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码:讲述故宫的秘密》
第19节

作者: 停杯一问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10 15:38:10
  对此胡所长的解释是两边的宫墙太高,遮住了太阳,而且巷子窄而长,利于空气流动,于是才有清凉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靠谱,反正心里的寂寥和惆怅是实实在在的。
  慈宁宫,紫禁城的宫殿中少有的重檐结构,足见地位之重。当再次打开殿门的时候,一股凉气袭来,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腐气,只有很久没有人住的房子才有这种味道。缺少生气的房子进门就能感觉出来,即便外面烈日炎炎,里面仍然是凉的。
  正殿里堆放着满满的文物,各式各样的都有,木器占到多数,还有一些打着包装箱,不知道存放的什么。多数文物上都布了尘土,虽然经过几次清点,蒙尘仍在。足见当时清点的时候多么小心翼翼。
  我们四个人没有耽搁,径直走向东里间屋。我下意识看了一眼靠墙摆放的黄花梨立柜,一对影子木衔环兽头格外显眼。顶子上没有什么标本猫,真如胡所长所言,是一只真猫。一张红木祭案上布满灰尘,一个人屁股的印记格外显眼,那是我的杰作。另一张桌案上留有野猫的脚印,还有不知名的小昆虫留下的印记,在灰尘的衬托下很清晰。看来慈宁宫并非想象中的一片死寂,很多小生物经常光顾这里。

  胡所长和王册很快找到了两件木雕面具,两人各抱起一个面具,轻轻地放在跟前的祭案上。祭案上满是灰尘,醒目的屁股印记还在,犹如一个造型夸张的苹果,就印在木雕面具旁边,显得很可笑。
  胡所长和王册都俯下身对着木雕研究。我也挤过去凑热闹。应该说两件面具雕工还不错,深浮雕和镂雕并用,两个活生生的鬼脸呈现出来。应该叫木雕鬼脸更合适。从工艺和材质上看出自同一块木料、同一个雕刻师。应该是一对。
  鬼脸上涂有厚重的漆色,红漆、粉漆、紫漆、黑漆并用,彼此间的颜色搭配恰到好处,将鬼脸狰狞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便是大白天,看到如此狰狞的鬼脸依然令人头皮发麻。由于漆色搭配的原因,鬼脸的嘴角有一抹鲜红,好像带着血迹。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手艺,即便过去了很多年,漆色依然艳丽如新。
  我暗暗纳闷儿,宫廷里最忌讳鬼的话题,怎么会允许一对鬼脸的存在?而且面目如此狰狞,公主格格们看见了不害怕?把皇帝吓着了那可是欺君大罪。

  “好漂亮的脸谱,笑吟吟的,好可爱。”小季在我们身后说道。
  我差点趴在桌子上,这就是小季的审美观吗?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心理咋扭曲成这样。
  连胡所长也被小季的话说愣了,扭头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你们看我干嘛?本来就是挺漂亮嘛。”小季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给自己辩解。

  “所长,这就是你千挑万选,特招来的高徒?审美观也忒另类了吧。”我故意埋汰胡所长几句。
  日期:2017-07-10 17:07:20
  老头子皱着眉,脸色煞白,显然气得不轻。小季丢人就等于他丢人,老头子脸皮再厚此时老脸也发烫。突然他意识到什么,往后退出几步,跟小季并排站住,看了木雕鬼脸一眼,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嗯?老头子怎么笑了?我和王册也跟着后退几步,跟老所长并肩站立。再看向木雕鬼脸,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原本面目狰狞的鬼脸竟然变成了笑脸,五官挤压在一起,笑的很开心。可以这么说,刚才有多么狰狞,现在就有多么开心。
  真邪门了,几步的距离就变了表情?我再次凑到面具跟前,狰狞再次袭来。后退几步,又变成了笑脸。巧夺天工!除了这四个字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制作此面具的匠人不仅利用了漆料的颜色变化,还利用了雕刻纹路的深浅变化,甚至还利用了光学原理,将几种视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制作成两件奇特的艺术珍品。
  胡所长和王册也来回试了几遍,想必他们的视觉冲击感跟我一样。从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三个大男人面面相觑,如此诡异的文物还是第一次见到。它已经超出了木雕的范畴,有了浓重的漆器色彩,但又不是单独的漆器,毕竟雕工占了很大的成分。说是雕漆工艺,也不对,毕竟木料上的镂雕和浮雕在那摆着。
  我戴上一双胶皮手套,小心着把其中一个面具拿起来,一上手就觉出来很轻,不压手,比想象中要轻不少。我拿的是比较小的一个,大小跟向日葵花盘差不多,属于成人面具。什么木料这么轻?我试图看出究竟,可惜整个面具都被厚重的漆色包裹,根本看不到一丝木质。在我印象里还没有如此轻的木料。行里人都知道,木料越轻越不利于雕刻,木料轻密度必然小,密度小的木料基本上是没法雕刻的。这件面具雕工这么好,木料又这么轻,可以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这是什么木料?”我问王册。
  这次王册很低调,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我心中暗笑,你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啊。我又问胡所长是什么木料。
  老家伙到底见多识广,扫了我一眼说道:“想知道是吧?”
  “当然想。”我回应。
  “那好办,把面具砸掉,自然就看出来了。或者用刀片把漆色刮掉。”老家伙给我出主意。
  我干脆不再理他,这老家伙心机深沉的很,不知道还不承认,反过来将我一军。
  我们又围着木雕鬼脸研究了一会儿,有漆色覆盖,实在看不出什么。于是开始寻找木雕“一支双开牡丹花”,找了老半天一直没找到。真是奇怪,难道会飞了不成?大家再次仔仔细细地找,这一次连小季都出动了。四个人八只眼睛,里屋外屋找了一遍,还是没有。胡所长急了,问王册是不是记错了。
  王册说肯定不会错,每次都是他数一件,小季记录一件,不会搞错。不过过目的文物有一千多件,大部分都是木器木雕,他对这个木雕牡丹花真没什么印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