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14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与奥匈帝国结盟失败后拿破仑三世又试图拉拢俄国。但俄国此时的愿望却是削弱法国,因为俄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与英法而使俄国在黑海的利益严重受损。俄国其实希望法国受到削弱,以便恢复自己在黑海的利益,怎么可能与法国结盟?

  接连在奥俄碰壁后,英国又成了拿破仑三世外交争取的目标。但英国一向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一个强大的法国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相反,英国倒是希望普鲁士能够强大起来以便制衡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而且拿破仑三世对于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野心也让英国耿耿于怀,自然不肯和法国结盟了。
  甚至连最软弱无能的意大利拿破仑三世都没有放过,但自从奥地利手中收回威尼斯地区后意大利统一唯一的缺憾就是法军驻守的罗马了。意大利正盼着法国失败好趁机收回罗马,怎么还会与他结盟?
  法国被彻底孤立了。
  真正导致普法开战的是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1868年9月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莎贝拉被推翻,出逃法国。为平衡国内各派的利益西班牙新政府决定选择一个外国人来担任西班牙国王。新政府最终选定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作为西班牙王位的继承人。
  这个决定引发了法国的强烈不满。霍亨索伦家族就是普鲁士的王室,而西班牙位于法国南方,当时普法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了,如果西班牙的王位由一个霍亨索伦家族的人继承势必会使法国陷入西普两国两面夹击的不利处境。法国外交大臣安托万·格拉蒙宣称,法国决不容忍“一个外国把自己的一名亲王捧上查理五世(注:西班牙最强盛时代的君主)的王位,从而破坏欧洲列强目前的平衡而使我们吃亏,危害法国的利益和荣誉(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79页)”(4),并威胁说“谁想回复查理五世帝国,法兰西将立即与它开战(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75页)”(5)。法国舆论也一片沸腾,一致认定这是普鲁士的阴谋,强烈要求政府对普鲁士实行强硬政策。

  虽然俾斯麦出于与法国开战的目的请求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接受西班牙的邀请。但威廉一世却担心普鲁士却由此陷入西班牙革命和内战,所以对西班牙的邀请并不热心。在受到法国的压力后威廉一世随即同意放弃由霍亨索伦家族成员继承西班牙王位,紧接着利奥波德亲王的父亲也代表他发表声明,宣布放弃西班牙王位。
  日期:2016-02-15 17:00:21

  拿破仑三世没有想到普鲁士竟然如此痛快的接受了自己的条件,自信心顿时膨胀,决定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战果。1870年7月12日,就在利奥波德亲王的父亲宣布利奥波德亲王放弃西班牙王位的当天,拿破仑三世召集御前会议,与会者被法国的外交胜利陶醉的几近痴呆,居然一致决定此事不能就此罢休,一定要趁机狠狠的羞辱普鲁士一番,好出卢森堡的一口恶气。陆军大臣勒伯弗狂妄的宣称:“我们的军队一切就绪,一直到最后一个士兵的鞋套上的最后一个纽扣(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3页)”(6)。

  7月13日法国驻普鲁士大使贝内代蒂奉命再次紧急求见时在埃姆斯温泉疗养的威廉一世,向他转达了巴黎的指示:普鲁士国王必须保证在将来永远不支持霍亨索伦家族成员登上西班牙王位。贝内代蒂还根据拿破仑三世的指示特意选择了带有侮辱性的强硬措辞。
  威廉一世当然不能接受这种带有最后通牒意味的要求,况且在他看来普鲁士已经满足了法国的要求,再做出这样的保证不但毫无必要而且显然有辱霍亨索伦家族的声望。但威廉一世还是用尽量委婉的外交辞令来应付贝内代蒂。但贝内代蒂却是非常的执着,反反复复纠缠不休。威廉一世不胜其烦,只好说:“大使先生,我已无更多的话要讲了,请允许我告辞(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79页)”(7)。

  当晚不死心的贝内代蒂又要求晋见,不胜其烦的威廉一世派侍从武官挡驾,转告威廉一世的话说这件事已经结束,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更多要说的了。贝内代蒂只得悻悻离去。威廉一世认为这件事到此已经结束,随即电告了远在柏林的俾斯麦。
  俾斯麦一心指望利奥波德亲王能够继承西班牙的王位,并希望由此挑起与法国的战争,威廉一世的退缩让他大失所望。接到威廉一世的电报后俾斯麦觉得机会又来了,他问老毛奇普军是否做好了战争准备。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胆大妄为的俾斯麦擅自修改了威廉一世的电文,将威廉一世与贝内代蒂的交涉描述为一场针锋相对,互相折辱的过程,并且在最后说:“国王陛下拒绝以后再接见法国大使,并且吩咐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说,国王陛下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4页)”(8)。

  看了俾斯麦修改的电文后老毛奇说:“原来听起来是退却的信号,现在是回答挑战的号角(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4页)”(9)。
  俾斯麦则洋洋得意的说这封电报一经公开将起到“红布对高卢牛的作用(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4页)”(10)。
  果然,这封被称为“埃姆斯急电”的电文公开后法国上下群情激奋,深感受辱的法国人狂热的叫嚣战争,法国的《马赛曲报》等报纸号召“打到柏林去!”而普鲁士人的民族主义也被深刻的激发出来,在柏林的大街上狂喊“打到巴黎去!”
  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正式爆发。战争之初法国人之乐观几近癫狂,法军将领狂妄的叫嚣普鲁士军队“一文不值”,要再现耶拿之战的辉煌,还说要赶在8月15日拿破仑三世生日之前攻占柏林,让皇帝陛下在柏林过生日。
  拿破仑三世虽然是意气风发顾盼自雄,他手下的将领也雄心壮志豪气冲天,无奈却统统都是一群低能儿。虽然法国陆军大臣吹嘘说“我们的军队一切就绪,一直到最后一个士兵的鞋套上的最后一个纽扣(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53页)”(11)。但实际上法军的动员能力却极差,将军们甚至连一张普法边境的地图都找不到。紧急动员后的法军一片混乱,有的将军甚至找不到自己的部队。开战两周后法军才动员了26万人,而普鲁士则动员了45万大军。开战后法军连战连败,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率领8.6万残兵败将向普鲁士投降,至此普法战争的大局已定,此后战事的延续不过是法国人的挣扎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