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史》
第29节

作者: 九皋寒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隋纵然是国力强盛,也经不起如此大的耗费,长此以往,尤其是发生大面积的战争时,往往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期:2018-05-23 17:24:02
  第30章流求莫名躺枪
  收拾完西域诸国之后,隋炀帝又将目光转向了南方的流求政权。
  关于流求,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是中国的台湾省,有说是台湾到日本沿线的海上群岛,也就是后来熟知的琉球群岛。
  在这里,我先尝试着厘清几个概念:
  流虬:这是隋朝对台湾省的叫法。
  流求:这是唐朝的叫法,虬是一种传说中的小龙,把龙给流了似乎不太吉利,所以后来改成了流求,不过地理位置和流虬一样。
  琉球:台湾以北,日本以南的海上岛屿。
  在我看来,流求是台湾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第一,隋朝海军(见下面的内容)可以隔着海隐隐约约的看到漂浮的岛屿,如果是距离较远的琉球群岛,仅仅靠人的视力似乎不大可能,但是碰到天气晴朗的时候,还是可以从鼓浪屿看到小金门岛的。
  第二,《隋书》里面有一节专门介绍了流求国,和台湾原住民的习俗都很相似,因此历史学家们认为流求可能是台湾。
  第三,隋炀帝派使者上过两次岛,可都没有摸清楚流求国的实际大小,在第三次攻打流求的时候,发现岛屿上有好几支分属不同部落的小政权。如果是琉球群岛,应该容纳不了那么多部落政权!隋炀帝的使者也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都摸不清楚岛屿的基本情况。
  第四,公元12世纪,琉球群岛才从氏族社会进入到政权统治时代,也就是开始出现了国家。明朝的时候,正儿八经的琉球国(也就是琉球群岛的主政权)到中原朝拜,可他们还是延续了氏族社会传统,没有姓氏,最后还是明宣宗朱瞻基赐琉球王姓为尚氏。问题是,流求政权的王姓是欢斯,也不是什么氏族社会!
  简而言之,如果隋朝出现的流求是琉球群岛,那明朝横空出世的琉球又是什么玩意儿?
  第五,有人说军队是从浙江金华市东阳市出海,如果是去台湾,没必要从这里走,然后再逆时针转个大弯。问题是,南海和东海一直有强大的洋流效应,即便是到琉球群岛,也必须沿着东南海岸线行船,从台湾那里绕才能顺利到达,历朝历代出海大多是选择从舟山群岛出发,这不是什么太难解释的问题。
  这是我的一些见解,开放式议题,大家可以尽情发挥......
  日期:2018-05-24 07:44:10
  事实上,隋炀帝拜访流求之前,压根就不知道流求的国王叫欢斯渴刺兜,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存在,只知道海上有个岛,岛上有很多奇怪的人......

  在大隋的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和流求往来的记录。
  605年,隋朝的海军在东南沿海执勤,恰好天清云淡,风和日丽,士兵们四十五度角仰望东南,发现天际线附近似乎有烟雾缭绕,很像是一座神仙之岛(蓬莱、方丈、瀛洲也是这个鬼样子)。
  带头的将领很快就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隋炀帝。
  607年,隋炀帝派遣羽骑尉(隋朝的武散职)朱宽带人前去寻访,事实上,朱宽确实找到了流求,可令他郁闷的是,大隋的官话和原住民语言完全不同,双方鸡同鸭讲,实在是聊不到一起......
  无奈之下,朱宽便绑了一个原住民,带回了中原。
  隋炀帝是个好奇心极大的人,他看到原住民和中原人长得不一样,大概知道这是一个不同于大隋的地方,因此生出了一个习惯性的想法:让这帮人先跪倒在大隋天子脚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608年,隋炀帝再次派遣朱宽前往流求,不过此次出使的任务很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度,让他们的首领赶紧来洛阳朝拜,随便带点儿特产!
  朱宽轻车熟路,很快就找到了流求。
  这一次,朱宽等人确实联系上了流求的小首领,也不知道朱宽用了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居然将隋炀帝希望他们前去朝拜的意思完整地转达给了他们。
  谁料想,流求首领态度很强硬,称臣不行,不服来打!
  朱宽看了看手下的人,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撤!

  临走之前,朱宽抓了几件琉球人身穿的盔甲和服装,算是此次出使的成果。
  洛阳宫内,大隋君臣盯着这些服饰,非常头疼,压根就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物种,什么样的文化。
  巧的是,倭国的使者正在洛阳出差,又恰好撞到了此事,于是说了一句话:“这是夷邪久国人所穿的衣服啊!”
  在倭国使者不厌其烦的讲解下,大隋君臣终于知道了流求是个什么玩意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