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
第46节

作者: 渔樵故纸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形势危急,姬旦亲自帅军东征,先是搞定了自己的三位兄弟,杀了管叔姬鲜,将蔡叔姬度流放,废霍叔姬处为平民,史称周公诛管蔡。一千七百年后,同样杀了自己兄弟的唐太宗李世民为自己开脱说:“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试图将自己的杀兄行为美化为为了大唐社稷和天下苍生。对此,笔者只有三个字送给他——不要脸!

  同样是杀兄,周公旦和李世民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管叔和蔡叔如果只是自己起兵清君侧,那么周公痛下杀手说是排除异己也不为过,但二人联合殷商后裔作乱,那就是公然叛国,周公所为,实无任何不妥。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可从没向李世民直接亮过刀子,更没有勾结外人的可能性,毕竟他就是正牌太子,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其次,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后,让满身鲜血的尉迟敬德以保护皇帝的名义直接去找自己的父亲李渊,这无异于赤裸裸的威胁,李渊一看这架势,啥都明白了,只能接受现实,先是封其为太子,然后又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踩着兄弟的尸体和父亲的尊严,终于登上了帝位。
  反观周公,虽然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不世之功,并亲自构建礼制体系成东西两周八百年基业,但仍在摄政七年后主动还政于侄儿姬诵,其大德大功,高风亮节,光耀千秋,实非李世民可比。
  搞定了兄弟们之后,姬旦再次攻破朝歌,诛杀了武庚。出于“兴灭继绝”的传统,姬旦另封子受兄长子启(子姓宋氏)于商朝旧都商丘,特许其可用天子礼乐奉殷商宗祀。这就是宋国的由来。
  现在我们可以谈一谈上一章里留下的那个问题了——宋康王戴偃出场的瞬间为什么那么牛逼。

  与完全以农业立国的周朝不同,殷商之民是华夏最早的以经商谋生的人群,以商人一词称呼生意人,正是这个原因。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继续以在诸侯各国间进行贸易为生,因为善于经营,他们的大本营宋国成了极其繁华富裕的商业圣地,就像现在的温州。
  在当时,诸侯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翻译成现在的话那就是:“宁要商丘(宋)楼梯间,不要北京(燕)大平层。”我们都知道,这很不符合两千多年后的现实,所以必须得加上一个横批——“脑子有坑”。这也深刻体现了中国民间那句话,风水轮流转。不过笔者很想知道,何时才能转到咱这里来。
  正因为宋国的极其富有,诸侯大国都想吞并他,如果吞并不了,也坚决不愿意便宜了别人。所以围绕宋国的战争,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旦宋国被进攻,无须宋国求援,总有好心的邻居主动出兵,助其抗敌。渐渐的,大家都不再轻易招惹他了,就这样,宋国在大国的夹缝里获得了离奇的宁静。在宋国边境的驻军也就基本都是些老弱病残。所以当戴偃出其不意,主动进攻,齐、楚、魏三国自然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他们反应过来,宋国也就很快完了蛋。

  可能正是因为祖先曾经做过周文、周武二王的老大,小小的宋国才会始终不甘心俯首称臣,先后出现宋襄公宋兹甫和宋康王戴偃两个醉心于称霸的君主。这和慕容复执着于复兴大燕是一个原因。看来,祖上阔过也不全是好事!
  宋兹甫拥立姜昭从齐国回来以后,就开始谋划着会合诸侯,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他庶出的哥哥,另一个讲究人宋目夷(字子鱼,别号司马子鱼,鱼姓始祖)劝他说:“以小国举行会盟,容易惹祸,咱们还是算了吧。”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笔者为何称这子姓两兄弟为讲究人。
  当宋兹甫还是太子时,父亲宋桓公宋御说病重,宋兹甫对父亲说:“哥哥目夷年龄比我大,为人忠厚仁义,如有不测,请父亲立哥哥为君!”宋御说没有当面答应他的请求,而是将此事告诉了庶出的长子宋目夷。目夷当场表示坚决反对,他说:“弟弟把国家都让给我了,还有比这更大的仁义吗?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礼制。”为了表明不受让的决心,目夷逃到了卫国,宋兹甫的太子之位终究没能让出去。但这事却在诸侯间传为美谈。这也是姜小白看重宋兹甫,将太子托付给他的重要原因。

  有人可能会说,这哥俩不是在演戏吧?事实胜于雄辩,到底是不是演戏,笔者不说,看完剩下的故事后,诸君自行判断。
  宋兹甫即位以后,封自己的哥哥宋目夷为国相,军政大权全部交予其处理。兄弟齐心,羡煞旁人。

  但这一次,宋兹甫没有听哥哥的话。公元前639年的春天,宋兹甫大摆宴席,邀请包括齐孝公姜昭和楚成王熊恽在内的各国诸侯前来赴宴,地点定在了鹿台——从那里跌倒,就要从那里爬起来,宋兹甫的日记本里肯定写满了这句话。
  顺便说一句,把饿死的爹搁在寝宫中六十七天还能谥曰:“孝”,如果不是在搞笑或者反讽,我只能说即使是春秋时期的谥号也不像传说中那样认真。
  孝顺儿子姜昭自然没有二话,必须捧老爸的朋友这个场;熊恽大概是惦记着蹭几只上好的熊掌,也来了。只是东家在酒席上以盟主自居,多少让两位大国之君有些不开心。更让他们不开心的是,宋兹甫没有经过他们二人的同意,便与诸侯各国约定这一年的秋天再在盂地举行会盟。
  宋目夷见弟弟在危险的路上越走越远,劝他说:“小国争霸,无异于引火烧身,咱还是算了吧。”已经上头的宋兹甫那里听得进哥哥的劝,执意举行会盟。宋目夷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劝弟弟带兵前去,以防不测。结果宋兹甫说:“不带兵的规矩是我定下的,熊恽也表示认同,我怎能带头不讲信用?”——讲诚信,应该是宋国人能将生意做到全球各地的重要原因。
  当年秋天,宋兹甫坚持只带几个随从前去赴约,各国君主也如期而来。会上,宋兹甫和熊恽为谁当老大的事发生了冲突,争吵一番之后,熊恽果断让早已埋伏好的楚军活捉了宋兹甫,想以此要挟宋国。宋兹甫虽然被抓,但内心深处,种下了对楚国深深的鄙视。
  同一年的冬天,诸侯在薄地再次会面,鲁僖公姬申好说歹说,熊恽才给了他一个面子,将宋兹甫放回宋国并继续做他的宋国国君,有一个讲究的哥哥就是好啊。比起被嬴稷扣留的熊槐,他真的是幸运的多了。
  但幸运的人通常并不认为自己幸运,宋兹甫就是如此,回国以后,他怒于郑国支持熊恽做霸主,决定先捡这个软柿子捏一捏,然而,大哥岂是白认的,公元前638年初冬,宋军一出动,郑国立刻就向楚国求救,在这争霸的当口,熊恽不可能坐视不理,马上派大将成得臣领兵进攻宋国,围宋救郑。宋兹甫不得已将军队撤回国内,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摆开阵势,准备与楚军一战。
  宋目夷眼见大祸临头,着急的说:“老天爷放弃我们殷商已经很久了,这仗打不得呀!”不提祖宗好还,一提殷商旧事。宋兹甫跟打了鸡血似的,再也拦不住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