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39节

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13 19:50:04
  楚国虽已退兵,但楚军的实力通过攻克魏国八城已展露无遗,秦惠文王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他实在不愿意老邻居楚国如此强大,因为那就像是个埋在秦国身边的不定时丨炸丨弹,指不定哪天就把秦国炸得血肉横飞。
  整天担惊受怕的日子不好过,秦惠文王决定对楚国下手,减轻隐患。
  与此同时,齐威王也很忧虑。

  楚国虽然没有攻打齐国,但齐威王仍然心有余悸,这次能侥幸靠陈轸的忽悠劝退楚军,下次楚军再来找麻烦呢?与他同病相怜的是魏惠王,西边的秦国就够让他头疼了,现在又杀出个南霸天楚国,魏国的日子可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同忧相亲,这是齐国智者张丑说的名言,这回在魏惠王和齐威王身上得到了验证。由于两位大王都害怕楚国,于是会晤于鄄,齐魏两国关系也因此走向友好化。
  齐魏的友好让秦惠文王很不爽。
  当时合纵已经破坏,秦惠文王的战略是联合魏国与韩国,图谋齐国与楚国,而魏国却先一步与齐国好上了,他心里当然不痛快。
  幸亏当时张仪正出使魏国,而与魏国、韩国合作的计划也是出自他本人之手,于是他利用在魏国的机会游说魏惠王,希望他与秦国合作。
  魏相惠施当即反对,他对魏惠王说,魏国好不容易才和齐国搞好关系,现在又跑去和秦国谈合作,这是背信弃义。不如这样,魏国也不得罪秦国,不如和齐国结盟,再勾搭上楚国,按兵不动,以观天下之变。
  实际上,还是针对秦国。魏国、齐国、楚国三大强国都已经结盟,这天下除了秦国能翻天,还有谁敢和三国联军抗衡?
  日期:2017-01-14 14:49:05

  魏国这些年来屡屡被秦国痛击,早已患上了恐秦综合征,在魏国人看来,秦国远比楚国可怕,楚国威胁魏国魏人还会设法反抗,但对秦国根本不敢轻易反抗。所以当惠施的建议提出时,大多数人魏国大臣都不赞同,反而站到张仪那边。
  不过,魏国朝臣中也有人支持惠施的建议,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决定权最终留在魏惠王手里。
  魏惠王如今已是垂垂老矣,没准哪天“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加上先后遭遇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河西之战等败战的重重打击,早已丧失了年壮时代的锐意进取精神,所以他也想找个强大的伙伴依靠,不想在晚年再受折腾。远见什么的都不重要了,让老头子我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才是王道,剩下的事情都交给继承人去处理吧。
  最终,魏惠王拍板,按张仪的计策行事。

  惠施不服,后来他又入宫劝魏惠王不要与秦国结盟。魏惠王不听,说:“现在朝廷上下都赞同和秦国结盟,相国不要再说了。”
  惠施说:“大王说和秦国结盟有利,这事朝廷上下都这样认为,如果是真的,魏国怎么可能有这么聪明人?如果和秦国结盟没好处,而朝廷上下都认为有利,魏国怎么可能有这么多蠢人?所以臣觉得,这种值得详加商讨的事情,往往赞同和否定的人往往各占一半,现在尽管朝廷上下都说和秦国结盟有利,但也只是一半人的意见,有人让大王失去了另一半人的意见。”
  谁让魏惠王听不到另一半意见?惠施暗示魏惠王,张仪在魏国耍花招,让魏惠王只听得到和秦国结盟有利的声音。惠施还用“劫主者固亡其半也”这样耸人听闻的话来警示魏惠王,张仪无疑在借助秦国的势力劫持他做决策。
  但很遗憾,魏惠王依然不听从。在他看来,与秦国结盟是他独立做出的决定,并没有受到秦国的强迫,怎么能说被张仪劫持?可他不知道,张仪借助秦国的威势首先吓住了魏国朝臣,使朝廷上充溢着与秦国结盟的声音,最终让魏惠王下决心与秦国结盟。试想,如果张仪不借秦国威势,魏国人都不赞同和秦国合作,魏惠王还能那么果断决定与秦国结盟吗?
  魏惠王糊涂,魏国人惧秦,只有惠施不糊涂也不怕秦国,但在一个对秦国奉行投降主义的国家里,惠施这种人如鹤立鸡群,既显得不凡,也容易遭人暗算。
  日期:2017-01-15 12:00:50

  果然,张仪看到魏国还有惠施这么个反秦分子,于是不断勾结魏国人排挤惠施。最后,魏惠王迫于秦国的压力,不得不把惠施驱逐出魏国。
  惠施从魏国离职后,首先来到楚国,楚怀王原本准备收留他,但楚臣冯郝认为不妥。冯郝认为,惠施与张仪有仇,天下无人不知,楚怀王如果收留惠施,就等于是公然与张仪作对。张仪现在势力如日中天,楚国犯不着为了收留魏国的一个下岗公务员,而得罪深受秦、魏两国器重的张仪。
  在冯郝的建议下,楚怀王把惠施介绍到宋国工作。宋国是惠施的故乡,宋国的领导人宋王偃也比较欣赏惠施,惠施算是在魏国安定下来。
  在惠施离职后不久,张仪也被秦惠文王炒了鱿鱼。离职后的张仪并不寂寞,他摇身一变,又成了魏国的相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张仪得罪了秦惠文王?再说这得罪的时候也太巧了吧?惠施刚从魏国离职,张仪紧接着从秦国下岗,回到魏国接替了他的职位。
  日期:2017-01-15 16:31:08
  事实上,这都是秦国策划的一场阴谋。秦惠文王让张仪下岗,并非他不再信任张仪,也绝对不是张仪得罪了他,张仪成功迫使魏国联合秦国,并将影响秦国施行连横策略的惠施驱逐出魏国,可以说为秦国立下了不小的功绩。秦惠文王解除张仪在秦国的职位,目的是让他到魏国工作充当间谍,出卖魏国利益为秦国服务。
  起初,张仪建议让他兼任秦魏两国相国,估计秦惠文王认为这样太张扬,不利于他间谍工作的开战,所以没有采纳张仪的建议。张仪到魏国上班后,恰逢公孙衍与楚国交战失败,张仪于是趁机挖苦魏惠王,说魏惠王不听从他的建议才导致战事不利,实际上是挑拨魏惠王与公孙衍的关系,排挤公孙衍。
  公孙衍岂是任人欺压的软柿子?他决定反击张仪。
  张仪在魏国工作不久,就接到了一份差事,出使齐国。但张仪此番出差,名义上为魏国使者,实际上却是为秦国游说,企图使齐国与秦国连横亲善。公孙衍主张合纵抗秦,在他得知张仪的企图后,就想从中搞破坏。他知道张仪要经过卫国,于是对卫嗣君说:“卫君你知道不,其实世人都误会我了,我对张仪其实根本没什么意见,顶多就是和他政见不同而已。我想请卫君帮我个忙,替我和张仪解释下,我还是想和他搞好关系的。”

  见公孙衍诚心诚意地请求,卫嗣君于是决定大发慈悲地帮助他。等张仪路过卫国时,卫嗣君连忙邀请他赴宴,并把公孙衍的话向他转告。张仪心想,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公孙衍想和他做朋友,也不妨给他个面子。
  于是,张仪接受了卫嗣君的邀请,并叫上公孙衍一起聚餐。宴席期间,公孙衍表现得极其谦卑,跪着用两膝走到张仪面前,敬酒祝寿(跪行,为仪千秋之祝),估计都把张仪感动得一塌糊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