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第29节

作者: 凌子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6-05 17:28:03
  第三十一章 血色滁州
  不眠的夜,孤独而漫长。当杜杲在庐州的城头仰望着浩瀚的星空之时,察罕也在江淮的边境同样凝视着无边的星河。
  站在失落的山川与河流之上,察罕之前那“造船巢湖以窥江南”的雄心壮志,正在被黑夜一点点吞噬。再次遭遇江淮大败的他,只能将忧伤托付于无涯的空灵,感受着明月星辰对他的嘲讽。

  在这孤独的长夜里,察罕如信徒般虔诚的问计于黑夜—胜利的道路到底在何方?而黑夜却始终投之以沉默…
  察罕想到过就此退去。但是与江淮的百战艰险相比,他更畏惧窝阔台那犀利如刀剑的目光。
  患得患失的察罕,最后还是选择了从另一个地点对南宋发动进攻。毕竟他还统帅着士气低落的“八十万”大军。
  进攻的地点,察罕选择在了滁州(今安徽滁州)…
  滁州的城防和庐州相比,那可不是差了一点半点,而且城内指挥官的水平更不可和杜杲同日而语。最为重要的是,此时的滁州城内仅仅只有南宋三千守军。
  当看着城外一望无际的蒙军到来之时,守城的将领陈广光就知道这座城池守不住了。
  “但是,守不住就必须要放弃逃跑吗?守不住就必须要献城投降吗?不不不,那是懦夫才会做的事儿,在我陈广光的有生之年,绝对不可以!”
  “不逃!不降!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那是一条悲壮的路,但那也是一条充满着荣耀的路!既然如此,那就让蒙古的铁骑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在勇者的光环笼罩下,陈广光走上了滁州的城头,开始了军旅生涯中的最为悲壮的一次守城。
  面对着数万蒙军的进攻,滁州城内的三千守军始终据城死守。而就是这只有三千人防守的滁州城,蒙古军却耗费数天也未能将其攻下。这样的结果,再次直击察罕那颗薄弱的内心。一度让他开始怀疑了人生。
  如果照着这个形式发展下去,城内的三千守军和满城的乡亲父老很有可能以区区弹丸之地,抵挡蒙古的数十万大军的攻击。

  但是,就在此时,一名蒙军汉将的到来,给滁州城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
  十八年前,张柔还是一名金国的将领。蒙古大将木华黎扫荡河北之时,将其击败降服。从此张柔便成了蒙古人的忠实部下。
  四年前,也就是宋蒙联合灭金于蔡州的那一年。在蔡州城下,为蒙古出生入死的汉将张柔,被金军射成了刺猬。而就在张柔即将命丧黄泉之际,南宋名将孟珙纵马上前,向张柔伸出了援手,让其保住了一条小命…
  眼下,察罕进退失据之时,张柔来到了军中,极力劝说察罕继续围攻滁州城。并且拍着胸脯保证,滁州撑不了几天了。
  然而,一晃数天过去。现实狠狠的打了张柔的脸。滁州城内的军民在经过数天打击之后,仍旧在顽强的抵抗。倒是攻城的蒙军反而被射死了不少。这一下让张柔的老脸挂不住了,而察罕的心里也愈发的急躁…
  “建议继续攻城的是你张柔,说城内的敌人坚持不了几天的,也是你张柔;而这都多少天过去了,眼前的这座弹丸小城,为何还是没有被攻破。”

  面对诸将的疑问,张柔其实是知道答案的。但是他不敢说。要是说了,他很有可能不是死在进攻滁州的路上,而是死在蒙军自己人的手上。而且他敢保证,作为主帅的察罕,肯定会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很简单:蒙军从南下以来,进攻的一再受挫。失败的多了,也就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了。
  出于当局者迷,身在局中的察罕诸将无法清楚的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即使意识到,察罕他们也是绝对不会承认的。他们只会将攻城的不利,归咎于对手的强大。
  从京湖而来的张柔,一眼便看到了这一点。而这,也是窝阔台派他前来的目的。
  既然不能用言语点破,那就用鲜血来唤醒吧!
  汉将张柔在征得了察罕的同意之后,亲自上阵,冲在了攻城的第一线。
  不幸的是,这一次他又被滁州城内的守军射成了刺猬。即使这样,他也仍然坚持重伤不下火线,直到将滁州攻破,陈广光战死。
  张柔和陈广光,一个活着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一个以战死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是在这一年,活下来的张柔回去生了他人生中的第九个儿子—张弘范。
  四十年后,张弘范成为了南宋政权的终结者…
  滁州获胜,察罕长久以来憋在心中的满腔怒火,被他无情的释放在滁州内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身上,大战后的滁州,被一片血色浸染…
  就在滁州城被血洗的这一天,余阶又一次匆匆率军赶来,并亲眼目睹了这惨烈一幕。他最终还是来晚了。并且很快,他就被蒙军包围在滁州东北的青平城。

  由于察罕对余阶的仇视,完全不亚于对杜杲的痛恨使然。屠完滁州的察罕,还没顾得上休息,就拎着带血的弯刀奔向了青平。而此刻的余阶,面对气势汹汹的蒙军,除了拼命抵抗,也再无其它办法…
  一场血战之后,青平城岿然不动,蒙军的进攻很不理想。
  首战失利,意志不坚定的察罕觉得青平这座小城,余阶愿意待就待着。倒是余阶屯兵的盱眙,察罕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察罕要到盱眙去,那个位置可比青平山重要多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余阶,还没来得急感受蒙军刚从青平山退军的喜悦之情,就此在江淮大地上和察罕展开了赛跑。赛跑的终点就是看谁先到达余阶的大本营盱眙。而这时,就不是比的谁的人多,谁的战斗力强的问题了…

  一路狂奔而来的余阶,自然比蒙古人更熟悉这一路上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在加之人数较少。在长跑中占据了决定性优势的余阶,先察罕一步来到盱眙城内进行防守。
  当蒙古人气喘吁吁的跑到蒙古城下之时,矗立在盱眙城头的余阶仰天狂笑,心中大快。
  “消灭我最好的地方是青平。现在,这可是在盱眙,尔等还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城头之上,余阶那一脸欠揍的表情,在察罕开来,是一种明显的挑衅。而蒙古人回应对手挑衅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杀!
  于是,双方在盱眙又大战三天三夜。

  三天过后,盱眙的城头,还是那个人。此刻的他仍旧在城头仰天大笑,嘴里还是重复着三天前的那句话“尔等还是从哪来,就回哪儿去吧!”
  殊不知,此刻的盱眙城头,余阶已经身受重伤,摇摇欲坠。但是在如今的形势下,他不能倒下。不要问他为什么遭遇如此强大的敌人也不愿意逃跑。因为滁州的例子还在眼前。现在,他的身上有朝廷的重托;在他的身后,有万千的至爱之人!
  进攻数日未果的察罕,最终还是虚心接受了余阶的那句话—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在冬日来临之前,蒙古大军悉数退回草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