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28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石国,也称者舌、赭时、柘析(Chach)等,位于粟特地区的东北端,今塔什干(Tashkent)附近,唐朝时为大宛都督府。经过陈寅恪、蒲立本等人的考证,已基本弄清其汉译名称之来历:“石”为义译,“羯”、“柘析”、“赭时”等则为音译,本为月氏内部的部落之名,大月氏西迁将其一部分带往中亚粟特,而另一部分则流入匈奴之中。

  米国,当为“弭秣贺(Maymurgh)”之首音节节译,位于康国东南百里,唐朝时为南谧州。中古时代的康、安、米氏几乎为昭武九姓所专有,而安氏与米氏尤为独特,因这两个姓氏此前均不见于华夏,是最明显的粟特胡人姓氏。
  何国,当为“屈霜你迦(Kushanika)”之首音节节译,位于康国与安国之间,是连接东西粟特的枢纽,又译为“贵霜匿”,唐朝时为贵霜州。因“何”为华夏旧有之姓,故何国胡人入华后,较难辨认出其粟特身份。
  史国,当为“羯霜那(Kashana)”之次音节节译,位于粟特地区的东南端,又译为“佉沙(Kish)”,唐朝时为佉沙州。史为昭武九姓中较大的一个姓,虽然其入华史不如康、安、石等悠久,但其名声却颇为显赫。
  其余尚有穆国(木鹿,谋夫,Murv,位于粟特地区的西南端,今土库曼斯坦马里地区),毕国(戊地,伐地,Bitik,位于安国之西,又名西安国)等。
  也有史学家指出昭武九姓并非月氏,月氏(土火罗人)使用的吐火罗语文属于印欧语西支,而粟特语属于印欧语东支。也有可能月氏西迁后接受了当地人的语言,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

  4、影响
  昭武九姓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中国隋唐时期中亚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包括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国。他们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世代善于经商。唐中叶平定西突厥后,这九个国家便臣服于大唐王朝,随后开始了与中原汉人的融合。而其中的几个国家成为中国一些姓氏的起源。
  “康国”为西域的康居国。据《梁书康绚传》记载,汉代时康居国派遣王子来到中国,以示臣服。王子就落脚在河西(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待诏,后来便定居河西。康国是九姓国的宗主国,人好酒,善经商。唐朝时期盛行的“乞寒节”便源于康国。唐武德十年,康国使者第一次入朝长安,曾献狮子、金桃、银桃和胡旋女等。后来,康国人不断拥入中原,并逐渐被汉化。他们以国为姓,于是康国人便成了中国“康”姓的起源。

  “史国”是康国的支系。居史城,因此便叫做史国。随着康国人与中原的频繁来往,史国人也开始到中原居住。据史料记载,史国人曾向唐朝进献文豹、舞女等。定居中原后以“史”为姓,以示不忘其本,并成为中国“史”姓的一支族源。[5]

  “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史料记载,安国曾向唐朝进献名马(传说是汗血宝马)。安国人有一个传统就是招募勇健男子,训练为柘羯。柘羯均为勇猛善战的斗士,视死如归,战无前敌。最初目的是为了押解财货,保障商旅安全,收取佣金。唐朝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招募了许多柘羯人助战。唐高宗永徽年间,安国归附中原,后为中国“安”之姓氏。

  “曹国”分为东、西、中三曹。曹国人身材高大,精于战斗。唐时曹人也多为宫中琵琶高手,白居易《琵琶行》序中“琵琶女自言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之“曹”便指曹国人。曹国人入住中原后,依汉族人习俗,将国名汉化为“曹”姓,世代相传至今。
  “石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一带。地位居昭武九姓第二,国王姓石,都城在柘折城。唐高宗永徽年间,自愿归附唐朝,并将西域的歌舞传入长安,对唐朝的歌舞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著名的西域少数民族艺术家石宝山,就是大唐境内的石国后裔。
  “米国”开元年间向唐朝进献狮子、璧、舞筵和胡旋女等。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说:“米,西域米国人,入中国者,因以为姓。”由此可见,米国在唐中叶以后便大量进入中原并逐渐汉化,成为中国“米”姓家族的祖先。
  “何国”都城里的高楼上,北面绘有中华古帝及东突厥、婆罗门、西波斯、拂菻诸王,何国国王每天早晨前往拜谒。从南朝梁代开始,中原就有来自西域的“何”姓人。唐中叶后,何国人便大量拥入中原居住,成为中国“何”姓的族源。

  据报道,在西安、洛阳出土的许多昭武九姓的墓志铭,就记载了曹、石、米、何、康、安诸姓为唐朝立下的军功和担任的军政职务。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和西域的少数民族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大唐王朝繁荣兴盛的国力,吸引了西域昭武九姓国人民留居中原与汉人融合,并成为中国康、史、安、曹、石、米、何等姓氏的起。
  日期:2018-04-17 06:58:00
  第2编 匈奴人
  匈奴人

  匈奴人,指建立古代游牧帝国匈奴的民族联盟。他们与欧洲历史记录中的匈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是同一民族尚无定论。
  1、匈奴
  匈奴是由许多游牧部落之间结盟,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各民族皆可被称为匈奴。
  匈奴之中,包含了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叶尼塞语系、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族、伊朗语族,与汉藏语系的成员。成员极为复杂,虽如此,但在民族来源、种族特征、居住区域、生活习俗、基因分析、语言特点等多方证据和考古表明、匈奴人与蒙古人是为一脉相承的民族。匈奴虽然有众多的不同的部落和种族组成,但其核心统治民族应为蒙古系统的部落。
  从古代汉文记录里留下的匈奴人的一些词汇分析看、匈奴语和蒙古语较为接近。
  2、生活方式
  匈奴人与其他游牧民族相同,“随畜牧而转移”,其畜物以马、牛、羊为多,而橐驼、驴则比较少。他们的生活是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居住的地点,不以耕田为主要生活方式,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占有欲,每个人都在草原上分有一块土地。由于他们民族文化少与其他文明接触,匈奴没有文字,一切由口头传递。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言一行十分看重,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常常言出必行,说一不二。他们一切所为相当果断,从不改变决定,如果一个匈奴人在做事的过程中改变了决定,则会被认为是一件耻辱的行为,而会受到他人的轻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