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21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南部斯拉夫人都居住在巴尔干半岛,拿破仑时代结束后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沙俄趁机大肆叫嚣“泛斯拉夫主义”,企图利用民族主义鼓动这些斯拉夫人从土耳其的统治下独立出来,成为由自己操纵的傀儡,从而实现间接控制黑海海峡的目的。

  塞尔维亚即信仰东正教又是斯拉夫人,所以得到俄国的特别关照。虽然保加利亚人也是斯拉夫人也是信仰东正教的,但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加入同盟国,成了俄国人的死敌。只是因为所谓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主义都抵不过赤裸裸的现实利益,详情后文另行叙述,此处暂且略过。
  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狂热的挥舞宗教和民族这两杆大旗总体来说效果很好,从此巴尔干半岛再无宁日。巴尔干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大,最终导致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土崩瓦解,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小块地盘。
  虽然俄国狂热的煽动泛斯拉夫主义的目的在于间接控制黑海海峡,矛头是对着土耳其的,但奥匈帝国却也成了受害者。这又是为什么呢?
  (1) 孔田平:《对东南欧“巴尔干化”的历史解读》,《欧洲研究》(京)2006年4期第15~26页
  日期:2016-02-24 15:20:29
  第五章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我们的印象中帝国都是应该金戈铁马刀头舔血打下来的江山,但奥地利却不是这样。奥地利人建立帝国,扩张领土的主要手段不是战争而是婚姻。
  这是因为欧洲人普遍信仰的基督教严格要求一夫一妻,只有妻子生下的孩子才有继承权,在欧洲的皇宫里没有妃子贵人之类的,贵族也没有姬妾。虽然他们有很多情妇,但情妇在名义上是非法的,私生子也没有继承权,这与中国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虽然一般来说只有正妻生下的儿子才被称为嫡子,才有继承权,但在正妻不育的情况下小妾生的庶出的儿子也有继承权。

  欧洲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在王位继承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问题。一旦国王王后有一方不育王位的继承立即就会出现麻烦。而且欧洲王室间的婚姻基本都是政治婚姻,国王和王后不要说爱情了,很多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夫妻间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没有,所以国王往往在宫外过着比西门大官人还下流无耻的淫乱生活,私生子一大堆,但王后就是连一个儿子也生不出来。所以欧洲人也只好承认女性的继承权,这就是欧洲有很多女王的原因。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很多都有私生子的人物设置,原因正在于此。

  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正是钻了这个空子,不断的派家族的小伙子娶女继承人们为妻,将她们拥有的土地纳入自己手中。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言就是“让别人去打仗,快乐的奥地利人喜欢结婚([美]梅尔:《一战秘史》,何卫宁译,新华出版社,2013,第19页)”(1)。为了得到西班牙及其控制下的整个美洲,哈布斯堡家族居然娶了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女继承人。
  由于精神病的遗传和近亲结婚导致的生育率下降,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奥匈帝国,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国家了。当时的奥匈帝国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以及波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奥地利早已腐朽,其首相梅特涅在1830年代就曾哀叹,他正在支撑着“一个摇摇欲坠的架子([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沈苏儒译,第24页)”(2)。在1848年的革命中境内的各民族举行起义要求独立,如果不是反动的沙皇出兵镇压奥地利就要亡国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德意志人只占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约九百万人。1867年帝国改组后也取得统治地位的匈牙利人也只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约九百万人。剩下的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以及生活在帝国南部的南部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人)占了总人口数的一半,但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其中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共计约一千万,波兰人大概有四百万,南部斯拉夫人有三百万。匈牙利人获得了统治地位,那么斯拉夫人怎么办?虽然哈布斯堡王朝也有意给予斯拉夫人以相当的政治权利,把帝国进一步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斯拉夫的三元帝国,但这却遭到匈牙利人的坚决反对。因为这会使匈牙利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匈牙利人要联合德意志人共同统治斯拉夫人。

  腐朽的奥匈帝国应付国内民族的分裂就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对外扩张。1871年出任奥匈帝国外交大臣的安德拉西就说奥匈帝国本质是个不能从事领土扩张的“防御性国家”,匈牙利之舟“已经超重”,“不管再载上些什么,泥土还是黄金,都将倾覆(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6—7页)”(3)。
  但俄国狂热的煽动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的支持下希腊人和南部斯拉夫人纷纷取得独立或自治的地位,这就给生活在奥匈帝国境内的西斯拉夫人尤其是南部斯拉夫人以极大的鼓舞,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问题更加突出了。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最好是能维持巴尔干半岛的现状,维持一个完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安德拉西就说:“土耳其的存在几乎是一种天赐神助的安排。它保持小国现状,阻止他们的野心,这明显符合我们的利益,假如没有土耳其,那些沉重的义务都将落在我们的头上(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16页)”(4)。但如果土耳其不能维持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那奥匈就必须以攻为守,由自己接管土耳其人撤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否则巴尔干半岛独立出来的斯拉夫人国家必定会成为国内斯拉夫人的动乱之源。也就是说为了维护奥匈帝国不至崩溃奥匈帝国就必须把巴尔干的南部斯拉夫人的独立运动彻底打压下去,否则帝国必将也会随着土耳其在巴尔干统治的崩溃而四分五裂。

  俄国狂热的煽动泛斯拉夫主义,积极鼓动和支持巴尔干半岛的南部斯拉夫人摆脱土耳其人的统治,而奥匈帝国则希望维护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并力图扑灭南部斯拉夫人的独立运动,于是俄奥两国就在巴尔干半岛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争夺。

  (1)[美]梅尔:《一战秘史》,何卫宁译,新华出版社,2013,第19页
  (2)[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沈苏儒译,第24页
  (3)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6—7页
  (4)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16页
  日期:2016-02-25 15:14:3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