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56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11 17:06:09
  四十、一伐高丽(2)
  隋炀帝在涿郡城南桑干水上祭拜战神,在临朔宫南祭拜上帝,在蓟城城北祭拜马神。
  他亲自任命参战将领:每一军任命一名大将,一名副将;骑兵四十队,步兵八十队;每一队100人,骑兵每十队为一团,步兵每二十队为一团,(即骑兵1000人为一团,步兵2000人为一团)每个团有一名偏将统领;各团的铠甲、军旗都不相同;各军又设置一名受降使者,不受本军大将领导,直接对隋炀帝负责;辎重后勤部队每军也有四个团(即8000人),由步兵保护着前进。
  一月十三日,第一军出发,以后每天派出一军,各军之间相距四十里,前后衔接,鱼贯而行,一直经过四十天,所有的部队才出征完毕。这支前所未有的大军旌旗招展,鼓角相闻,绵延了九百六十多里。隋炀帝的大本营包括了十二卫(即左右翊卫、左右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御卫、左右候卫,再加上左右奋身、左右监门四府共为十六府)、三台(御史、谒者、司隶)、五省(尚书、门下、秘书、内史、殿内)、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分别隶属内、外、前、后、左、右六军,最后出发,又绵延了六十多里,因此,全军共计三十军,绵延了一千四十里。自古出师,从未见过如此的盛况。

  从后来战役的进展情况上来看,隋炀帝的部署如下:
  一、这次讨伐高丽之战,隋炀帝开辟了两个战场:一是辽河以东到鸭绿江以西战场。二是高丽国都平壤附近战场。
  二、辽河以东到鸭绿江以西战场。该战场主要由左翼十二军负责,右翼十二军的部分军队协同;任务是逐一拿下这一区域的高丽据点,伺机歼灭高丽驻军。
  三、高丽国都平壤附近战场。该战场主要由右翼十二军负责,该十二军主要是水军,他们从东莱等地直扑平壤,该战场的任务是:一是避开重兵防守的辽东敌军,批亢捣虚,黑虎掏心,伺机夺占敌人心脏,起到斩首效果;二是牵制高丽军队,使之无力兼顾辽东,以利于隋军将其各个击破。另有一部水军进攻今韩国首尔附近地区,策应平壤战场。
  四、这个战场的隋军互为奇正,相互支援。运用得好,可以起到疲惫敌人的作用;但运用不好,敌人反过来也有可能以空间换时间,拉长隋军的战线,将隋军两个战场割裂开来,隋军自己又有被各个歼灭的危险。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三月十四日,隋炀帝亲自率领一百多万大军,来到了辽水(今辽河)西岸。

  由于担心诸将贪功,隋炀帝自任统率,前敌不设主帅,各军主将互不隶属,有事必须向隋炀帝本人汇报,不得擅自行动,但隋炀帝并非一直在最前线,而前线的情况瞬息万变,在这种指挥体制下,也导致了隋军一直行动迟缓。等隋朝大军来到辽河西岸时,高丽军队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他们驻扎在辽河东岸,依托辽河阻挡住了隋军前进的道路。
  隋炀帝即位后,麦铁杖被提拔为莱州刺史、汝南太守、右屯卫大将军,隋炀帝对他非常器重。麦铁杖为了报答隋炀帝的知遇之恩,一直都想着要为国效命,战前,他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前锋,因此,隋军第一军的主将可能就是他。他对医生吴景贤说:“大丈夫的性命自由上天注定,岂能到头来卧在病榻之上,用艾叶针灸、瓜蒂喷鼻退热,最后死在儿女之手呢?”此时,见高丽军队挡在前面,麦铁杖对三个儿子说道:“你们该准备浅色黄衣了!我受国家厚恩,今天就是我的死日。我被杀以后,你们就富贵了,以后只需你们忠诚、孝顺就行了,努力啊!”

  日期:2014-07-11 17:06:46
  三月十五日,隋炀帝亲临辽河西岸,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河西岸建造了三道浮桥。
  十九日,浮桥建好,隋军由西岸将浮桥拖向东岸,可是,由于计算不准确,等将士们已经站在桥上,将至东岸,却发现桥身太短,距离东岸还有数丈之遥,就在大家站在桥上迟疑之际,高丽人已蜂拥而至,堵在了东岸。麦铁杖大吼一声,即跳入水中,向东岸冲去,隋军中的骁勇之士也都争先恐后地跳下浮桥,紧随其后。但高丽人站在高高的东岸之上,隋军将士无法冲上河岸,战死了很多人。麦铁杖跃上东岸,杀入敌军中,只有虎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二人跟在他的身后,三人在万众之中苦苦搏杀,但终因寡不敌众,三人全部壮烈殉国。

