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16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和洛阳城遥遥相望的嵩山,菩提达摩化缘时也多次去过,那里环境还不错,而且比较幽静,平时也没几个人在山上晃荡。那就先到那儿的少林寺去避避风头吧。
  于是,趁着月黑风高,菩提达摩起身就往少林寺而去。那时的僧人,只有简单的几样随身物品。不像现在的人出门,大包小包的一大堆。对于菩提达摩而言,就是一根拄杖,一个包袱。包袱里只有四样东西:一件袈裟,一个钵盂,一张苇席,一本《楞伽经》。这些东西,拿起就在。

  菩提达摩来到了少林寺,寺庙里肯定是不能去的了,庙里的人佛协都能管得着。还是在后山远远的找个偏僻的地方先待着吧。菩提达摩一个人在后山晃荡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天然的山洞。洞里大概有个三七二十一平,而且还没在风口上。好吧,就是这里了。菩提达摩放下包袱,盘腿趺坐了下来。自己真的有点累了,先歇会儿吧。
  洞中生活实在是清闲自在啊,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没有各种检查,不怕断水停柴。而且空气清新,没有雾霾,不用戴口罩出门。并且这个二十一平米的地皮,不用花钱购买,连房租都不用给,完全免费,不像洛阳城里,自己租都租不起房。更让人放心的是,喝的水是甘泉,吃的是野菜。都是绿色无污染的天然食品。不用担心有什么毒药在里面。
  正统的佛教界不想让自己四处活动,那我就在山洞里待着总行吧。法师们都不想让自己四处说法,那我自己把嘴巴闭上总行了吧。
  于是,菩提达摩便在少林寺后山的这个山洞里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偶有来往的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所以大家都叫他壁观婆罗门。
  其实壁观,是菩提达摩禅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菩提达摩以壁观叫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菩提达摩在少林寺的山洞里终日面壁而坐,他的禅定功夫那是相当了得的,曾经就有小鸟飞进山洞,在菩提达摩的肩上筑巢而居。小鸟浑然不觉自己的鸟窝是建筑在一个活人的肩膀上,而菩提达摩对于自己肩膀上多了一个鸟窝同样茫然不知。
  不过有时候,菩提达摩从定中出来,也把自己包袱里那本四卷本《楞伽经》拿出来仔细阅读。他要丰富自己的“二入四行”理论。菩提达摩深知,要在外面混,没有真材实料那是绝对不行的。对于“二入四行”,《续高僧传:达摩传》里面记载的很清楚:
  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最终,菩提达摩就是靠着上述“二入四行”理论,在中国禅宗的历史上,留下了第一个深深的脚印,翻开了中国禅宗最初的篇章。

  专业有了,禅宗。课本有了,《楞伽经》。理论有了,“二入四行”。讲师有了,菩提达摩。可是,还差一样,还差一样最为关键的条件。学生学生学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有学生,这些全是摆设。没有学生,就没有人来把禅法传播下去,自然也就没有下届的学生。
  可是这荒郊僻岭的,除了石头就是草木,当然还有点飞来窜去的动物,可是,就是难得见到人啊。
  前面人满为患以至于要清理外来人员的洛阳城,自己又不敢去。这里没人来清理,可就真的没人来理了。这是什么世道哦。
  寻找不到别人,那就只有等别人来寻找了。等待,也许就是寻找的另一条途径。
  菩提达摩瘙了瘙头皮,等吧,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姜子牙先生在未出山时,不也是在等待吗。自己同样可以向先贤学习啊。姜子牙能用直钩钓来周文王,自己干嘛就不能坐着等来优秀学生呢。
  于是,菩提达摩在山洞里抛下无饵之钩,耐心地等着某条锦鳞能自动的咬饵而来。不过,这一等,就是九年。虽然时间长了点,但是毕竟有锦鳞摆尾而来了。这条摆尾而来的锦鳞,就是后来的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第四节 断臂求法
  洛阳虎牢,在如今的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在古时候,虎牢可是个大名鼎鼎的地方。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前大战当时的天下第一高手吕布,那可是惊天地动鬼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武将对决之一。近三百年后,洛阳虎牢再次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因为这里即将诞生一个后来以断臂求法而名垂禅史的人物,他就是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慧可大师。

  洛阳虎牢关里的一个中产阶级家里,一名叫姬寂的男人结婚很久了,自己的将军肚天天在长,可是老婆的肚子却从来没见鼓起来过,姬寂感到非常沮丧,却又无可奈何。这天,姬寂一个人喝着闷酒,寻思道:“我家经常烧香拜佛,修桥补路,资助穷人,积德行善。上天怎么会让我没有孩子呢?”于是姬寂在佛像前虔诚祷告,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姬寂每天祷告,也不晓得究竟祷告了多少天。忽然有一天傍晚,一束非常明亮的光直接照进了姬寂的卧室,姬寂感到非常的奇怪,但是他的老婆感到更奇怪,因为他的老婆感觉肚里有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了。姬寂夫妇当晚简直欣喜如狂啊。两口子也不晓得在佛像前叩了多少头来感谢佛祖。公元487年,慧可终于在姬寂夫妇的无限期待中来到了这个世界。慧可出生后,因为有光明照室的奇瑞之象,所以姬寂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姬光。

  姬光从小就志气高远,卓尔不群,并且博览群书,尤其对于老庄易理玄学之类的书籍,因为这些东西讲起来那是天花乱坠的,很能唬住人,所以更是爱不释手。这样一个爱好读书的人,自然对于打理家产之类的事情,不会放在心上。姬寂夫妇也没法,独生子女啊,都有点娇生惯养的。于是只好对姬光听之任之。长大点后,姬光又爱上了旅游,于是一天到晚拿着老爸挣来的钱游山玩水,增长见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