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万民的道统》
第40节

作者: 北城司
收藏本书TXT下载
  闯营诸将之中,袁宗第性格和李过比较接近,沉稳严肃的一面多于犷悍骁勇的一面。但袁宗第和李过又有不同的地方,李过的性格中冷静沉着的因素较多,袁宗第的性格中则以杀伐决断的因素较多。
  此时袁宗第看着身后明军阵列一片混乱的模样,便赶紧催促田见秀和李双喜,他断定明军遭到闯营主力从侧后方发起的猛烈攻击,已经不复能战了。此时官兵士气大跌、人心慌乱,只要他们再从西阵杀回东阵,一定能彻底摧毁官军的战斗意志。
  “玉峰、双喜,我看官军已经不复为阵列了,现在正是我们再杀穿回去、大枭其首的好时机。此天赐战机,由我做头队陷阵如何?”
  李双喜听到袁宗第的请战要求后,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他在战马上将长矛挽了一个漂亮的枪花,又用腕力将长枪上的血水抖落在地,反驳道:“还是我做头队陷阵,汉举叔来掌握中军吧。今日我不杀官兵大将,今年便都不饮酒了!”
  “好了,我看我们就分成左中右三队,分队蹂躏敌阵便可。”
  田见秀出了一个中和袁宗第和李双喜两人意见的主意,客观来讲,他分骑兵为三队的做法,其实并不高明。毕竟闯营骑兵队伍还不足二十人,分成三队后,冲击力又大大降低了,难以发挥出骑兵蹂阵的全部威力。
  不过一方面是此时官军阵列大乱、不复为阵,即使分兵三队,田见秀相信也可以轻易破敌摧锋;另一方面则是田见秀的为人处世方针使然,他在闯营之中办事,说是宽和仁义,实则就是老好人,处处以维护众人关系、调和矛盾意见为主,这种行事风格既使得田见秀缺乏袁宗第那般的果敢,也让他颇得众心,具备了很强的“集众”能力。
  袁宗第知道时间紧急,官军的战斗意志和士气随时都有可能恢复,必须以连续不断的沉重打击破坏官兵的军心方可。因此他也不再同李双喜争辩,默认了田见秀分兵三队的主意,主动引兵到一侧,约束马兵,结好阵势。李双喜见状,将长矛转了半圈,别在臂膀下后,也勒马到一侧,将中队位置让给了田见秀。
  “好!”田见秀见状喝彩一声,他将一把从富水堡中缴获的花纹大刀斜举起来,刀锋指向官兵中军位置的一面郑字大旗处,说道,“商州官兵守将是参将郑国栋,那大旗之下必是郑国栋的中军所在,我们一鼓作气杀透过去,斩了这个军头!”

  这三队骑兵不急不慢,沉稳调转马头。然后田见秀、袁宗第、李双喜三队人马几乎同时呼喝一声,或用马鞭抽击,或夹紧马腹,使得战马长啸两声后,便猛然冲了出去。
  几十只马蹄越踏越快,蹄声先是像玉珠落盘一般清脆悦耳,继而嘈嘈切切,声音渐渐剧烈了起来,最后伴随着众多将士刀枪碰击擦撞的金石之声,终于像撕裂布帛一样,刀枪齐鸣,铁骑突出,三队骑兵汇聚成一道风暴,席卷向官军阵中。
  此时明军参将郑国栋正在中军之中,他身边只有寥寥几位蒙古家丁做亲兵护卫,兵力十分单薄。眼见着闯营骑兵冲散了好几股溃乱的官兵,向他径直冲击而来,他心中再也难以升起抵抗之意,连忙催促那几个蒙古家丁护卫他向后方逃去。
  “走、走……你们快护住我——护我回去龙驹寨的,重重有赏啊!”
  郑国栋一边连声催促,一边急中生智,下令家丁手擎郑字大旗,往东阵逃窜,自己则绕往后方准备逃命。可中军大旗突然向东转移,更让阵中少数还在组织抵抗的官军军官和士兵们军心大乱,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说郑参将已经跑了,其余士兵便一窝蜂丢下了手中的刀刃兵器,转身开始跟着狂奔了起来。
  为了配合李自成主力的侧翼攻击,而不惜体力已经耗竭,拼死下山冲击官兵阵列的刘宗敏、李过两队,本来情势已十分危急了。这时官军突然自乱阵脚,纷纷丢弃甲仗器械逃跑,刘宗敏和李过都是久经战阵的人物,岂会错过这种好时机?
  特别是刘宗敏,前面受限于兵力有限,他勉力支撑,身披数创,几乎身死官兵之手,打了好久的窝囊仗。此时官军士气全丧,全军溃败而逃,刘宗敏当然要好好报仇,痛打落水狗,以一抒心头之愤了。
  他忙将其他人马交托给李过指挥和部署,自己则骑上老马蹄儿爷,带着体力尚存的十几名锐卒,紧紧咬在官军的身后,一边驱赶他们、加速官军的大溃败,一边寻机斩杀几名还存有一定胆气和斗志的敌军士兵。

  而在官军东阵侧翼那一面,李来亨和白旺则率队沿着官军阵列的腰部,将这支溃败的大军,从侧面截为两段。
  小老虎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等场景,就在不久前的刚才,官军勉强维持一定组织和抵抗的时候,他还大感棘手,甚至觉得胜败还在两可之间。可只是这一小会儿过去,士气崩溃后的官兵便成为了案板上的鱼肉,战斗力低到李来亨几乎无法想象的地步。
  他和白旺带队截击一部官军后,这些人居然就把武器随手丢在地上,然后或抱头蹲伏在地上,或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任李来亨和白旺带领的士卒肆意攻击,也毫不还手。
  这又给李来亨上了一节军事理论课,对士气的打击,远比对人身的打击来得更可怕。当一支军队的士气崩溃以后,它就不再是一支军队了,而成为了毫无抵抗能力的待宰羔羊。
  李来亨过去还会奇怪,古代怎么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事。以他投入闯营以后的作战经验来看,就算一个人强悍似刘宗敏、骁勇如刘芳亮,那也最多斩杀七八人便毫无体力继续作战了。可古代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事中,不乏有人可以靠少数兵力击败相当于自己十倍以上数量的敌军。
  看来这种战事,就是在士气和组织上将敌军彻底瓦解了。这之后的战斗,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战斗了,而是在驱赶和屠戮。
  站在一座小土坡上观望战局的李自成,确认郑国栋的军队已经全数崩溃瓦解后,才终于不紧不慢地亲自率领中军部队投入收尾战斗之中。他和身边始终保留着作为预备队的二十多名战士,一鼓定音,给这场明军的大溃逃,补上了最后一曲尾声。

  第三十章
  从龙驹寨和竹林关的西南面渡过丹水,再从丹水南岸的河岸向前走一段时间,就是此次李自成和明军参将郑国栋所部兵马交战的战场了。
  他们交战的那几座山头都没有名字,但这几座山头之间的山谷向前延伸,到接近丹水南岸的地方,形成一片较为开阔的谷地。这片谷地倒有名字,给官军做向导的当地人称其为军岭川。
  当郑国栋的大军全盘崩溃的时候,被他出于独吞军功的目的,而被留置在河岸的艾国彬所部,也渐渐发觉了前方战局的变化。
  艾国彬本来正不满于郑国栋的安排,待在河岸一个临时修建起来的小营地里,让幕僚和书办奋笔疾书,准备在督师阁部杨嗣昌、秦督郑崇俭等人面前狠狠参上郑国栋一本。可他的告状信还没写完,便从军岭川前方的山谷里,不断发现一些溃逃回来的官军逃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