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16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臣闻国家将兴,祯祥必现;国家将亡,妖孽必生。臣元铣夜观乾象,见怪雾不祥,妖光绕于内殿,惨气笼罩深宫。陛下前日躬临大殿,有终南山云中子见妖氛贯于宫闱,特进木剑镇压妖魅。闻陛下火焚木剑,不听大贤之言,致使妖氛复成,日盛一日,冲霄贯斗,祸患不小。臣切思,自苏护进贵人之后,陛下朝纲无纪,御案生尘。丹墀下百草生芽,御阶前苔痕长绿。朝政紊乱,百官失望。臣等难近天颜。陛下贪恋美色,日夕欢娱。君臣不会,如云蔽日。何日得睹赓歌喜起之隆,再见太平天日也?臣不避斧钺,冒死上言,稍尽臣节。如果臣言不谬,望陛下早下御音,速赐施行。臣等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具疏以闻。

  在这道奏章中,杜元铣总共讲了三件事:
  1.皇宫有妖光笼罩,这是亡国之相;
  2.陛下不听云中子之言,焚毁木剑,是自取其祸;

  3.请你按时上下班。
  乍一看,这与商容等人的平常所奏大同小异,看起来言辞激烈,痛心疾首,但实际上却是大而无当,不知所谓。文章最后,要求陛下“速赐施行”,可究竟要施行什么呢?想来想去,应该还是那句老生常谈,按时上下班。
  然而,就是这样一道旨在为己辩护的奏章,对于谶语之事,竟然是只字未提!这杜元铣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事实上,这恰恰就是杜元铣的精明之处,同时也是云中子的高明之处。

  试想一下,如果那二十四字谶语题在了杜府之外的任何一家,结局就只有一个,便是以谋逆罪论处,以死无葬身之地收场。唯独是发生在司天台的杜台长家里,这件事情或许还能另有转机。因为,只有杜台长才有资格说,这二十四个字是天意,是上天对他司天台的启示,实与人为无关。
  只要杜台长开了这个口,那么因松木剑被焚而冷却的妖孽秽乱后宫之事,才会再度回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来。
  所以,杜元铣的这个奏章,既是云中子的所求,也早在云中子的意料之中。
  但是,杜元铣毕竟是三朝老臣,一向就谨小慎微,从不轻易涉险,他之所以在奏章中绝口不提那二十四字谶语,就是因为不想惹事上身。这种事情,纣王不问,他也只好装聋作哑,最好永远也不要有人提。即便将来有一天,别人提到了,又或者纣王问起来了,他也早有说辞在先:此乃上天垂象,皆因某人不听大贤云中子之言纵妖为患所致。
  说什么夜观天象,看起来好像很敬业的样子,其实是一派胡言!妲己都进宫半年多了,你屁也没放过一个,偏巧那谶语才一出现,你就跟开了天眼似的,看见妖氛怪气了?
  日期:2018-08-30 16:15:22
  只不过,云中子与杜元铣,虽然各自的如意算盘都打得响,但在这件事情上,却免不了均以失败告终了。
  首先,杜元铣虽然是万分谨慎,先发制人,但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纣王看毕,自思:“言之甚善。只因本中具有云中子除妖之事,前日几乎把苏美人险丧性命,托天庇佑,焚剑方安;今日又言妖氛在宫闱之地!”
  如果是在以前,就凭着对无道昏君的痛心疾首,再加上以纣王的出勤问题来转移视线,说不定他还真就能逃过一劫了。
  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了。
  纣王回首问妲己曰:“杜元铣上书,又提妖魅相侵,此言果是何故?”妲己上前跪而奏曰:“前日云中子乃方外术士,假捏妖言,蔽惑圣聪,摇乱万民,此是妖言乱国。今杜元铣又假此为题,皆是朋党惑众,驾言生事。百姓至愚,一听此妖言,不慌者自慌,不乱者自乱,致使百姓惶惶,莫能自安,自然生乱。究其始,皆自此无稽之言惑之也。故凡妖言惑众者,杀无赦!”
  虽然,杜元铣的奏章言辞闪烁,并无实指,但却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皇宫里有妖孽横行,这既是云中子题诗杜府的真正用意,更是这一场风波的核心所在。对此,妲己的态度很简单,也很坚决,那就是杀一儆百。
  那杜元铣就不能不提这件事吗?不提,那就意味着这道奏章白上。
  当然,如果早知道妲己是这种态度,那奏章不上也罢。
  其次,云中子妖魔化纣王的真实意图,并未就此达成。

  妲己曰:“此刑约高二丈,圆八尺,上、中、下用三火门,将铜造成,如铜柱一般,里边用炭火烧红。却将妖言惑众、利口侮君、不尊法度、无事妄生谏章与诸般违法者,跣剥官服,将铁索缠身,裹围铜柱之上,只炮烙四肢筋骨,不须臾,烟尽骨消,尽成灰烬。此刑名曰‘炮烙’。若无此酷刑,奸猾之臣、沽名之辈,尽玩法纪,皆不知戒惧。”纣王曰:“美人之法,可谓尽善尽美!”
  对妖言惑众者,除了采取杀无赦的极端政策外,妲己还发明了一种名叫炮烙的酷刑,以箍众臣之口。
  此刑一出,基本上就杜绝了妖言!至少在名义上,众臣再不敢轻易论及后宫之事了。
  因此,云中子想进一步丑化纣王的计划,暂时就落空了。
  说到炮烙之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梅伯,因为此刑一开始便是因他而设的。
  可实际上,梅伯的惨死,固然是由于纣王起了杀心,且妲己又急于立威,但也怪他自己太过冲动了。
  纣王听言,“梅伯与元铣一党,违法进宫,不分内外,本当与元铣一例典刑;奈前侍朕有劳,姑免其罪,削其上大夫,永不序用!”
  其实,纣王十分念旧,原本并无意杀他。
  日期:2018-08-31 11:15:40
  第1回《纣王女娲宫进香》中,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原来,梅伯与商容及赵启等人,竟然还是当年夺嫡大战中扶立纣王的大功臣。
  话虽如此,但梅伯未能认清时势,一味逞强,不知进退,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与梅伯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首相商容的识时务,这一点从他对杜元铣之死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梅伯听罢,只气得五灵神暴躁,三昧火烧胸:“老丞相燮理阴阳,调和鼎鼐,奸者即斩,佞者即诛,贤者即荐,能者即褒。君正而首相无言,君不正以直言谏主。今天子无辜而杀大臣,似丞相这等钳口不言,委之无奈,是重一己之功名,轻朝内之股肱,怕死贪生,爱血肉之微躯,惧君王之刑典,皆非丞相之所为也!”叫两边:“且住了!待我与丞相面君!”

  诚如梅伯所言,商容在营救杜元铣一事上,并没有十分出力。
  这里面其实是原因的,只可惜梅伯一向冲动惯了,根本就无从察觉。
  这第一个原因,便是时势变了。
  这一点,早在纣王回头向妲己询问杜元铣一案的处理意见的时候,商容就已经十分敏锐地察觉出来了:纣王虽然念旧,但妲己却是无旧可念的。

  商容曰:“元铣本章实为朝廷,因妖氛绕于禁阙,怪气照于宫闱。当今听苏美人之言,坐以妖言惑众,惊慌万民之罪。老夫苦谏,天子不从。如之奈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