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山青藤记》
第44节

作者: 枕岫凭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03 10:20:52
  第十二回 蔚州除夕 (3)
  “徐相公,如今这南安寺塔乃是由契丹人重建。相传大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未登基时,曾在蔚州镇守。契丹人尊释教,耶律延禧便重修南安寺塔。”张老汉对徐渭道。
  两人走进塔院,徐渭仔细端详这砖石古塔。八面十三层,每层均有精美石雕,风吹来时檐铃轻响。徐渭连连称赞。
  忽有两名僧人从徐渭身边走过,僧人不似汉人模样。徐渭看到后,微微一愣,那张老汉便将徐渭拉到一旁,轻声道:“徐相公是看那僧人模样觉得奇怪?”
  徐渭点头称是。

  “那是契丹僧侣,”张老汉道:“说来奇怪!几百年来,蔚州人世代相传,南安寺塔修建完毕后,便有契丹僧侣在此看护石塔。当守塔僧侣年迈时,便会有年轻僧侣来到蔚州接替年老僧侣继续守塔。几百年来,从未间断。也不知那些年轻僧侣从何而来。而这些僧侣虽与我蔚州百姓相安无事,但深居简出,颇为神秘。”
  徐渭听罢,连连称奇。
  两人走出塔院,一阵寒风吹来,徐渭打个寒颤。
  张老汉四下望望,对徐渭道:“天气寒冷,老汉带徐相公用些热食,暖暖身。”
  说罢,张老汉引着徐渭走入南安寺塔旁的一家食肆。
  “两碗河漏!”张老汉对小二道。
  两人拣张方桌坐下,不久小二便将河漏端上。
  “徐相公,此地不比江南,百姓以面食为主。这河漏便是荞麦所做,浇上卤肉汤汁,吃下一碗,可以暖身。”张老汉道。
  徐渭已在北地多日,饮食早已适应。举筷尝之,味厚汤浓。
  徐渭赞不绝口,道:“果然美味!这荞麦乃是蔚州所产?”
  张老汉摇头道:“徐相公,这荞麦乃是晋商运至蔚州,并由蔚州万寿堂统一售卖。蔚州本地不产荞麦。”
  徐渭眼神一亮,想到云逸真人曾提到万寿堂,便问道:“蔚州万寿堂在何处?”
  张老汉道:“就在这食肆斜对面,专在此地售卖米面与各色杂粮。”

  两人吃罢河漏,走出食肆。经过万寿堂时,徐渭假意购买粮米,走进万寿堂,与伙计和掌柜攀谈,但并无发现。
  走出万寿堂,徐渭回头望望那铺面,心中有些疑惑。
  “这万寿堂好生奇怪,既是商铺,为何不在铺面之外悬挂招牌?”徐渭向张老汉问道。
  “徐相公有所不知。这间店铺原名广升号,是蔚州百年老店。前些年却经营不善,
  后有位富商出资将店面整饬一新,并协助打理生意,这广升号才起死回生。但这富商不准这广升号再挂自己招牌,需用万寿堂之名,但却也并不在铺面之外悬挂万寿堂招牌。此事也只是蔚州本地人知晓。”张老汉道。
  徐渭听罢点点头,道:“这一趟走下来,发觉蔚州城墙修筑确也坚固,且有山岭作为天然屏障,有险可守。晚生不知,昔年鞑靼进犯此地时,怎会突破城防进入内城?”
  张老汉略作沉思,道:“方才提到晋商贩运荞麦到蔚州,老汉忽然想到,晋商必经由蔚州西侧暖泉镇才可进入蔚州。那里只有些土木堡垒,略显薄弱。老汉年轻时听蔚州老人讲,曾有鞑靼经暖泉镇进入蔚州内城。”

  “哦!请带我去暖泉镇走上一遭。”徐渭道。
  张老汉便与徐渭一同来到暖泉镇。徐渭四下观察,这里防御工事确显薄弱,心中不免忧虑。
  此时,忽听不远处有人喧哗,寻声看去,是几位本地铁匠,正在将几桶烧红的铁水向一面墙上泼去。
  日期:2017-12-13 13:50:40
  第十二回 蔚州除夕 (4)

  徐渭好奇道:“这是何意?”
  张老汉忙答道:“徐相公,本地有社火风俗。除夕之夜,铁匠身着用冷水侵过的羊皮袄,将铁水泼向高墙。霎时,铁花飞溅,如焰火一般,甚是壮观。以此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眼前这几位铁匠,想是为除夕社火在做准备。”
  徐渭笑道:“确是有趣,晚生在江南从未见过。”
  见天色渐晚,两人便从暖泉镇返回蔚州知州府衙。

