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40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十佳学生中,慧安国师,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同学。慧安国师确实是同学们眼中的老同学,他不止在七百多名同学中岁数最大,甚至比师父弘忍大师还大二十岁,也比他后来的师弟六祖慧能大师足足大了五十七岁。而且慧安国师在这个红尘俗世生活了一百二十八年,他的师父弘忍大师圆寂后,他都还在这个世上生活了三十五年。
  慧安国师以128岁的高龄,经历了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唐中宗(第二次复位并恢复大唐国号)九朝,这在中国禅宗史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在中国众多的禅师中,慧可大师活了107岁,号称“赵州古佛”的赵州从谂活了120岁,近代的禅宗泰斗虚云大师活了119岁(有人提出质疑)。但是都比慧安国师差一点点。
  所以,在同学中,很少有人敢直呼慧安的名字,因为慧安国师的年龄,比绝大多数同学的父亲乃至爷爷的岁数都还要大。于是,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安。
  慧安国师,公元582年,出生于湖北枝江一户姓卫的人家,虽然相貌端雅,不染俗尘,但是估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养不活孩子,于是慧安国师很小就跑到寺庙里混饭吃去了,不过,他虽然在寺庙里剃成了光头出了家,却是属于非法剃度的那种,没有在政府部门登记入册,也就是说没有僧籍。不过这也怪不得慧安国师,那个时候,私度沙门蔚然成风,一旦成为僧人,就意味着有饭吃,也不用去买高价房居住,还可以免劳役,更可以躲避掉要命的兵役。条件好点的寺庙,隔三差五还能发点香火钱。当然,爱好学习的人也可以好好的在寺庙里修学佛法。有这么多好处,谁不动点心呢。

  但是,你高兴了,皇帝老儿可就不满意了,都跑去当和尚去了,地谁来种?工程谁来干?兵员怎么补充?赋税怎么收取?于是,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在全国各地清理整顿所有的僧尼,对于那些没有僧籍的出家人,更是严厉整顿和打击。这一下,只有15岁的慧安国师在寺庙里就待不下去了,只好一个人逃入深山中去,躲避官府的搜捕。
  年幼的慧安国师在深山中的日子,自然过得异常艰辛。但是,外面的世界已经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山里反而清静些,那就先在这儿待着吧。一个人,正好修行。
  日期:2018-04-23 08:50:40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二十一日,才登上皇帝宝座八个月的隋炀帝杨广,命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征集河南、淮北地区的上百万民夫去开凿济渠。同年,隋炀帝又征发淮南地区民夫十万人去开凿邢沟。
  杨广年年强征民夫修筑大运河,搞得国家财政难以支撑,人民怨声载道,而且最后竟然弄得田园荒芜,饿殍遍野,让人惨不忍睹。这不,就连隐居深山的慧安国师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慧安国师离开自己长期隐居的地方,来到自己躲避了多年的红尘俗世,八方奔波四处化缘,到处乞讨筹集钱粮来救济灾民。最终结果还算不错,经过一番努力,慧安国师筹措了相当多的钱粮,很多灾民都因此而获救,这不但救了很多人的命,更大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很多地区的社会治安,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历来善良,只要有口稀饭喝,人们就不会四处逃窜,更不会起义造反。慧安国师的善举,在当时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从平民百姓,到朝廷上下,都对慧安国师交口称赞,当然,隋炀帝杨广对慧安国师的善举也是非常感兴趣,于是下诏,要求慧安国师入朝来见他,估计是要嘉奖慧安国师,或者给个一官半职的。慧安国师怎么敢给可以弑父,并且可以搞得民不聊生的皇帝为伍呢。于是,慧安国师马上就跑到太和山去隐居起来了。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此时,起义军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了,随后的事情,估计大家都晓得了,瓦岗军、李渊的部队、隋军等等,大家打成一团,从而天下大乱。
  在这种情况下,慧安国师在太和山里就待不住了,于是,他拿着锡杖,背上个小包袱,来到了相对清静的南岳衡山的衡岳寺,不过,他并没有像寺庙里的僧人那样吃斋念佛,而是修习头陀行。头陀行别说普通老百姓办不到,就是很多僧人,大多都不会去修习头陀行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艰苦二字,如果非要在艰苦前面加字的话,那就是异常艰苦。我们可以来看看头陀行的十二条军规,就晓得大家都不喜欢玩什么头陀行了:1、在阿兰若处:即远离聚落,住空闲寂静处。2、常行乞食。3、次第乞食。4、受一食法,即日仅受一食。5、节量食,即于一食中节制其量。6、中后不得饮浆,即过中食后不饮浆。7、着弊纳衣。8、持三衣,即持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三衣。9、冢间住。10、树下止。11、露地住。12、但坐不卧。

  不过,光是修习头陀行不行啊,佛经的诠释,佛法的真谛,许多东西还得要靠老师教授才行啊,不然的话,自己永远也明白不了佛法的真意,那自己出家干嘛呢。慧安国师此时感觉到了自己虽然有点修为,但是真实的学问还是差了点。是该找个佛学院好好进修一下佛学课程了。
  此时,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正开办得风生水起,“道俗受学者,天下十八九,自东夏禅匠传化,乃莫之过。”
  远在七百公里外的慧安国师,在衡山上也感受到了从黄梅县传来的阵阵诵经声。东山佛学院的声誉竟然这么大,看来自己该去考察一下这个学校,是不是值得自己去报考。于是,慧安国师依旧拿着锡杖,背着个小包袱,一个人独自前往黄梅县去看个究竟。
  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年逾七十的慧安国师终于在大约公元652年,来到了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进了校门,根本就不用什么考察,看看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慧安国师就知道自己终于来对地方了。真是不容易啊,自己七十岁了,才有机会进入真正的课堂学习,才遇到真正的老师教导。
  弘忍大师对于这个比自己还大20岁的老学生,自然也是敬佩有加,七十岁,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个时候别说很多人活不到七十岁,(就是弘忍大师本人也只活了七十四岁。)就是有人活到了这个年纪,早就在家养老了,谁还会长途跋涉近七百公里来学习佛法呢。所以,弘忍大师对慧安国师除了敬佩有加外,在佛学上也是对其倾囊相授,毫不保留。从而使得慧安国师成为东山佛学院十佳学生中,最先毕业离校的学生。

  慧安国师在弘忍大师的教导下,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在佛学院一待,竟然就是十二年。十二年,生肖一个轮回啊。既然是轮回,那么自己也该回了。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作为十佳学生中第一个毕业离校的高龄学生,慧安国师拜别弘忍大师,一个人来到了终南山。
  终南山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地处秦岭,龙脉所在,高人辈出,仙气纵横,前有都城,后有深山。所以自古就是学佛者、修道者或者文人骚客隐居的首选地之一。山中历来隐士众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