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宗子》
第54节

作者: 沙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斗剑、赌博、招妓……没有他不会的,唯独不爱读书。
  邓攸气得险些吐血,寝食难安,他对女婿并无太多要求。
  家世衰败?他能接受,才能平庸?他能接受,性格鄙陋?他捏着鼻子也能接受……
  但对方绝不能是一个不知上进,自甘堕落的人,这是底线!

  “郑当已经去了一个多月,差不多该回来了……”邓攸停下笔,望向窗外几簇青竹,默默想道。
  下一刻,书室外响起一阵匆乱脚步声,接着一把无比熟悉的声音响起:“主人,小人回来了……”
  看着郑当一身风尘,满脸疲惫之色,邓攸放下笔,很是欣喜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郑当揖道:“有劳主人挂念,此行一切顺利。”
  “如何?”邓攸没头没尾的问道。
  郑当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回道:“刘郎君和前两年简直判若两人,如今身长七尺余,风仪气度之佳,即使放眼整个南阳,亦少有人及。”
  “嗯?!”邓攸一脸讶异的看着郑当,如果对方不是从小伴随他一起长大的家奴,他几乎以为郑当被人收买了。“此言当真?”
  “小人岂敢谎骗主人。”随后郑当将刘景“躬耕养客”、“质书救邻”二事娓娓道来,又言及“带经耕锄,好学不辍”,作诗《劝农》,得到南北士人一致好评,如今名著长沙,出仕在即……
  邓攸听得一愣一愣,久久难言。
  谁?刘景?名著长沙?……

  这可真是天方夜谭啊!
  见主人一副难以接受的模样,郑当暗笑,他当初也被刘景吓了一跳,比主人强不了多少。
  “主人若不信,有书信为证,主人一看便知……”郑当一边说,一边趋前呈上刘景之信。
  邓攸将信将疑的打开信件,一见之下,心中疑虑顷刻间烟消云散。

  一只雀儿“扑棱”“扑棱”扇动着翅膀,在果树枝杈间不住来回跳动。
  夕阳、碧树、雀儿,以及树下花丛间欢笑的人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
  “咻”的一声,一道金色光影破空而至,雀儿躲避不及,被击个正着,登时身躯僵直,栽下树枝,摔落地面。
  金色光影随后又击中树干,坠落于雀尸不远的地方。
  世间弹弓,普遍用泥丸,而眼前弹丸赫然是由纯金制成,岂止是奢侈,简直就是壕无人性!

  几名身穿青绿衣裳,梳着圆包状双丫鬟、娇媚可爱的侍女拍手道:“女郎射得好丸,一发中的。”
  被她们称为女郎的正是邓攸之女、刘景的未婚妻邓瑗,她梳着精美的坠马髻,头上发饰、双耳耳环皆为名贵之物,当世少有。身着一袭彩黄色菱纹纱织长裙,束腰曳地,华丽至极。
  邓瑗本就姿颜姝丽,万中无一,又集世间美好珍贵之物于一身,古语云:“倾城倾国”,大抵也不过如此。
  邓瑗手持竹制弹弓,为方便射击,广袖高高挽起,露出纤细白皙的手臂。听着身边侍女恭维之语,邓瑗绝美的脸上露出轻笑,从腰间锦囊再次取出一枚金丸,引弓弹射向另一只雀儿。
  这次她失了准头,不仅没有打到雀儿,金丸也不知飞到哪去了。
  邓瑗也没怎么在意,反正都是掉落在她的家中,自有奴婢为她寻找失丸,“找不到”也没关系,就当是送给奴婢们的福利。
  “女郎、女郎……”一个年约十二三岁、长了一张包子脸的小丫鬟阿喜一路跌跌撞撞跑进遍植花树的庭院,大声喊道:“郑管事回来了,正在书室与主人叙话……”
  年纪稍长一些的侍女阿姝开口训道:“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小丫鬟阿喜素来惧怕她,吓得直缩脖子,一双大眼睛不住游移。
  邓瑗性格仁慈,素来待下以宽,并不介意小丫鬟阿喜的冒失行为,她更关注对方带来的消息。
  “啊?郑管事回来了?”
  邓瑗一张口,声音清澈动听,如同涓涓泉水般沁人心肺。
  侍女们吃吃笑道:“女郎,你快点去吧。”
  邓瑗面颊微微泛红,心里略有些忐忑,将弹弓和锦囊都交给侍女阿姝收好,步履匆匆,赶往书室。

  在婚姻这件事情上,她与父亲分歧严重,父亲觉得刘景性格鄙陋、才能不堪,对他多有不满。
  而邓瑗则认为既然两人有婚约,那么无论如何都要遵守约定。
  至于父亲所言刘景性格鄙陋、才能不堪,不知比之许升又如何?
  许升是建康年间扬州人,年轻时好赌成性,不治操行,连自己的母亲都奉养不了,而其妻子吕容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勤操家务,奉养君姑,常常流泪规劝丈夫。许升终被妻子感动,后来外出求学,获得了美好的名声,并被扬州刺史部征召为吏。

  吕容能做到的事情,邓瑗觉得自己也一定行,还会做得更好。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妙啊、妙啊……!”
  邓攸读罢忍不住拍案叫绝。难怪郑当言此诗得到南北士人一致好评,这是一首将作者才华、学识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佳作,可谓是金言玉论,字字珠玑。
  诗是绝世好诗,字亦是绝世好字,其所写之字端美雄健,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凛然有威。
  邓攸一见而钟情,爱不释手,连《熹平石经》都变得有些“食之无味”。

  郑当一旁说道:“这首《劝农》是小人离开前,特意向刘郎君提出,送予主人做礼物,刘郎君当着小人的面,执笔一蹴而就。”
  邓攸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忍不住道出心底的疑问:“刘仲达有此才学,为何在襄阳时毫无显露?反而弄了一身污名?”
  郑当推断道:“刘郎君或许是有意藏拙,但他身上的污名却未必是真。小人与他相处多日,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刘郎君绝对是一个性格仁善的君子。”
  邓攸眉头轻轻皱起,一时想不明白,将《劝农》放置一边,观看起刘景写给他的书信,读着读着,邓攸悚然而惊。
  信中除了开篇略做寒暄之外,其余内容讲的都是天下大事,并着重分析了荆州及南阳的局势,某些看法与邓攸不谋而合,而某些看法则截然相反,偏偏又能言之有物,另邓攸难以反驳。
  毫无疑问,论及对局势的把握,刘景远在他之上。

  此子才十七岁啊!
  真是可怖可畏!
  此子于襄阳故意藏拙,返回家乡厚养名望,对天下大势了若指掌,他想干什么?!!!
  邓攸低头观信,越想越是心惊,浑然不知女儿邓瑗进门。
  邓瑗身高七尺二寸,比郑当还高一些,她冲郑当微一颔首,款步来到邓攸书案前,跽坐下来,口中轻呼:“阿父……”

  邓攸猛然抬头,看着女儿花一般娇艳的脸庞,心里不住为她担忧,以前刘景表现平庸,他没少为女儿未来担忧,如今刘景不平庸了,他还是要为女儿未来担忧。
  刘景真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人啊!
  邓瑗目光扫向父亲手中书信,面上不觉露出惊讶之色,哪怕是从她这个角度倒着看,亦能看出其字美妙不凡。
  “少君,这是刘仲达写给我的信,你也看看吧。”邓攸随手将通篇时论的信件递给女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