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秦史的秦律视野》
第59节

作者: 嵩阳云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5 09:51:32
  【连载132】
  钱财的事向来敏感,因此,秦人对官员的离任审计把得特别严。《效律》就有二条这方面的规定,录于此:
  贮藏谷物官府中的佐、史分别免职或调任时,官府的啬夫必须同离职者一起核验,向新任者交代。如果官府的啬夫免职时已经核验,再发现不足数,由新任者和留任的吏承担罪责。原任的吏不进行核验,新任的吏在职不满一年,由离职者和留任的吏承担罪责,新任的吏不承担;如已满一年,虽未核验,也由新任的吏和留任的吏承担罪责,离职者不承担。
  啬夫免职而进行核验,核验的人验视仓上的封缄和题识可据以核验,不必称量,只称量原由仓主管人员独自封印的仓。到年末应统计出仓总数:“某仓已出谷物若干石,尚余谷物若干石。”仓啬夫和佐、吏,如有免职离任的,新任的仓啬夫,新任管仓的佐、史,必须根据仓的簿籍加以称量,如有问题,应向县啬夫报告,由县啬夫令人重加称量,并参加一起出仓。谷物多过应有数的,应交官,不足数的依法论处。

  多出来的和少掉的都属管理不善,这才是法家的主义,正如韩非主张的,有功不说与无功浮夸或小功变大功,同属失衡的表现,都不值得提倡。这样如发现亏空,应赔偿的部分当依《金布律》的规定,上缴少内,而且时间不得拖过半年,否则依法论处。秦人严于离任审计,除了严防腐败之外,我想亦当有出于对工作衔接的考虑。经济层面是这样,政事亦当如是。迁陵县在转发洞庭郡关于征发徭役的文书时,出现了二份几乎一模一样的文件,一份下发于三月五日,另一份下发于三月十一日,前后不过相距六天。这在讲求效率的秦人官府中是极为不正常的。细究之后晃然大悟,原来前一份是迁陵县的代理县丞“敦狐”下发的,后一份的下发者却变成了县丞“欧”,这说明迁陵县县丞的职位在这期间出现了变动,作为继任者的欧遂对前任的工作进行重申,以便更好地延续,所以特别在文书中加了一个“重”字,作为提醒,其余基本不变。

  县少内在秦代有金库的属性,自当管着越严越好。《法律答问》说:“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不管是谁,一旦发生挪用府中公款,皆按盗罪论处,口气极其严厉。这很可能是秦廷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不得不如此。而仅就现有的材料亦足以表明,秦的经济管理机构已然形成体系,并且运作高效,这很让人吃惊。统一战争打了那么多年,没有饿死人,国内秩序稳定,物价稳定,人民情绪亦稳定,这着实是件了不得的事。想当初汉武帝出老拳揍匈奴,一对一,尚且搞得民不聊生,怨生载道,以至有饥民铤而走险去当强盗,这样的星星团伙不知有多少。由此即可证得秦人的历害,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汉初的那些人极尽贬低秦朝之能事,在这个方面也下不了嘴。

  日期:2014-11-06 09:34:04
  【连载133】
  秦人对经济的作用是有认识的,就如意识到粮仓的腐败粮食、邮亭的剩饭剩菜可以喂鸡养猪一样。他们抑商有二层含义,一是禁止非法经商,言外之意就是保护合法经商;再就是有意抑制“商贩作务”的地位(作务是手工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来管理这些人。而一旦进入“市籍”,也就意味着其地位将低于普通庶民,面子上他就“不得衣丝乘车”,连穿绣花鞋也不行,政治上更是被剥夺了为宦的基本权利。就是说,普通庶民是可以享有这二项权利的,就算穷得叮当响,理论上也可以。说白了,这是秦人在明目张胆地保护耕战政策。谁都知道经商来钱快,拥有一技之长不愁吃穿,再不在意识形态上加以倡导,政策上加以扶持,得流汗又流血的耕战政策就有瓦解的风险。再加上秦人深知自身的短板,比不得东方比如齐国,有那么多可以来钱的所谓的“经济增长点”,吕不韦就“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西部可与中原交换的物什不多,无非区区山泽之利,这是富遮而精致的中原人看不上眼的。不得已而严控商业,意在防止山东六国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秦国。韩国的郑国就这样搞过,虽然郑国渠最终大有益于秦人,但山东六国的这个思路是很具侵略性的,一旦成功,后果不堪设想。

  不管是大商人还是小商人,总之吕不韦是商人,相当奇怪的是他后来竟然成功地进入“公务员”叙列,并且职级不低,当上了丞相,这与秦律之精神不相违背么?实际上,吕不韦的那次入秦是以说客的身份而非商人,在成功说动华阳夫人之后,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便“请”吕不韦“傅”子楚(秦始皇的父亲)。这就历害了。我们知道,秦惠文王做太子的时候,有二个指导老师,指导为人处事的老师称“傅”,名叫公子虔;指导文化知识的老师称“师”,名叫公孙贾。吕不韦当的就是这个“傅”,这才是他身份的华丽转身,由商人而公务员,一两千斤,滴水不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