  掌灯时分,徐渭、蔚州知州、马芳帐下宣抚使以及李旺聚齐商议军事。
  徐渭站在蔚州地图前凝神思考,旁边蔚州知州道:“最近几日,常有探马来报,蔚州正北、西北两处有可疑之人出没。”
  “必是鞑靼探子无疑。”徐渭道。
  沉思良久,徐渭向蔚州知州施礼道:“知州大人,晚生料鞑靼近日必然来犯。”
  “已近年关,天寒地冻,鞑靼也会来袭?”蔚州知州疑道。
  “正是年关将近,鞑靼以为我大明守军会疏于防范,才会突袭。何况鞑靼战马与骑兵耐寒,恶略气候并不影响。”徐渭道。

  “若果真如此,徐先生可有御敌良策?”知州问道。
  “晚生确有一策,可痛击鞑靼,但需知州大人与蔚州百姓通力配合。”徐渭道。
  “先生请讲。”知州示意徐渭继续。
  “几位请看!”徐渭手指地图,道:“既有鞑靼暗探蔚州正北与西北两处,想来鞑靼应会在这两处大做文章。蔚州北城至南城城墙自本朝洪武年间便加固修缮,鞑靼若想突破城防并非易事。而今日听本地向导讲,蔚州西侧暖泉镇工事薄弱,仅有几座土木堡垒可守,昔年曾有鞑靼突袭暖泉镇而进入蔚州。今鞑靼阿勒坦汗恐故技重施,佯攻蔚州北城,吸引我明军兵力于此,而重点却在暖泉镇。”

  蔚州知州等人听罢,连连点头。
  徐渭道:“若坚守,只可自保,却不能灭其精锐。若主动出击,鞑靼骑兵行动迅速,交战处于劣势时,可即刻撤出战场,同样不能灭其精锐。倘若可诱敌深入,鞑靼骑兵在蔚州城内街巷中作战,骑兵威力必减,而我明军合围击之,必可大获全胜!”
  “妙计!”在场蔚州知州、两位宣抚使及李旺异口同声。
  “若施此计,则烦请知州大人下令,请蔚州百姓全部撤离至蔚州城南暂避,我明军于城内各处埋伏。遣精干士卒乔装百姓于蔚州城外散布消息,除夕之夜,知州大人与民同庆,于暖泉镇观看社火。我料鞑靼必以为除夕那夜,我军疏于防范,而遣精兵前来偷袭。暖泉镇外士卒只需假意抵抗,放鞑靼入镇,待其全部进入时,便一举歼之!”
  知州听罢虽连连点头,但仍有疑问,道:“夜间城内漆黑,如何知道鞑靼开始入城以及鞑靼全部进入?何时号令我明军伏兵杀出?”
  徐渭赞道:“知州大人想得周密!今日在蔚州城中心处看到南安寺塔以及暖泉铁匠准备社火,晚生便得一法。令工匠修造云梯车,晚生事先准备一串灯笼,夜间便借梯登上南安寺塔顶,居高临下,可见蔚州全城。铁匠仍在暖泉镇准备社火,当夜,鞑靼潜入时,士卒便告知铁匠,此时,社火起,夜间必是格外耀眼,晚生在塔顶看到社火,便知鞑靼已至。待鞑靼人马尽数入城,则社火毕,此时,晚生便引燃灯笼,作为信号,城内各处官军均可见此信号,而后杀出,全力歼敌。”

  “妙!”众人又是异口同声。
  “只是…。晚生听闻,南安寺塔由契丹僧侣看守,若是登梯上塔,不知那僧侣是否会阻拦?”徐渭忧道。
  “徐先生多虑了,这个不难!既是抵御外侮,当以蔚州安危为重,本官遣差役向僧侣言明即可,料那契丹僧侣不会不顾全大局。”知州道。
  计策已定,众人便按计而行。知州调动百姓撤离,两位宣抚使中一人在北城镇守,另一人与李旺则带领士卒在城中埋伏。
  云梯车造好后,徐渭亲自在夜间尝试上梯登塔,并与暖泉镇铁匠社火配合演练。塔顶处果然视野开阔,蔚州全城一览无余。

  寒风凛冽,徐渭在塔顶深感寒意,但内心却火热澎湃!痛击鞑靼,在此一举!
  塔下,契丹僧侣虽面露不悦,但也未加阻拦。
  注释:
  社火:即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表演时,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成万朵火花,非常壮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