  出师不利。隋军走出国门的第一战,就损失了一员猛将,这让隋炀帝非常痛心,他见麦铁杖被杀,不禁流下了眼泪,下令向高丽人买回了麦铁杖的尸体,追赠其为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公,以其子麦孟才继承宿国公爵位,拜为武贲郎将,次子麦仲才、三子麦季才均为正议大夫;追赠钱士雄为右屯卫将军、武强侯,谥刚侯;追赠孟金叉为右光禄大夫,其子孟善谊袭官。
  麦铁杖战死后,隋炀帝又命少府监何稠兼任右屯卫将军,下令他组织人力把浮桥加长,两天过后,何稠就圆满完成了任务。三月二十五日(原文为甲午日,似应为甲辰日),隋军大队人马鱼贯而进,依次渡过了辽河,与高丽军队在辽河东岸展开了一场大战,高丽军队被打得大败,损失了一万多人。隋军乘胜前进,顺势包围了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即汉代的襄平城。
  稍后,隋炀帝也渡过了辽河,他带着西突厥曷娑那可汗(即处罗可汗)和随军的高昌王麴伯雅以及西域南洋的使者一起查看战场,以起到威慑他们的作用。隋炀帝命令刑部尚书卫玄、尚书右丞刘士龙安抚辽东各地,设置郡县,免除当地百姓十年的赋税。卫玄,字文升,他在北周时历任益州总管长史、开府仪同三司、太府中大夫,治内史事、领京兆尹,入隋后,又先后担任淮州总管、岚州刺史、检校朔州总管事、卫尉少卿、资州刺史、遂州总管,炀帝即位,又历任卫尉卿、工部尚书、右候卫大将军、刑部尚书。此时,他兼任检校右御卫大将军。

  隋军各路人马扑向辽东之时,隋炀帝曾谆谆告诫各军主将:“我们这次出兵是为了吊民伐罪,并不是为了好大喜功,建立功名。众将也许没有体会到朕的本意,打算轻兵掩袭,单打独斗,为了自己扬名立功,这都不是我大军的做派。诸位进军务必要兵分三路,假如要想对敌发起进攻,一定要提前通知其他两路,相互协同,不得轻军妄进,以免招致惨败。另外,各军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向我禀报,不得自作主张。”归纳起来,隋炀帝的作战方略只有一点,那就是各军协同作战,不得轻举妄动。姑且不论战争的最终结果,实际上,隋炀帝的这一作战方针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一、对于隋军而言,到人家境内打仗,属于外线作战,情况不明,地形不熟,轻率冒进有可能被敌人各个击破;二、隋军大举讨伐高丽,根本不可能做到掩袭敌人,在高丽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再提袭击敌人,已是空谈;三、隋炀帝对战局的判断过于乐观,在他看来,在隋朝大兵压境下,高丽也许会不战而降,即使开始会战,但在战败以后,必定会降。只要隋军不出现纰漏,高丽军队就是以卵击石,最终会被消灭。

  隋炀帝的这一稳扎稳打的战术在战役初始阶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于隋军行动谨慎,高丽军队在与隋军的屡次野战中,均被人数占优、装备精良的隋军击败,只好改变策略,退入辽东城内固守。隋炀帝下令将辽东城团团围住,但他又传令军中,如果高丽人投降,应立即进行安抚,不得放纵士兵继续攻击。如果说隋炀帝此前的做法并无不当,但这一指令就有点迂腐了:战争固然是政治的延续,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但在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趋利避害,审时度势,把握战机,采取一切手段换取胜利,在这个时候,胜利才是硬道理。

  果然,每当辽东城快要陷落的时候,高丽人总是谎称将要投降,由于隋军中又设有安抚大使,且各军主将均不得随机应变,因此,一旦接到高丽人的请求,前线指挥官们均立即下令停止攻击,飞报隋炀帝,但等隋炀帝的批示送回前线后,城内守军又修好了攻势,继续抵抗。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了两三次,可隋炀帝始终没有觉悟,而辽东城也一直没有被隋军攻下。
  前方还在激战,四月二十七日,隋炀帝来到临海顿(今辽宁省凌海市附近大凌河入海口处),看到大鸟在天空中飞翔,遂命令著作佐郎虞绰(与虞世基、虞世南同族)写下铭文,他自己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望海诗》:“碧海虽欣瞩,金台空有闻。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方知小姑射,谁复语临汾。”他还写了两首《纪辽东》其一:“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其二:“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丸都水,归宴洛阳宫。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