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小T回忆录--朴实无华的反省[GL]》
第6节

作者: 灿烂的贼阳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进了学校,那三个我不具备的条件,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它们出现。资格证书赶紧考,好在英语六级在上学时就已经高分通过。形象可以改变,被强制留长发,在勉强弄到了3个必备的条件后,我也早就带完了一个学年。班级成绩不用说,年级第二;形象虽然有些怪,长发老师还是穿偏男性的运动装,可成绩没问题,领导也说不出什么。她也觉得巩固的差不多了,所以在那个我要求剪回短发的暑假,她也点头同意了,说只要成绩下不来,谁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我不能再穿男装,运动是最保险的。

  教学上,我其实根本不在行,毕竟不是师范学院系统学习过的,只是因为初中教材很简单,所以教起来没任何压力,但我立志在育人上要做出成绩。这一点其实也不容易做到,学校虽然比外面相对干净一些,但人情世故不会少,只不过面对的学生群体很单纯,每天不用处理那些世俗的琐事。
  带班做班主任,一定要把班级的风气搞得积极向上,学生的习惯好,品德好,成绩不会很难提高。从初一入学军训开始,就必须养成好习惯,一切都从头开始,既然想把班级带好,那么就要比别人付出多,这是我唯一能表现自己的地方,不能出任何差错,但首先一点,自己的品行一定要端正,否则没法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不拿不要不吃,这三点在学校也不容易做到。尤其是每当新初一开学,各种情况就会出现。

  新班主任,头一年带班级,绝大多数家长是不愿意把孩子放在这种班级的,风险太大,班级氛围怎样,不是家长第一考虑的,教的如何经验多少,这是家长最关心的,所以我在第一年就下了很大的功夫,怎么分班,是学校的事儿,能分到几个好学生,也是学校运作的事情,都不是我能左右的。我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保持时刻的危机感、冲劲儿和好品德,成绩不好的学生必须跟住学习,不能掉队,说难听点儿,你即便只能考50分,你也必须学,在我的班级,不想学习只想混日子,没有可能。

  2018年的高考,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有考取清华大学的,西北工业大学的,同济的,复旦的都有。我很荣幸教过他们,很感谢在教他们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成绩是他们自己的,但欣慰是属于我的。
  上学的孩子都讨厌被老师叫出去谈话,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都是我找学生聊天的时候,我不跟孩子们正式谈话,讲没用的空话套话,这种谈话屁用没有,反而只能跟学生越走越远。凡是我找聊天的孩子,都是家长刚来过。只有跟家长谈完,掌握了在家的情况,我才会跟孩子们聊。不打无把握之仗,孩子们也很聪明,你是否真的了解他们在家的状态,他们一听就听出来了。
  我聊的大实话,他们认可,觉得是为他们好,所以学生们大多不排斥被我找去走廊聊天。我会告诉他们什么?成绩肯定是敲门砖垫脚石,没有这个,学习之路的低档会导致社会地位的低档,通常是正比。品德是一辈子的,当你在单位里与别人水平相当的时候,比品德的高低,也是一个硬件。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成绩好品德高的好孩子,一张嘴就是得罪人,一开口就是搅局冷场王,能混社会吗?

  这些与其是讲给孩子们听,不如是在总结我的失败。
  日期:2018-08-09 16:42:44
  班级干部是一个班的核心,他们可以腐败,也可以廉政。这方面的工作,确实也很头疼,这个年龄段成绩好的孩子,很少有管理能力强的,尤其是男孩,还都特别贪玩儿,本身心智发育就比女孩子慢,所以男生班干部就很不好选。而且男孩女孩还要搭配开,如果一个班级的班长只有女孩,那搞不好就是你掌握不了的一手遮天,人从小就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本性,未必刻意。
  所以选班干部就要有套路,初一刚开学,大家毛遂自荐,班干部和课代表大家一起上,混乱中才容易观察人,所以通过一个月的观察和筛选,在原有的基础上班干部和课代表都有所调整,我在观察哪些孩子有锻炼提高的空间,哪些孩子是浮于表面,因为小学的状态就是咋咋呼呼,很多孩子看似做过班干部或者课代表,其实就是老师哄着他们玩儿,从小学他们就学会了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初一刚开学我让他们尽情表演,一个月后,每个人大概什么脾气秉性也摸得差不多了,可以稍微收一下网,把松的紧一紧,把紧的往上推一推。于是在其中考试之后,根据各科成绩,结合平时做班干部课代表的状态,又重新调整一次,这回大多数孩子就老实了,他们也都承认了小学时的咋呼和初中不一样了,心服口服是我要的效果。

  期中考试之后,家长们就蜂拥而至,第一个家长会我开得比较谦虚低调,虽然班级整体成绩不错,但我依然要保持那种初做班主任的为难和不足,所以家长们鉴于成绩不错,也都没有任何刁难。家长会后,无数的孩子妈妈都围着我,都想把自家孩子详细介绍一下,详细了解一下,对付了半小时,终于嗓子撑不住了,于是我告诉家长们,家长会后的两周时间,下午第一节课后家长们可以到学校来详谈,毕竟家长会人多时间少,什么也谈不透。

  于是,我的这种方式在本年级传开了,每天下午专门接待家长。因为老教师对于接待家长这件事,是讨厌的。老教师的方式通常很简单,家长来学校简单介绍一下、了解一下就回去了,如果接触频繁,肯定是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否则老教师平时根本不接待家长。学校里的主课大都是上午,下午通常是史地生政治或者文化课之类的,没有课的教师,下午恨不得都不去学校,更别说接待家长了。所以我这种方法,有的同事在等着看热闹,但我心里有数,我在初一忙这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用再这么忙了,因为我观察了一下,家长集中、频繁来学校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初二以后,尤其是初三或者初四(有的城市是五四制,小学5年初中4年),为什么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家长频繁来学校?除了快毕业,就是青春期遇到了问题。所以我决定在初一,就把基础打好,初一我就跟家长充分掌握孩子的情况,以后就不会那么累了。

  事实证明,我的分析是没错的,因为我在正式教课之前的听课阶段,观察到的那些都是有用的,初一没打好基础的老师,在初二、三甚至初四的时候还不够了解学生,有的连学生的真是性格和习惯都不了解,青春期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劝说?一个不了解你的人来劝说你,你会心服口服吗?不少老教师的遇到的问题是,前脚刚下课,办公室里就有家长在等着,不是谈孩子搞对象,成绩下降,就是打架斗殴等等琐事,而老教师刚下课,只想歇一会再去上下一节课,那么家长还在耳边叨叨个没完,心情可想而知,但这种心烦是谁造成的?用毛主席的话讲,是经验主义造成的。每一代孩子都不同,甚至每年出生的孩子都不同,家庭教育各式各样,学生变了的原因是什么?是家长变了。家长在不断地年轻化,老教师还抱着经验主义去对待学生和家长,出问题也是正常的,这里不过多评价,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方法不同。真正的好孩子,不会因为教师的个人水平而被影响。因为他们自己会分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