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22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仔细想一想,纣王的妻子姜皇后是什么来头?乃四大诸侯之首东伯侯姜桓楚的长女是也。
  而与此同时,身为纣王兄长的微子启与微子衍,可有这个待遇?他们的妻子,又是哪一镇大诸侯的名门闺秀?事实上,根据就不值一提。
  看罢,沉思忧惧:“我想起来,姜皇后乃主上元配。他的父亲乃东伯侯姜桓楚,镇于东鲁,雄兵百万,麾下大将千员;长子姜文焕又勇贯三军,力敌万夫,怎的惹得他?若有差讹,其害非小。若迟疑不行,他又是天子宠妃。那日他若仇恨,或枕边密语,或酒后谗言,吾死无葬身之地矣!”

  这东伯侯姜桓楚不仅位高权重,而且还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有了他的支持,纣王又何愁大事不成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及时出现,才彻底平息那一场僵持不下的有关嫡长子认定问题的巨大争议。
  虽然,在王位继承权问题上,帝乙先君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在三个儿子的婚姻大事上,他却是有着完全的决定权的。选择纣王,而不是微子启,与东伯侯联姻,这足以表明帝乙先君在王位继承权问题上的鲜明立场。
  所以,纣王与姜皇后的结合,其实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
  也正因为如此,姜皇后对于自己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早有认知的。当这一场劫难真正降临的时候,她既能坦然面对,又拼尽了心血,倔强地以自我牺牲来对一双皇子进行最后的呵护。
  只可惜,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商末朝局的千变万化,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
  可问题却在于,即便是政治婚姻,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会以悲剧收场啊!比如,民国时期的蒋宋联姻,不也是一段百年佳话吗?
  然而,对于婚姻,对于命运,姜皇后又何以会如此的绝望呢?难道是因为她与纣王之间竟毫无感情可言吗?不可能!结婚十数载,又育有两子,要说他二人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实在是教人难以信服。
  日期:2018-09-14 11:14:37
  问题还出在东伯侯姜桓楚的身上!这个东伯侯实力太过雄厚了。
  想当初,就在朝野上下为了嫡长子的认定问题而水火不容的时候,商容、梅伯及赵启等人并没有一味地纠缠于礼法制度,而是不失时机地向帝乙先君提出了联姻东伯侯之计,以争取姜桓楚对纣王的支持。但实际上,这联姻之计,在三十六计之中,又被称为“树上开花”之计。

  所谓“树上开花”之计,就是借友军的势力来达到壮大自己并迷惑敌军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树上开花”之计,在三十六计中被归在并战计之下,而所谓的并战计,又全都是一石二鸟之计,明为对付敌军,实为对付友军,因此商容等人的联姻东伯侯之计,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解决王位继承权的问题。这也就是说,早在帝乙末年,商王朝就已经是内忧外患了,一方面夺嫡之争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东夷势力却日渐壮大。

  所以,商容等人力主纣王与东伯侯姜桓楚联姻,除了要解决嗣位纷争的内乱之外,同时更要解决东夷坐大的外患。
  但是,姜桓楚又不傻,他怎么会轻易就中了商容等人的计谋呢?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商王朝内政渐乱,商容等人为了扶立纣王,尽早结束夺嫡之争,对“殷姜联姻”诚意满满;而另一方面,东伯侯虽然实力雄厚,但商王朝及其余三大镇诸侯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更何况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与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如就以静制动,化联姻之计为缓兵之计。
  实际上,不论是对商王朝而言,还是对东鲁政权而言,联姻之计都是缓兵之计:帝乙先君想借机腾挪,以时间换空间,而东伯侯却励精图治,伺机而动。
  其实,处在当时的军政背景之下,不止是东伯侯,所有对天子之位有所图谋的诸侯国,包括西周政权在内,对于商王朝的策略,都是一模一样的:养痈自溃!一言以蔽之,就是诸侯无为以待天子有失。
  当然,所谓养痈自溃,所谓无为以待,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就什么也不做。就像西岐有“姬苏联盟”一样,东伯侯也有他的“养虎战略”。所谓“养虎战略”,便是指暗中扶植崇黑虎,挑动崇家两虎内斗。否则,那崇黑虎又怎么会成为他东鲁境内的曹州侯呢?也正因为如此,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谋反,他东伯侯姜桓楚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只不过,时移世易,正当商王朝与东鲁政权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短短的十数年之间,西周小朝廷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异军突起了。
  日期:2018-09-14 22:18:24
  如果将商王朝与东鲁政权之间的明争暗斗,比作是杠杆运动,那么姜皇后就是那个追逐平衡的支点。只不过,这个支点太微不足道了,以至于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被杠杆碾压的命运。
  可问题是,十几年都过去了,一直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为什么会突然间就祸起萧墙了呢?还不是因为云中子的那一首二十四字的谶诗。
  所以,云中子的那首谶诗,不仅改变了纣王的内政方针,同时也改变了商王朝的对外战略。
  妖氛秽乱宫庭,圣德播扬西土。
  要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
  按照谶语中的提示,商王朝只剩下不到二十八年的气运了,这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天庭对纣王所下的最后通牒了。
  为了避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局,费仲建议纣王必须先集中力量廓清外围势力的干扰,尤其是东鲁政权的干扰。只有彻底扫平东鲁,商王朝的外交重心,才能实现由东向西的战略大转移。也只有彻底扫平东鲁,朝廷才有可能集中力量以对付西周小朝廷。
  但是,既然西周政权已经有所异动了,那么想要彻底扫平东鲁,便不再具备可行性了。此时此刻,朝廷唯一能做的,便是尽一切可能地削弱东鲁政权的实力。所以,如果姜皇后一开始便肯认罪的话,那么姜桓楚即便不肯束手就擒,东鲁政权亦势必为天下诸侯所弃。
  纣王观之,指妲己而笑曰:“美人神传秘授奇法,真治世之宝!待朕明日临朝,先将梅伯炮烙殿前,使百官知惧,自不敢阻挠新法,章牍烦扰。”
  费仲跪而奏曰:“姜后已亡,殿下又失,商容撞死,赵启炮烙,文武各有怨言,只恐内传音信,构惹姜桓楚兵来,必生祸乱。陛下不若暗传四道旨意,把四镇大诸侯诓进都城,枭首号令,斩草除根。那八百镇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龙失首,猛虎无牙,断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宁。不知圣意如何?”
  实际上,费仲早在入朝之初,就已经提出了削藩新法,如果不是这样,他又岂会借姜皇后之案攀扯出四大诸侯来?只不过,以商容等为首的一班老臣不同意他的新法罢了。时间都被浪费掉了!恨只恨,费仲入朝太晚了。
  虽然这诱杀四大诸侯的阴招多少有点军事政变的味道,但在削藩意图暴露而姜皇后谋逆案又进展不顺的情况下,也只好兵行险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