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东逝水---之梦落花》
第4节

作者: 红尘烟雨心迷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每读《明史》心惠通, 一为刘基一为卿。
  仰观北斗知天象, 俯看兵书十万精。

  北谋幽燕承大业, 南划长江出奇兵。
  一身禅衣一身智, 谈笑之中鬼神惊。
  燕王一行众人火速赶到大宁,和宁王朱权兵和一处。那宁王又是何人?“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是当时对二人最好的评价。宁王生的面目凶恶,鹰眼狼顾,手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雄踞于大宁!实力不可小觑。当下燕王先向宁王宣读了圣旨,接着拜宁王为讨虏副将军,镇守大宁,总督粮草,宁王接了令,便要宴请燕王。燕王道:“兵贵神速,大宁不可久留。”燕王辞别宁王,早有密探回来禀报:敌军主将勃林贴木儿拥军八万,雪藏在彻彻儿山北麓,其他各地并没有异常。朱棣暗自道:“既然北元没有犯我之心,他们必然也就没有准备。敌军八万藏于彻彻儿山恰好是我立功的好机会!自古以来兵贵神速,待敌军不备,我率领主力精锐十万之众星夜兼程,出其不意,越过彻彻儿山,一举击溃贴木儿。”想到这儿,便亲自点将带军出击。众将见了面面相觑,个个面带难色。朱棣厉声道:“当年魏国大将邓艾历尽艰辛,走山川险峻之地,偷渡阴平,建立了万事之业。如今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攻击敌军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这时候敌人也会疏于防范。我们就是要趁敌人没有任何防备的时机一举歼灭他,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日。”朱棣的话说到这么明白的份上,众将仍然犹豫不决,朱棣大怒,这时只见大将朱能愤然出班,大声叫道:“末将唯燕王马首是瞻!赴汤蹈火,荣辱与共。”朱棣大喜,满意的点点头道:“将军神勇,真乃今世孟奔!”其余将军受到感动,于是也齐声道:“唯燕王马首是瞻,共建功业!”朱棣大喜,对诸将道:“诸将神勇,均古之恶来!”燕王命朱能领一军先行,绕道翻越彻彻儿山,先在左翼隐蔽,待自己主力翻越大山,对敌人发起攻击后再从左翼夹击敌军,朱能欣然领命出发。朱棣亲自带领主力星夜出发,冒着严寒,踏着瑞雪,隐蔽而行。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按时到达集结地点,形成了对敌军的合围之势!朱棣一声令下,对帖木儿发起全线攻击。朱棣亲率数千铁骑冲进敌军大帐,帖木儿居然还没有明白过神来。朱棣一举击溃敌军,并且亲自斩了帖木儿,敌人残部在哈刺兀的率领下仓皇逃到了兀良哈秃城。朱棣乘胜追击,三日急行军数百里,一举攻占该城,活捉守将哈刺兀,一时间震动整个大漠。北元皇帝急忙派人拿着降书向朱棣称臣,朱棣这才停止进攻,上报朝廷定夺。

