驾崩,留下遗诏给长公子扶苏,他一到咸阳就是皇帝了,你却没被分封一寸土地,将来怎么办?”
  胡亥也是一肚皮怨气:“父皇不搞分封,我能怎么办?还能怎么说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赵高:“此言差矣!扶苏不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吗?我们还可以想想办法。”

  胡亥眼睛一亮:“有啥办法?”
  赵高:“这事的关键,在于你、我和丞相李斯三人。你要想清楚,在人之下与在人之上,管人与被管,感觉会一样吗?只要你有想法,剩下的事,老夫来办!”
  胡亥当然明白赵高的意思,是想让自己登基为帝,心中呯呯直跳,长叹一口气:“兄弟相争,是为不义;违背遗嘱,是为不孝;我无德无才,再加上不义、不孝,即使当上了皇帝,也难以服众,弄不好会搭上了小命,也毁了祖宗江山。”
  赵高:“商汤革命、武王伐纣,没人说他们不义;当年卫国国君杀父夺位,也没人说他不孝。胜者王侯败者寇,你这点小事,算得上不仁不义吗!干大事者,不拘小节;有盛德者,不怕责备!因小失大,必然后悔;当断不断,必有后患!你不必犹豫了!”
  胡亥低头不语,双手微微颤抖。
  赵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不用管了,我去找丞相。”
  在这一番谈话中,赵高告诉了胡亥三个道理:第一,要做人上人;第二,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第三,做事要当机立断。事后胡亥反复思考,觉得有理,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做千古第二帝。
  日期:2014-04-21 17:52:45
  李斯也很担心扶苏上台后,蒙恬当上丞相,抢了自己的饭碗,利欲熏心,遂于巧舌如簧赵高一拍即可,联手藏匿或销毁了始皇遗诏,又伪造了两份诏书,一份立胡亥为太子,另一份痛斥扶苏,说他师劳无功,劳民伤财,赐其自尽。扶苏不知父皇死讯,不辨诏书真假,且惧怕父皇淫威,含泪自杀。蒙氏兄弟先后入狱,双双遇害。“沙丘之谋”大功告成,胡亥当上了皇帝。
  赵高策划“沙丘之谋”,实际上当时并无野心,仅仅是避害而非趋利,矛头对准的是蒙氏兄弟而非扶苏。扶苏不死,蒙氏难除,因此扶苏稀里糊涂地成了最大牺牲品。赵高本人在这场阴谋中保住了脑袋,顺带保住了乌纱。

  事后赵高肯定有所害怕,假如扶苏听从蒙恬的建议,暂缓自尽,再行请奏,一旦始皇之死大白于天下,蒙恬手下的三十万劲卒定会杀向咸阳。以扶苏的人气,加上蒙恬的胆略,胡亥、赵高定然不是对手。如此一来,秦朝的历史将会重写。然而,历史从来就排斥假如,历史从来就没有假如!
  “沙丘密谈”使胡亥对老师更加崇拜,从此更加服从老师,事事请教老师。登上皇位,对有些人而言,是美梦成真;对胡亥而言,是噩梦开端。
  日期:2014-04-22 20:27:17
  (二) 咸阳对话
  胡亥即位之初,颇有始皇遗风,极想励精图治一番。二世元年(公元前209)春天,胡亥沿着秦始皇当年的足迹,开始巡游各地,东达大海,北到碣石(今河北昌黎北),南至会稽(今苏州)。所到之处,在其父皇留下的刻石上留言纪念,一则表示自己是孝子,二则宣告自己是合法的嗣君。直到四月,他才精疲力尽地回到首都咸阳。
  一路之上滚滚风尘,他的心中翻江倒海:父亲仅仅当了十二年皇帝,四次巡游全国,足迹遍布天下,是何目的?路上穷山恶水,海中巨浪骇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何苦来哉!咸阳宫中风和日丽,美女娇娃万种风情,金樽美酒沁人心脾,歌舞丝竹赏心悦目。放着好日子不过,瞎跑个什么劲!
  带着这些疑问,他与久违了的赵老师进行了人生中第二次重要谈话。

  胡亥:“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现在已经君临天下了,想过皇帝真正的生活,穷奢极欲,为所欲为,安乐终身。您看如何?”
  这段话表明了胡亥的人生态度,即: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他的这一人生观的产生,基于四个因素。
  第一,惋惜父皇。在他看来,秦始皇称王二十五年,宵衣旰食,披荆斩棘,东讨西杀,南征北战,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赢得了江山,却只享用了了短短十二年时光;而且,东海求仙,方士献药,山珍海味都未使他长生不老,却毫无征兆地突然之间撒手人寰。胡亥自愧与没有父皇的雄才大略,也没有父皇的赫赫战功,更没有父皇的强健体魄,不知道自己何日归西,所以要得过且过,赶紧享受。

  第二,迷信武力。胡亥认为,父皇从地处一隅、号称贫瘠的秦国出发,横扫强悍的关东六国,成就一统霸业;然后,收缴六国兵器,尽数销毁,铸成十二金人,立于国门之侧。在强大的秦国军队面前,手无寸铁的六国余孽和百姓,能掀起什么风浪!试问今日之域内,究竟是谁家之天下!六国不足惧,百姓不足畏,赢家的天下,太平无事,稳如磐石。何不趁此良机,尽情享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