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22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娘和红梅也没高兴了几天,没多久,爹又成了一条活鱼儿。鱼儿离不开水,爹离不开“马脸”,他肯定又生出别的法子来了,他总是有办法的。
  赵三尺以前也干过石场,一年不到就倒塌了。前前后后还有几个人,都没撑了多久。爹不信这个邪,硬是把石场包了。爹不亏是当过村长的料子,把式就是高。石场的破碎机响了半年,村里人眼睛红得都绿了。
  爹让人眼红当然是有秘诀的。
  爹的秘诀也很简单,该花的花,该省的省。省钱是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花钱又是为了赚钱,为了省钱。爹要是有兴致,也会喋喋不休地把秘诀磕上半天,讲得一套一套的,让人觉得奥妙无穷。娘和我眨巴着眼睛听爹神侃。这个时候,娘从不插话,安静得像是一只兔子。
  爹省钱很有一套。
  爹省钱的第一个项目在用工上,主要办法就是雇外包工。
  一开始,爹是个外行,上手不知深浅,雇了一批村里人。村里人心眼多,受不得大苦,见爹的机器转个不停,就说爹赚了大钱,嚷着涨工资,价码还要得挺狠。爹脾气暴,事业也刚刚起步,哪里有这闲钱,就跟他们急了。那帮人比较心齐,一撂挑子不干了,把爹闪在半路上。爹只好重新雇了一批,情况跟上一批也差不了多少。凑合着挨到过年,一破初五,爹就去蹲火车站。两天以后,他带回几个外包工来,那些人到家后,娘要试试他们的力气,指指院里喂过猪的石槽,又指指最瘦的那个,没想到那人一哈腰就把它举过了头顶。这个动作就像是举起了爹的事业。爹算过一笔账,村里人破一吨石头要四块钱,侉子们有三块就够了,一块钱的差价乘上一万吨的产量,一年就能省下一万块钱。

  第二项是丨炸丨药。
  破石头少不了丨炸丨药,成本里头它是个大户。可丨炸丨药是受管制的,不好搞。每次进丨炸丨药,爹磨破嘴皮跑断腿也弄不下多少。爹的石头卖得好,可没有丨炸丨药爹就玩不转。后来,“马脸”给爹想出了一个主意。她男人原来和人开过山,他们自己配丨炸丨药。“马脸”见过他们配丨炸丨药的法子。爹眼前一亮,如法炮制,还真顶上了大用。

  爹叫人在晚上偷偷地配。材料有三样:硝胺、谷糠、柴油。把硝胺捣细,按比例掺进谷糠,浇一锅滚热的柴油,爹的丨炸丨药就配好了。药性虽然差了一些,成本却降了不少,还省了不少麻烦。当然,这个功劳该给“马脸”记上。
  爹花钱也花得痛快。
  爹花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请客,一个是好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何况爹的石场好歹是个企业。方方面面,爹得对付好多人。钢厂里有经理、科长、采购、调度,质检、化验、司机,爹还要跑工商、税务、银行、电力等等,这些人都不是好对付的。经理和科长们卡着爹的回款,采购、调度管着调配车辆,质检和化验员一不高兴便说爹的石头不合格,司机们见不着兔子就不肯撒鹰,工商税务一帮人也从来没让爹省心过。爹像一个千手千眼的观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爹的大钱花在三个人身上,钢厂的经理、科长,地税所长老田。尤其是老田,占了大头。
  钢厂的经理和科长素质不低,跟爹在酒桌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侃侃而谈,爹虽然当过村长,和他们一比,就不在一个档次了。爹不如他们,可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节奏上把握的好。经理们高谈阔论,他就竖起耳朵,安心听讲,比我上课时老实多了。他们说得累了,爹就接过话题讲村里的事。爹干过两届村长,肚子里装了不少典故,他的典故把经理们逗得喷出饭来。说来说去,爹不会忘了他的目地,经理们也不会忘了自己的好处,酒酣之处,事情就柳暗花明有了眉目。

  老田很有特点。老田不跟爹论什么天文地理,他只关心两样事,爹给他的好处和给他找的女人。老田和女人们猜拳喝酒,他们不说喝字,他们说弄。老田跟她们商量猜输了弄几下,女人们的笑声里像裹了蜜,你说几下就几下,把老田逗得哈哈大笑。我不晓得老田和女人们有啥笑的,我不管他们,坐在爹旁边可劲儿地吃,吃完再喝一桶核桃露,然后拿上空桶子出去踢着玩,等我回来时,两个女人正在给老田脖子上拴一个蝴蝶结,她们的衣领低,老田左顾右盼,往她们脖子下瞅。

  对老田的要求,爹没有眨过眼睛。爹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爹还说要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爹在老田身上花钱最多,省钱也最多。爹说这也是一种投入,高投入才有高产出。
  娘、红梅和我都清楚爹的意思,给老田的好处越多,石场少交的地税就越多。爹要是按规定交税,石场基本没有一分钱的赚头,爹的成功和赵三尺他们的失败都在这上头。

  娘对爹的支出抠得是紧,可对老田是个例外。爹又成了活鱼儿的那段日子,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老田的胃口似乎越来越大了,跟爹要的又升了一格。老田的新价码是爹开给娘的,爹说多少就是多少。我们娘仨都没有办法,老田就是我们家的财神爷,总不能当头直面地去问财神爷吧?
  没准这是爹给自己留的私房钱。反正爹的钱长着腿,也认得路,跟“马脸”一点也不认生,娘稍不留神,它们就探头探脑地溜出家门,拐个弯儿,直奔“马脸”家的方向。把钱用在刀刃上这句话有琢磨头,挡不住这刀刃指的就是“马脸”。对爹来说,她是由两瓣儿拼成的,一半是水一半是刀子。与她相比,爹却只能是条鱼儿,鱼儿有时候能在水里快活地游,有时候就变成了案头肉。
  日期:2013-03-06 07:13:35
  连载17(有事出去,早点更新)
  三、胡马事件
  不久之后的一天,李渊到长安城南打猎。与之同行的,有建成弟兄仨及朝臣若干人。队伍齐聚城南后,李渊发话了,他命三个宝贝儿子比试下骑射技术。

  老李家出身关陇,以尚武著称,类似的比试在家族内部显然并不稀罕。
  但是……这还用比吗?李世民的骑射天下一流,我猜他会胜出。
  看来李世民这次又要大出风头了,这莫非是李渊成心在给他表现的机会?
  当然不是。李渊没想过这个,他不过是借此营造一种家庭和睦的氛围罢了。这种氛围或许短暂如烟花,但却是老李家久违了的,老李很怀念。
  更何况,决定比试结果的,除了人的因素以外,还有别的因素。就拿骑马来说,一个人的骑术高明与否是一方面,而马的优劣是另一方面。
  我骑一匹千里马,丢给你一匹破马,我骑术比你差点,但你觉得你赢面大吗?
  对于这次比试,李建成显然早有准备。因为临出发时,东宫下属把马厩里的一匹胡马也给他牵上了。这匹胡马高大威武,膘肥体壮,一看就是宝马。
  马是好马,但建成可没打算自己骑。轮到李世民上场的时候,他命人把胡马牵过来交给了世民,并说道:“此马甚骏,几丈宽的山涧可一跃而过,二弟善骑,何妨一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