  日期:2017-05-03 06:25:04
  滚滚红尘东逝水---之《梦落花》--04
  捷报飞报朝廷,朱元璋看罢大喜。他心里明白,此战已经消灭了敌军主力,至少可保边界十年安宁。这时候钱兴小心翼翼的再次私下对朱元璋说道:“陛下,您还记得那个李天孝吗?听说此战他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呢。”朱元璋听了沉吟不语。钱兴接着说道:“紫金山有一位通慧长老,听说此人通天彻地,陛下何不到那儿询问未来呢?”朱元璋点头道:“一切由你安排好,但做事要机密,断不可让任何人知道。”钱兴听了,嘴里慌忙应着,然后急忙出宫着手安排。第二天朱元璋乔装改扮,在钱兴等人的保护下,私下见到通慧大师,还没等朱元璋说明来意,只见通慧大师合着眼写了几句偈语交给朱元璋。朱元璋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双雄争强,  双孝争智。
  天下熙熙,  必损其一。
  待朱元璋再询问时,只见通慧长老已经圆寂。朱元璋在寺内舍了银子,然后带着钱兴等人回宫。一路上朱元璋无语,等到了宫门时,他突然问钱兴道:“我朝还有带‘孝’字的名士吗?”钱兴急忙答道:“方孝孺是读书人的鼻祖,忠义可嘉。”朱元璋大悟:“不是卿言,朕几乎忘记。如今天下已定,北方威胁已经剪除,国家将迎来复苏繁荣的时刻,朕以前把他当作书呆子,已经压制了二十年,现在到了该他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于是亲自带了朱允炆拜见方孝孺。哪知方孝孺见了朱元璋长揖不拜,钱兴大怒,正要指责方孝孺,但见朱元璋和颜悦色的冲着方孝孺深施一礼:“先生大才,朕想聘请先生做太子孙的老师,还请先生屈驾。”说完,命令朱允炆跪下拜师。方孝孺见了,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受了朱允炆三拜,钱兴等人在一旁怒气相向。拜师礼已经完毕,方孝孺坐在哪儿还是那样傲慢无理,朱元璋见了,只是笑呵呵的看着,没有半点生气的样子。又过了半个时辰,众人都等得不耐烦了,朱元璋仍然不急不躁的看着方孝孺,只见方孝孺突然跪在朱元璋面前,磕头流血哭道:“齐桓公五访东郭老人,刘玄德三顾茅庐,臣不过是一介腐儒,而陛下待臣知遇之恩,臣万死不足以报陛下。”钱兴等人见了,这才恍然大悟。朱元璋非常高兴,对方孝孺赞赏和嘱托了一番,这才满意的离开;但是他心里还是放心不下那个李天孝,于是对着钱兴耳语几句,钱兴会意,点了头急匆匆离去。

  朱允炆别了朱元璋,刚到东门角,迎面碰见陪读的黄子澄。黄子澄见朱允炆脸上有不悦之色,急忙向朱允炆请安。朱允炆看看四下无人,叹了口气问道:“黄先生,如今藩王林立,各自拥兵自重,当如何处置?”黄子澄听了,用手拍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殿下,如若藩王逞强,尾大不掉,那时候您可以仿照汉景帝削藩。”朱允炆疑惑的问道:“能成功吗?”黄子澄呵呵一笑:“汉景帝时候,藩王中仅吴王就拥兵二十万,而景帝仅仅带甲七万,却能在几个月内平叛成功。如今形势不同,朝廷有百万之师,而藩王护卫才足以自守。一旦有变,临以天子六师,何愁藩王不除?”朱允炆看着黄子澄一脸的自信,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朱元璋刚回到寝宫,早有内侍送来叶伯巨的折子,朱元璋看罢大怒:“竖子三番五次劝我削藩,离间我骨肉之情,是何居心!”震怒之下,朱元璋传令锦衣卫李忠速去捕拿叶伯巨。李忠带领数十人到了叶伯巨的家中,只见他神色自若。李忠刚要问罪,只见叶伯巨仰天大笑道:“忠臣谋国,自古多难。我早知道会有今天。我死不足惜,但祸起萧墙,七国之乱就在眼前了!”说吧,不等李忠捕拿便引颈自刎。李忠复命,朱元璋听说叶伯巨宁可自刎也不认错,便有些懊悔。这时候又有大臣卓敬上书言道:“如今藩王待遇几乎和太子一样,个个拥兵自重。尊卑无序,何以号令天下?”朱元璋见了卓敬的折子,又思索叶伯巨的折子,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于是给藩王各下了一道圣旨,圣旨大意是藩王只能拥有一定的兵力防守边关,绝不能裂土。朱元璋对朱允炆道:“我已经把朝廷中那些飞扬的大臣们除掉了,如今有你的叔叔们给你镇守着边关,将来你就可以安心的做皇帝了。”朱允炆听了,突然跪在地上哭诉道:“皇祖父一片苦心,孙儿感激不尽。可是如果藩王对抗朝廷,我应当如何处置?”朱允炆的这一举动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他先是一愣,然后想了想,继而问道:“那你想怎么办?”朱允炆叩头道:“孙儿无奈,只能学习汉景帝削藩。”朱元璋呆坐了半响,叹口气说:“真要是那样,也只能如此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