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秦史的秦律视野》
第18节

作者: 嵩阳云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商鞅看来,翻翻书,动动嘴皮子,就官袍加身,吃酸喝辣,简直就是在鼓励不劳而获,影响也太他妈恶劣了:

  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
  这五种人为国家所任用,土地就要荒废,兵力就要薄弱。
  更是因为:
  说者成伍,烦言饰词,而无实用。
  说客多得排成队伍,繁琐的讲论,粉饰的言辞,都没有实际的用处。[2]
  商鞅这么尖锐,是因为上述五民对他亲手主导的耕战国策造成了冲击。谁都知道经商做手艺比干农活来钱快,易过活。根据李悝的算法,农民一年忙到头其实是入不敷出的。这样的生计谁还肯真心经营,因此,商鞅需要对农民农业进行保护。秦的一亩和周的一亩最大的区别在于,周时是百步一亩,商鞅改革之后是240步一亩。按亩征税的话,利益的输送倾向一眼就看出来了。商鞅是主张藏富于民的。

  然而商鞅的出身又说明,人才稀缺是秦国社会面临的又一问题。当然这很可能是当时世界的普遍现象,世卿世禄把持了那么久,真正的人才都流落去了民间,这就如刘备竟然去卖鞋,诸葛亮竟然上山砍柴一样。再加上秦国处地又偏,人才更缺。关于蜀汉的典故,就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方面要引进人才,一方面又不得不关照到五民的负面影响,在这种两难的境况下,秦君竟然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着实了得。

  景监是秦孝公信任的近侍。商鞅因景监而得到秦孝公的召见。就是说因受到信任的近侍得见秦君,这是秦君暗中支持并且畅通无阻的渠道。我没说秦君这是有意规避宪法的暗箱操作,事实上,中意的人因近侍求见秦君未尝不是近侍的举任,这看你怎么去理解,并且与秦律的精神并不违背。任官要经现职官吏的保举,这是秦律的规定,叫做“保举制”。保举制的实质就是职务连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人才引进的问题,又防止了引狼入室的问题,真可谓天才的构想。那么人才如何得来?无非二途,主动送上门的,派使臣秘密寻访的。王稽的角色就属于后者。

  日期:2014-09-10 14:17:35
  【连载41】
  王稽的身份是谒者,郎中令的属官,国王的近侍,职在一切行动听指挥。范雎在魏国险被魏齐打死之时,王稽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魏国。知道是秦国的使臣,郑安平假扮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魏国有贤能之士可愿与我一起到西边去的吗)?”郑安平旁顾左右,低压嗓门说:“有一个,我的同乡张禄先生。不过,他与人结仇,不便白天出门。”王稽说:“那就等天黑了来。”范雎如约夜奔秦领馆。王稽并不草率,必要的考察是必要的。而范睢的谈吐给他的印象极佳,于是一拍即合,约定离开。

  王稽载着范睢离开魏国,一路惊魂,不想进入秦国之后同样大气不敢声张,这是因为游士等同于游手好闲,这是秦国的认识。有道是怕什么来什么。行至湖县,王稽远远望见一队车马鲜亮地从西边奔驰而来。王稽告诉范睢,那就是丞相穰侯,前往东边巡视县邑。范睢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最讨厌收纳各国的说客,我还是到车里躲躲吧,免得受辱。”一时两车靠近,穰侯当然知晓王稽的身份,彼此客气地问候。《史记》说穰侯“劳王稽”,“劳”意思是您辛苦。穰侯接着询问:“关东局势如何?”王稽含糊地作答。穰侯朝遮挡得严严实实的王稽的坐驾看了一眼,语气肯定地问:“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没有,只会搞乱别人的国家。”王稽回答说不敢。

  称“谒君”,那是看在秦王的面子,亦给你面子;没有当面搜车,亦是给秦王的近侍面子,但如果王稽真敢“与诸侯客子俱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是以走远了十几里,穰侯要派人追上来搜查车子。明知道穰侯一手遮天,王稽却敢在他跟前玩猫抓老鼠,除非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借胆给他,否则他敢吗?刚踏入秦国,连初来乍到都不算,范雎却敢说“吾闻穰侯专秦权”,他要没把好风向,他敢这么说吗?倘秦昭王和魏冉是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他那招祸的嘴巴还不得被撕裂?在离宫永巷,范雎又声撕力竭地喊:“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这回竟连秦昭王的母亲也给扯进来,简直是大逆不道,是不孝。在秦律中,不孝是重罪,不死即迁(迁刑,流放边地)。范雎两次公然地站队表态,一次比一次加紧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秦昭王非但不动声色,且还假惺惺地采取保密措施——“屏左右,宫中虚无人”,其实风声早传了出去。道理很简单,连李斯都敢在秦始皇身边安插眼线,何况穰侯——其实他这步棋亦是用心险恶:穰侯专权是事实,穰侯的靠山是他的母亲也是事实,秦昭王想扳倒穰侯更是不争的事实;这事要办妥了,有喜;倘马失前蹄,范雎将被抛出来天打雷霹,村语叫顶雷。而秦昭王则会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一幅无辜的样子显然是受到了蛊惑。

  日期:2014-09-11 08:36:39
  【连载42】
  像严耕望这些大学者认为,秦的国君对客卿礼爱有加,是因为政治形势复杂,君主与贵族斗争激烈,雄主需要得力爪牙以与贵族争斗,便是研究了上述现象得出来的结论。
  当时秦国政局这种微妙的关系,就从秦昭王、穰侯、范雎这三个人物身上,尽情地表露了出来。显然王稽是盘活这局棋的关键,铺路搭桥他做的就是这些工作。又是秦昭王,闻说齐国的孟尝君本事超强,“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秦昭王这次派出的是胞弟泾阳君,孟尝君亦于公元前299年去了秦国。楚国下蔡人甘茂,亦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悦之,使将”,无军功而委以将帅一职,相当果敢。

  在涉外一事上,秦人的政策是相当灵动的,并不刻板。比如有外交使团出访,倘有成员叛逃,其他成员就不受职务连坐的约束。遇到合适的人,敢打破常规,越级提拔,不次进用,这造就了客卿后来在秦国历史上的辉煌。秦王的这个方法不啻为灵活,刀法不啻为高明。我们说秦国社会嫉恶游士,也当包括排外的心理在里面,而嫉恶并不是杜绝,它是有条件的限制,限制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但允许他的客观存在。至合纵连横如火如荼之时,要没有游士辩士说客,帮忙帮闲,还真不好办。二十等爵军功制,五大夫以上就允许养客,但限定了客的数量,嘴多到底有白吃饭的可能。大梁人尉缭子时机选得极佳,秦廷刚处理完嫪毐集团,撤了吕不韦的职,权利出现真空,刚刚亲政的秦王政不免急需臂膀,于是尉缭出现了。尉缭确有真才,秦王政也有真意,布衣尉缭就成了大秦的国尉。这个职级的含金量可以从白起的履历中验证出来:昭王十三年,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次年,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白起迁为仅比大良造低一级的国尉。李斯亦是门客出身,吕不韦的门客,并由他举荐给秦王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