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钱是个苦差使》
第47节

作者: 白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象的人太多了,重名的也很多,我这个李剑,在录取名单那张报纸上,就有四个人叫这个名字。”李剑帮腔道,那个时候全省的录取名单都会发在《山海日报》上,整整二十几个版面。
  “是啊,重名的人多了,长得象的人也多了,你看人家喝咖啡,我们呢,喝饺子汤,咖啡能和饺子汤比吗?”陈遇春对那晚的饺子还念念不忘,对那里的老板娘也念念不忘。
  彭勃却看着手里的报纸,在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功能手机,一切都很逼仄,只能从报纸电视上得到信息。
  可是他知道,在1998年的深圳,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成立“SZ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在北京的刘强东,在中关村摆了个摊位“京东多媒体”,售卖刻录机。
  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三个月后也在北京的小酒馆里,喝着酒极度悲伤,也酝酿着下一次的重新开始。
  当时或许并不引人注目的这些人,却在行业发展中嗅到了“改命”的气息,在默默无闻中,在没有聚光灯的地方,他们或许也没有想到,这一切开端,都在影响着二十年后中国经济的格局。
  我似乎应该再干点什么,彭勃的目光慢慢看向一条新闻,《一夜没了主,数十家韩资企业撤离秦湾……》,卷资逃跑,半夜逃逸,金蝉脱壳,非法撤离……字眼个个惊心。
  他知道,受1997年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的经济并不景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在华韩资企业出现非法撤离现象。在韩资企业集中的秦湾,工人一觉醒来发现韩国老板半夜逃逸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韩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信誉危机……
  “9月8日,秦湾“韩光”公司3000多名职工一夜没了“主”,40多名韩国高管半夜从国内多个机场出境回国,国内大批原辅材料供应商损失惨重,数千名职工工资被拖欠……”

  彭勃长舒一口气,耳边室友同学的打闹似乎离他有些遥远了。
  现在的1998,真是象极了二十年后2018。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惊人的相似性,在于时间的伏脉千里。现在这些时代的先行者们,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他们被时间之手,同样推至时代的风口浪尖,同样也带着困惑在向前奔跑。
  我也要奔跑,可是我没有困惑!

  二十年轮回,潮起潮落。
  1997 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山呼海啸般袭来,原料价格因为货币贬值飞速攀升,货品断了销路,债务即将到期,资金链迅速断裂,许多韩国本土企业一点一点被卷入了深渊,倒闭破产的大企业也不在少数。
  秦湾,是中国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之一,也是韩资企业和韩国侨民居住最集中的城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在秦企业受母公司拖累也受到冲击,产品订单骤减,资金链紧张,面临倒闭。
  昨天晚报上报到的韩光鞋业就是这种企业的代表,经营困难面临关停,但是他的企业主却采取了不告而别、连夜逃离的方式,还拖欠了几千工人的工资、职工保险和厂房租赁费。
  每个企业有风光的时候就会有落魄的时候,个人也一样。彭勃记得后世有部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人完成阶层跨越的同时,很多人会被迫阶层下滑,有人笑,同样就有人哭。
  今天是周末,他醒来的时候,整个宿舍里还是静悄悄的,走廊里也空无一人,没人笑更没人哭,大家都在抓紧时间补觉。
  简单洗漱后,到食堂里吃了一碗馄饨,他就朝校外走去。

  校园里,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林荫下,阳光中,不时看到读书或者运动的男生女生,彭勃抬头看看天空,那一大片遮住天幕的杨树叶子,碧绿如昨。
  “老二。”前面的一个身影很是熟悉,果不其然,他喊了一声后,冯建华吃惊地转过身来,他身旁的女生也讶然回头。
  哦,神速啊。
  昨天宿舍里还撺掇林晓锋给皱丽丽递纸条,今天就见到冯建华有女朋友了。
  冯建华有些羞赧,“高中同学。”
  “噢,我知道。”彭勃也笑道,“高中同学。”他强调道,眼睛眨了眨,那个女生脸一下红了。
  高中恋爱,大学开花结果,也算是水到渠成,花开有果。
  告别冯建华,彭勃直接打了一辆出租,后面冯建华的女朋友看着他的背影,“真有钱,打出租……”
  冯建华道,“他长得很象报纸上一个人……”
  彭勃当然没有听到后面两人的对话,他在注视着窗外的城市。

  秦湾大学坐落在嵘崖区,韩资偷偷逃离的工厂却在齐阳区,1998年的齐阳区,刚从嵘崖区划分出来,说白了就是个农村,而这个农村里的柳阁街道,因具备航空和水运优势成为韩资企业立足的首选。
  出了秦湾大学,打车只要十来分钟就能到达齐阳区的商业繁华地段。街道两旁的商铺清一色的韩文招牌,超市餐厅也全是韩国商品跟食物,大量的韩语交谈声充斥着齐阳的街边,让此时重新到此的彭勃有种出国的感觉。
  在这里,中韩文化的异质交融已经定格成为一种生活模式,它们显而易见由建筑物上林立的中韩双语标识彰显出来。20年间的中韩贸易,积淀出这里的异国氛围,同样呈现出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兴衰的经济脉络,尤其在这个全球性的经济寒冬!
  “同学,你到哪里?”
  “柳阁街道何仙姑村。”彭勃笑道,“师傅,你知道韩光鞋厂吗?”出租车师傅是一个城市的“活地图”、“小灵通”,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他们是信息的来源与传播者。

  “知道,秦湾人都知道,韩国老板跑路了呗。”司机从反光镜中彭勃,“韩光的鞋便宜啊,耐克的代工厂,但是人家不往外卖,卡得很严。”
  代工厂?
  彭勃心里一动,他明白了,韩光鞋业是为耐克作代工的,受金融危机影响,耐克公司终止了与部分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加上韩国母公司经营困难,在秦湾的子公司也走到倒闭的边缘。
  “有多少工人?”彭勃估算着工厂的规模。
  “三千多工人,”司机道,“现在整天在何仙姑村守着,不给工资哪里也不去。”
  嗯,规划不小,“那师傅,带我去看看吧。”
  “好来,”司机又从反光镜往后看了看,“你不是学生吗?去那里干什么?”刚才就是从秦湾大学门口上的车。

  “嗯,好玩呗。”彭勃笑了。
  “好什么玩?你这孩子,”司机板起了脸,“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等你到这个岁数就明白了。”
  “嗯,对对,我知道了。”彭勃道,“我不是说工人,我是说我自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