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4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让一代战神杨戬与这两个历史上有污点的人做同僚,这还讲不讲政治规矩了!不得不严重怀疑,金台拜将的时候,姜子牙是不是被武王被灌醉了,以致于所有的任命,都成了酒后浑话?
  其次,谨慎。
  杨戬行事,素来谨慎,这从一个临阵对敌的细节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周军东征的过程中,阐教诸仙,一路上过关斩将,破了不少截教门人的大杀阵。有破阵,则必有观阵。所谓观阵,就是进到敌阵中去,了解其变化厉害,以便研究破阵之法。
  但每逢姜子牙观阵之前,杨戬却必有话说。
  比如,第43回《闻太师西岐大战》中,只见杨戬向前对秦天君曰:“吾等看阵,不可以暗兵暗宝暗算吾师叔,非大丈夫之所为也!”
  又比如,第50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中,杨戬曰:“道兄,我等同师叔看阵,你不可乘机暗放奇宝暗器伤我等。”
  再比如,第80回《杨任下山破瘟司》中,杨戬曰:“吕道长,吾等看阵,不可发暗器伤人。”

  凡此种种,皆可见杨戬的谨小慎微。
  再次,见识不凡。
  杨戬的见识,远远超过了同辈的师兄弟,即便是作为师叔的姜子牙,也难以望其项背。
  比如,破十绝阵时,姜子牙差一点儿就被落魂阵阵主姚斌暗算了,幸亏杨戬早有警觉,识破了其中的奥妙。
  又比如,初遇土行孙时,姜子牙还不得要领,杨戬却早就识破了捆仙绳。
  再比如,与殷洪对阵之时,杨戬一眼就认出了他手中的阴阳镜,而姜子牙直至事后,却依旧困惑难消。

  可以这么说,凡封神之战中出现的人与法宝,十有八九,杨戬都认得,即便认不得,他也有探寻其出身来历的方法。
  再再次,心狠手辣。
  关于这一点,阐教门人是有共性的。例如,姜子牙的大营,似乎就没有监禁这一说,所有战俘,不是投降,便是枭首,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别看杨戬平时斯斯文文的,可一到关键时刻,从不手软。虽然他法术伤害有限,但那神出鬼没的哮天犬,却是十分厉害,所以千万别让他逮着机会,否则任何人犯在他的手下,都将化为狗粮。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有暗犬伤人的恶习,所以每到观阵之时,他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情不自禁地就要先给截教的各大阵主打个预防针。对于杨戬此举,截教各大阵主多不以为意,但也有气量不足的,自然就忍不住要反唇相讥了。
  比如,方才提及的第50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中,杨戬话才出口,就被对手毫不留情地挖苦了一番。
  碧霄曰:“我闻得你有八九元功,变化莫测。我只看你今日也用变化来破此阵,我断不像你等暗用哮天犬而伤人也。快去看了阵来,再赌胜负!”
  对于此番言语,阐教的一众门人又作何反应呢?杨戬等各忍怒气,保着子牙来看阵图。
  想不到一贯义正辞严的阐教门人,平日里滔滔绵绵,而此时此刻,被人击中了要害,竟然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忍气吞声。
  当然,说杨戬心狠手辣,绝非仅仅是偷袭暗算、嗜杀成性而已。

  说到底,两军对阵,为求胜算,耍一点偷袭暗算的小伎俩,或者又大开杀戒,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就有些出格,也无可厚非,真教人是大跌眼镜。
  杨戬厉害之处在于,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起人来,无分男女老幼。
  比如,在第86回《渑池县五岳归天》中,为了过关,更为了给黄飞虎等报仇,杨戬毫不犹豫,就杀了渑池守将张奎的老母亲。
  夫妻大喜,方才进府来到厅前,忽听得后边丫环飞报出厅来,哭禀曰:“启老爷夫人,不好了!老太太正在香房,不知那里秽污血粪把太太浇了一头,随即就吊下头来,真是异事惊人!”张奎大叫曰:“又中了杨戬妖术!”

  最后,情商极高。
  杨戬极善把握分寸,一概言行举止,无不恰到好处,尤其在拍马屁这件事情上,更是如此。
  比如,第55回《土行孙归伏西岐》中,子牙曰:“可喜你又得了门下!”杨戬曰:“前缘有定,今得刀袍,无非赖师叔之大德,主上之洪福耳。”
  又比如,第70回《准提道人收孔宣》中,子牙升帐,问曰:“众门人俱被拿去,你如何到还来了?”杨戬曰:“弟子仗师尊妙法,师叔福力,见孔宣神光利害,弟子预先化金光走了。”
  甚而至于,杨戬不仅能当面讨好,还能够背后奉承,在日常交流中融马屁于无形,真正做到表里如一。
  比如,第48回《陆压献计射公明》中,哪吒曰:“师叔已被抢了书去,着吾来赶。”杨戬曰:“方才见二人驾土遁,风声古怪,吾想必是抢了书来。吾随设一谋,仗武王洪福,把书诓设过来。又得道兄协助,可喜二人俱死。”
  综上所述,杨戬白手起家,仅凭一己之力,步步为印,最终走上神坛,这该是一段多么青春励志的千古佳话啊!然而,这里还有些许真相未明。
  首先,来历不明。
  关于杨戬的出身来历,据书中交代,他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的门下,仅此而已。这对于一代战神而言,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杨戬是唯一一个下山前就早有封号的三代弟子。换句话说,杨戬早在姜子牙开启封神大战之前,就已经修成正果了。对此,原著在第40回《四天王遇丙灵公》中曾有过一句简单的介绍:杨戬曾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
  可就是这样一位正果大神,出场时,竟然连件像样的成名兵器都没有!莫非他那清源妙道真君的封号,是花钱托人买的?这究竟是低调,还是别有内情?

  其次,刀袍诡异。
  杨戬刚出场时,虽然是两手空空,但后来总算也有了一口三尖两刃刀。然而,细究起这三尖两刃刀的来历,真可谓是一如其人,不明不白。
  此事的来龙去脉,说来倒也并不复杂:为了制服土行孙,杨戬本欲往夹龙山探访,不想却莫名其妙地,竟至青鸾斗阙,见了龙吉公主,之后又稀里糊涂地,往五夷山盗取三尖两刃刀一口并淡黄袍一领,更因此而收得两个金毛童子为徒。
  乍看起来,那青鸾斗阙的相遇与五夷山之变,纯属意外,并无不妥,但细细想来,却是别有一番内情。
  实际上,杨戬一开始便看破了土行孙的来历,并且早就曾请命要往夹龙山去探访,奈何姜子牙不允,只得草草作罢。然姜子牙行事,亦有其道理:土行孙欲仗地行术行刺武王,众将无计可施,除拼死防守之外,岂有他哉?换句话说,在这个节骨眼上,杨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西周大营的。
  后来,土行孙行刺失败,杨戬又旧事重提,姜子牙虽然允其所请,但因为惧怕土行孙会卷土重来,所以便不得不嘱咐杨戬早去早回,不可迟误。所以,杨戬的此次夹龙山之行,实则是在跟随时随地便会突然出现的二次行刺赛跑,时间紧,任务急,容不得半点的麻痹大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