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武松,兼批金圣叹。》
第29节

作者: 柳忘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05 12:02:16
  如果非得要给武松变态的手法杀嫂,做一个判断,我个人认为,是在多重痛苦打击下,心理产生了严重的扭曲。
  我在上文说过,一个人在即将杀人的时候,就是一种疯狂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脑的思维只有一种,即:如何杀死对方!
  在多重情感的折磨下,在心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态下,武松的所有行为,其实都是内心思维的真实体现。
  武松把潘金莲活生生的掏出内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掏出你的心,让我看看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行为,表示了武松对潘金莲出轨行为的,不理解和愤怒!
  在杀西门庆时,把潘金莲的头,抛向西门庆。含义就是,让潘金莲看看,自己出轨的男人是个什么德行!
  【割下西门庆的头来。把两颗头相结做一处,提在手里。】则表示,既然你潘金莲喜欢和他在一起,那就成全你们!
  日期:2017-12-05 12:38:58
  行文至此,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就是武松在杀嫂的过程中,搞的非常有仪式感!
  整个杀嫂的过程,非常像古人的祭祀活动!武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仅仅是出于对哥哥的爱?还有没有其他心理因素在里面呢?
  古代祭祀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从上天,从神那里获得力量和庇护。通过繁琐的仪式行为,将神秘力量与人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也是古人祭祀的起源。
  中国百姓最多的祭祀行为,是祭祖!祭祖仪式在古代显得很隆重。平民百姓通过祭祀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和敬重。通过祭祀获得的仪式感,一方面可以加深同族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发扬“忠”,“孝’等传统文化精神。
  好无疑问,武松把杀嫂过程,搞成一个祭祀!的确,让武松获得了,忠、孝、义等等的好名声!
  那么武松的出发点,是为了这些好名声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也许武松面对有可能终结的一生,试图为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而这样做。似乎是符合逻辑的。

  从这个角度讲,很有仪式感的祭祀,就是做给别人看的。
  但是,当仪式,不止于‘做给别人看’时,它就是非常重要的“仪式”!
  如果武松这样做,不仅仅是给别人看,那么这个过程,对武松来讲,就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仪式承载着过去的重要的记忆。标志着历史的埋葬。仪式是一个纪念碑。
  仪式感之所以重要,是通过不断地暗示自己,强化精神,将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世界相连接,将外界的事物与我们心中的世界结合起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有一种对人生的控制感。
  重要的仪式,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能显示正义的力量!
  武松需要勇气和力量吗?不得而知!
  但是,武松的确需要一个,把历史记忆埋葬的纪念碑!

  日期:2017-12-05 12:59:40
  【话里只说武松带上行枷,看剐了王婆,】
  从武松出场至今,他的每一个言行,都没逃脱我的眼睛。我一直试图与他对话,去理解他内心真正的痛苦!不管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至少,都能猜测一下,他的想法。
  但是,在武松带着刑枷,看王婆受刮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猜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每次看到这行文字,脑中出现的画面,永远是武松的背影!我看不到他的脸!
  武松此时,也许想了很多、很多!也许什么都没想!
  到此,我分析的武松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结束。如果给第二部分起个名字,我想,也只能叫《紫石街》。听说有一部同名的话剧,很想看看。
  日期:2017-12-06 09:12:32
  我在分析武松杀嫂的过程中,主要重点都放在了武松的情感上。但是,就这个武大被害案件来说,是不应该忽略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两个重要人物。在这里,简单的补充一些有关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心理状态吧。
  武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就把案件破获了。难道说,全部归功于武松的智商吗?武松的智商因素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还是对手的疏漏,给了武松很大的机会。
  我在分析这个案件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始终迷惑不解。
  武松刚刚回家,与嫂嫂一番对话,就判断出,哥哥是被害,嫂嫂是主要的犯罪嫌疑人!潘金莲为什么会露出那么多的犯罪疑点?甚至说,把重要的武大死亡日期,都交代得驴唇不对马嘴?
  这种现象在一般的犯罪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普通的犯罪分子,不管是预谋犯罪还是冲动下犯罪,只要有一定的时间,犯罪分子一定会编造一个完美的故事,掩盖犯罪真相。在有相关人员问起的时候,往往能回答得滴水不漏!故事情节已经告诉我们,潘金莲有充足的时间,来编造谎言。为什么当武松问起的时候,回答得一塌糊涂?
  并且,武松的问话都是很正常的问题。得什么病?吃谁的药?什么时间死的?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死亡者家属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问题了!这些简单的问题,犯罪分子不容易遮掩吗?不会吧。
  难道仅仅是潘金莲的智商问题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