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4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的什么意思呢?杨广等人不受父皇的召唤,是不可能轻易回长安城的!
  按照一般的套路,皇帝会对皇太子重点培养,对其他的皇子放养,这样皇子就不会对太子之位产生觊觎之心。事实上,杨坚的安排也有他的良苦用心:
  杨勇是嫡长子也是皇太子,自然要在长安城侍奉双亲,帮助皇帝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跟着朝中的大臣学 王礼仪,为日后登基做准备。然而,此时战乱还未平定,天下还未一统,杨坚不得不培养皇子们的单兵作战能力,以便帮他消灭残余的政治对手,尤其是二皇子杨广,年纪比几个兄弟都要大,自然是杨坚重点培养的对象。

  588年冬天,杨坚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决定发起灭陈的战争。为了历练晋王杨广,他特地下诏任命杨广为灭陈的大军统帅,任命高颎为实际作战总指挥,调派了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大批名将前往支援。仅一年的时间,腐败的陈朝就在隋军的大举进攻下宣布投降。
  在灭陈的战役中,杨广除了在女色上犯了点错,其他方面表现地都非常的出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陈叔宝有一个宠妃叫张丽华,长得国色天香,妩媚动人,杨广拿下了建康之后就被她的姿色给迷住了,因而想要留她一条性命。但是,时任作战总指挥,重臣高颎却把张丽华比作周幽王的宠妃褒姒,认为她是误国误君的红颜祸水,因而擅自做主将张丽华给处死了。
  杨广得知后非常气愤,当即放出豪言:老子以后必定会找你报仇!
  男子汉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可以理解,事后杨广还算是拿出了主帅的风度,没有找高颖的麻烦,并乘势将江南等地悉数平定,大肆的封赏有功的将领,随后便将后主陈叔宝和他的后宫嫔妃带回来长安,给此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杨坚看到儿子年纪轻轻就这么有出息,自然是大喜过望,当即加封晋王杨广为太尉,并赐给他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圭、白璧这些超越规制的赏赐。然而,公事归公事,杨坚虽然对杨广很宠爱,却并没有因此让他回长安城,灭陈之后,晋王杨广便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并州。
  590年11月,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高智慧、婺州人(今浙江金华市)汪文进、苏州人沈玄懀相继宣布自立为帝,在江南搞起了小朝廷,随后又有许多人宣布造反,攻打隋朝的官府,把江南闹得乌烟瘴气。

  隋文帝自然不允许江南大乱,因此下诏封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镇守江都,封越国公杨素为行军总管,让他们二人前往江南平叛。据史料记载,杨素出身弘农杨氏,祖父和父亲都是朝中的高级官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杨素从小就饱读诗书,爱好书法,涉猎非常广,有趣的是,杨素后来却误打误撞从了军,从此便驰骋疆场,挥斥方遒,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此次杨坚做这样的安排,其实就是让杨素去平叛,让年仅20岁的杨广跟着去长见识,混资历。
  高智慧虽然号称有千艘战舰,杨素从一开始就不和他正面交锋,而是将其他几个势力较弱的造反者诛杀,孤立了高智慧。杨素和高智慧大大小小上百战,总是胜多败少,最后高智慧不得已退守泉州。杨坚本来考虑到隋军常年作战疲惫不堪,准备召杨素回朝,但是杨素却请求将高智慧等人诛杀,彻底收复江南。
  几个月之后,高智慧等人就被杨素的大军杀得片甲不留,高智慧本人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一场战役之后,杨素成为了杨坚跟前的绝对红人,也为日后杨广争取太子之位埋下了伏笔。

  杨素征战沙场的时候,杨广便居住在江都。江南的山水养人,烟雨之中更带着几分灵气,江南的美女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杨广自从来到了扬州之后,就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杨广在扬州一呆便是十年,只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或者父皇召见之时,他才能离开扬州,前往长安。而且每次在长安住一段时间之后,杨坚就会勒令杨广回到扬州,绝对不允许他在长安城多呆一刻。
  从杨广的经历看得出,从581年开始,一直到600年左右,这期间总共20年的时间,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蜀王杨秀都是待在自己的封地,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回长安城,更没有多少机会在父皇和母后的面前表现自己,至于谋害太子杨勇,更是无稽之谈。
  许多史书都会把晋王杨广刻画成城府极深,阴险狡诈,手段卑劣的形象,将他视为从一开始就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并一步步构想太子,谋夺上位的人。许多说法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不认真去研究其中的时间、空间逻辑关系,得出不实的结论自然可以理解。

  于是问题就来了,杨广没机会去构陷皇太子杨勇,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何会嫌弃他呢?
  日期:2018-05-06 18:15:12
  第5章严苛的隋文帝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最早提及隋文帝想要废除杨勇的说法出现于599年6月,当时的记录是这样的: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志,从容谓颎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独孤后知颎不可夺,阴欲去之。

  也就是说,599年6月前后,杨坚和独孤皇后两人都对皇太子杨勇产生了严重的不满,以至于想要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让晋王杨广来取代他,这就很有趣了,夫妇二人究竟因何不满?
  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吧。
  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下诏:立皇长子杨勇为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意思是杨勇可以参与决策大隋朝的绝大部分军国大事,而且权力还不小!
  有一次,杨坚声称山东的流民太多,想把他们迁徙到北边去充实边塞。所谓的流民就是无家可归的人,其中也有不少不服王化的土匪,杨坚极有可能想把这些人迁出关去,防止他们在中原祸害老百姓。
  杨勇却非常的宽厚,他上奏道:从南北朝以来,天下大乱,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因此才做起了土匪的勾当。如果把这些人迁徙出关,大家都舍不得家乡,而且现在北边也不是特别的安宁,常有突厥侵犯边关,把这么多人弄过去不好安置,会给当地守军造成很大的压力。只要陛下给他们些许时间,他们定会落地生根,做朝廷的良民。
  对此,杨坚感到非常欣慰,当即表示赞同。后来杨勇屡次针对朝廷的大事发表言论,都得到了杨坚的认可(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上每纳之)。毫不夸张的说,杨坚对太子杨勇的能力和品行都十分满意,按照这种节奏来发展,杨勇毫无疑问会成为大隋帝国最合适的接班人。
  据史料记载,杨勇本性醇厚善良,从来不耍心机,为人做事也不矫揉造作,而且非常爱好文学,和他交往的人都是当时有名望的学者。如果放到我们这个年代,杨勇的人际关系将会完败所有人。然而这种人就是属于缺心眼儿的,不适合搞政治斗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