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12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处可知,散宜生此来冀州城送信,已然是五月中事了。
  照这么推算下来,本该四月初八就结束的冀州之战,就因为崇黑虎的出现,竟然被生生地向后延迟了约莫有一个月之久。
  换句话说,姬昌为了破解冀州之战的难题,居然用了这么长一段的时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再看看那封西岐来信,也不过就是个送女进宫的劝降书,就这么个东西,也值得姬昌与散宜生们深思熟虑个把月?简直就教人怀疑西周小朝廷的智囊团水准。
  关于休战问题的疑惑解决了,再来看崇黑虎的出场时机问题。
  崇黑虎为什么不等崇侯虎败退之后,再单独进城,而非要拉着他这位不成器的兄长一起,重返冀州城呢?因为,崇侯虎不能走。
  一旦崇侯虎败走,就意味着冀州之战失败,其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是崇侯虎败回崇城,调兵遣将,卷土重来;而另一个则很可能是朝廷再派精兵强将,二次讨逆。

  到时候,两路大军来攻,即便郑伦再神勇无敌,也是分身乏术。真地到了那一步,姬昌就是想保苏护,也保不住了。
  到此为止,假设前文关于崇黑虎冀州之行的所有推断,都是正确无误的,那么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要知道曹州位在豫州、兖州及徐州这三州的交界之地,或者是东伯侯的治下,或者是南伯侯的治下,但绝不可能是西伯侯的治下,可既然如此,身为曹州侯的崇黑虎却为什么会抛亲弃友,投在毫不相干的姬昌的麾下呢?
  日期:2018-08-23 22:08:51
  想要解开这个疑问,就不得不从北伯侯家的一桩由来已久的内部矛盾说起。
  俗话说得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崇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众所周知,崇家的老大崇侯虎,为人憨直,无心政治,是商王朝首屈一指的御用巧匠,而老二崇黑虎,却身怀异术,勇冠三军,是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虽说论本事,这二人是各有千秋,无分高下,但若说到崇家的爵位继承问题,相信明眼人自有公论:比老大崇侯虎来,由老二崇黑虎继承北伯侯的爵位,显然更为合适。
  于是,关于北伯侯爵位继承的问题,崇家内部就产生了矛盾:叙礼该由嫡长子崇侯虎来继承,但他似乎又难以胜任;论能力似乎该由崇黑虎来继承,可这又于礼不合。
  这个矛盾,最终以礼教的大获全胜而收场,且崇侯虎本人,也顺理成章地就继承了北伯侯的爵位。
  然而,对于这样一种结局,浑身是胆的崇黑虎,可是输得心服口服?只怕是口服心不服!如果当真是输得心服口服,他也不会孤身一人,离开崇家,南下曹州去为官了。

  仔细回想起来,纣王七年春二月,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造反,很有可能就与北伯侯爵位传承之事有关,因为崇侯虎在缺乏军方背景的情况下,能继承爵位,这里面恐怕少不了朝廷的暗中使力。
  黑虎厉声大叫曰:“长兄,想我兄弟二人,自始祖一脉,相传六世,俺弟兄系同胞一本,古语有言:‘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长兄,你听我说!苏护反商,你先领兵征伐,故此损折军兵。你在朝廷也是一镇大诸侯,你不与朝廷干些好事,专诱天子近于佞臣,故此天下人人怨恶你。五万之师总不如一纸之书,苏护已许进女朝王谢罪。你折兵损将,愧也不愧?辱我崇门。长兄,从今与你一别,我黑虎再不会你!两边的,把苏公子放了!”

  黑虎曰:“长兄,你位极人臣,不修仁德,惑乱朝廷,屠害万姓,重贿酷刑,监造鹿台,恶贯天下。四方诸侯欲同心剿其崇姓。文王书至,为我崇氏分辨贤愚。我敢有负朝廷?宁将长兄拿解周营定罪。我不过只得罪与祖宗犹可,我岂肯得罪于天下,自取灭门之祸?故将兄送解周营,再无他说。”
  这两段话,崇黑虎骂得很直白:我崇黑虎是贤人,你崇侯虎是愚夫,(所以爵位应该传给我);我崇黑虎是好人,你崇侯虎是坏蛋,(所以爵位应该传给我)。
  虽然说崇黑虎并没有因为这个由来已久的矛盾而与崇侯虎彻底决裂,但这件事情,却终究还是他们兄弟之间一个永远也无法开释的心结。
  黑虎曰:“闻长兄兵败,特来相助,不意此处相逢,实为万幸。”崇应彪马上亦欠背称谢:“叔父,有劳远涉。”黑虎曰:“小弟此来与长兄合兵,复往冀州,弟自有处。”
  从这场山间初遇时的情景来看,崇黑虎两次主动与兄长说话,均以失败告终,只有侄子崇应彪在马上与他打了个招呼。可面对如此殷勤而又低姿态的亲兄弟,崇侯虎为什么会一言不发呢?因为,对于这个多年不见的亲兄弟的突然到来,崇侯虎感到十分的疑惑与不解。
  两家合兵之后,军事指挥权十分自然地就落到了崇黑虎的手里,而此时的崇侯虎不过就是个聋子的耳朵——摆设罢了。
  实际上,从他二人在营中相处的情形来判断,崇侯虎在内心深处,对于这个亲兄弟,是有些犯怵的。
  正是由于这个心结的存在,崇黑虎才心甘情愿地为姬昌所用,以换得西周小朝廷对他重夺北伯侯之位的支持。也正因为如此,崇侯虎父子最终就死在了崇黑虎的嫉妒心之下。
  第86回《渑池县五岳归天》中,张奎大怒,骂曰:“无义匹夫!你乃是弑兄图位,天下不仁之贼,焉敢口出大言!”

  此处可见,崇黑虎的夺位之心,时人共知。
  如果说崇黑虎当真是为了北伯侯之位才与姬昌暗中勾结的,那么这里面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所有这些对北伯侯之位有非分之想的人都要与西伯侯合作?难不成这北伯侯是他姬昌家封的!
  日期:2018-08-24 12:11:17
  这倒也不至于,但西伯侯与北伯侯之间,确实是密不可分的,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商王朝的军事战略布局了,暂且不题。
  到此为止,对于崇黑虎冀州之行的来龙去脉,总算是摸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事发当天,姬昌在接到朝廷的讨逆圣旨之后,为了回避出征,继续留在朝歌城,就以回西岐调兵为借口,化明为暗,与前来参加诸侯代表大会的曹州侯崇黑虎私下交接。姬昌之来,可谓正中崇黑虎的下怀!那心中原本渐已熄灭的嫉妒之心,又燃起了熊熊火焰。
  崇黑虎只有三千飞虎兵随行,而且副将高定和沈冈也不在身边,据此推断,他应该没有回曹州调兵,而是直接从朝歌城出发往冀州去的。既然如此,那崇黑虎真地很有可能早就跟在崇侯虎的五万大军身后了。因为,论行军速度,三千精锐飞虎兵,怎么也不会输给那五万借来之兵。
  崇黑虎一直就跟在五万大军的身后,但他却妒火中烧,对冀州之战始终是袖手旁观,直到崇侯虎连遭败绩,险些儿丢了性命,才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他想借冀州之战除掉崇侯虎父子。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苏护三场大战,都没能要得了崇侯虎父子的性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