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37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旁边有黄门禀告,这正是官家的旨意,是万岁让把碑打碎的。

  这时蔡京知道真相,本应沉默,但他竟然高声叫喊:碑可毁,名不可灭!
  这样事情可就麻烦了。
  你身为帝国总理,竟然不与领袖保持一致,而且还犯了章丞相曾布等人的错误,在最高领导面前,无人臣之礼,这是犯忌讳的 。
  当初他就是这样引诱曾布犯错误,在皇帝面前吆喝,如今自己竟然不知不觉犯了同样错误。
  老蔡声音分贝很高,响彻殿廷,刚好来临朝的赵佶听到,瞅了蔡京一眼,面带不悦。

  这情景被蔡京政敌看的清楚。做部下的,观察领导颜色,对症下药,实在是一门必须修炼的真功夫。
  赵挺之被蔡京迫害,被迫辞去右相。他对老蔡恨到骨头,和朋友同事聚会,总是抨击蔡京罪恶。他与刘达关系很铁

日期:2009-03-06 11:11:45

  赵挺之与刘达协商,不乘机打下这老贼,更待何时候?
  刘达给蔡京一炮,奏其专横霸道,目无君主,党同伐异,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兴役扰民,耗费国资,应罢免其宰相职务,以安定国家,保护人民。
  皇帝犹豫。
  这时,他那老天爹爹又表态了:
  太白金星白天行经天空,与太阳争光。据占星家分析:天无二日,太白白天放光芒,人间有人想立王,主弱臣强,将有刀兵之祸,血光之灾。

  皇帝想,谁能与寡人争夺天下?蔡老贼就是危险分子。
  他终于下定决心,撤消蔡京宰相职务,让他做太乙宫使,留居京师。暂时停止蔡推行的刻薄法令,不让地方进贡礼物。
  将赵挺之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吴居厚为门下侍郎,刘达为中书侍郎。
  皇帝召见赵挺之说,寡人看蔡京的恶劣行经,确实和您说的一样。太奸险,援引死党,布满朝廷;让他的儿子蔡翛作亲卫郎,每天窥伺朕的行动!这样的奸贼,应该远离。你就尽心辅助朕吧。
  他忘记4年前,也在这个地方,他是如何欣赏蔡老贼的。

日期:2009-03-06 17:10:42

  赵挺之开始拨乱反正,与刘达一起,纠正蔡京的错误路线。还劝皇帝别老是喜欢发动战争,西夏战争这么长时间,国家和人民都遭受损失,不如和解共生。
  宋徽宗醒悟道,蔡京提携童贯,挑起西北战事,生灵涂炭,这哪里是君主爱民的本意啊,不如讲和,缓解边患。你们去商议个好办法给寡人吧。
  赵挺之散朝后,对同僚们激动地说,万岁英明,我等应当欢欣服从。
  但得到多数人的冷笑,支持者寥寥无几。蔡党羽众多,他有点对付不了。
  赵宰相安排刘达草疏,请求撤回五路经略使,大军班师。开诚布公地对待西夏国王。
  西夏也感觉打不起仗,同意讲和,仍修岁贡。
  你看,运行的很好啊。假如一直走下去,国运昌盛,黎民万福。但假如这样坚持不懈,那宋徽宗就不叫宋徽宗了。


日期:2009-03-07 15:43:19

  28.深夜,蔡王“病薨”
  仔细端详宋徽宗的眼,你会发现那眼神很毒。
  罢了蔡京丞相后,赵佶把眼光又盯到能和他争夺位子的危险分子--蔡王。
  这个蔡王就是哲宗的异母弟弟简王似。
  哲宗升天后,章惇竭力主张立他为君,幸亏当年向太后力排众议,主持正义,粉碎了章惇的图谋,才让风流浪子端王继承大统。

  他虽然被寡人晋升为司徒、太保。可他一直有不臣之心,说皇位本来是他的,是向太后偏爱端王,才编造了神宗、哲宗的遗言,违反了杜太后的遗诏。他不甘心失败,自以为皇帝位子非己莫属,其根据是开国之初,杜太后就立有金匮《约誓书》,让太祖在百年之后传位给同母弟晋王赵光义。
  皇上听到这大逆不道的言论,很想依法严惩。言官们上疏说:“蔡王年纪轻,说话出于无心,陛下应学习虞舜爱护弟弟的崇高榜样,至亲骨肉之间要一切包容,不能产生裂痕!”
  皇上也感觉自己得到大便宜,不应该太小气,决定不再追究蔡王,只将他的身边人员送到最高法院(大理寺)去审劾,另外派人去“侍奉”蔡王。新派去的内侍名义上是侍奉,实际上监视。天下是朕的,你个没权势的小猴子能跳到哪里去?
  皇帝是个好学的青年。他决定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主要了解是太祖如何决定遵守杜太后教导,把位子不给儿子,给弟弟的典故。

日期:2009-03-07 20:54:28

  蔡京任丞相后,皇上在听他讲《祖宗宝训》时,曾几次拐弯抹角地提起自己心中的疑问。
  蔡京心想:作为太宗的子孙,提出这一疑问,你白痴啊,你祖宗怎么得到的江山?谁不知道啊?
  假如老夫实事求是地说,皇帝不高兴。不说他还不高兴,那就中性地说,让你自己领会。
  老奸巨滑的蔡丞相说:“仁宗时僧人文莹写了《湘山野录》,提出了‘烛影斧声’一说。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开启了百年论争。前几年臣起草诏书,下令烧毁元祐党人所著的书籍和版本,上述两书也列为禁书。至于杜老太后的遗命,《太祖起居注》中并无记载,直到仁宗时所修的《三朝国史》才提起此事。金匮所藏《约誓书》,在太宗即位后第六年赵普才奏明圣上。”

  蔡京聪明绝顶,回答的极其巧妙,剩下的事是请小赵根据老夫所列的书目,自己去研读和寻求答案了。
  赵佶拿出钻研书画的精神,孜孜不倦,窥探幽深,求索隐微。他让书艺局的内侍贾祥找来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和书籍,逐一细读。
  逐渐地,一幅让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日期:2009-03-09 10:58:29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蒴风凛冽,大雪飞扬,地上落雪数寸。
  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说是商议国家大事,屏退侍从,哥俩酌酒独饮。
  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或明过暗,晋王身影突然离席起身,似乎在躲避或推辞什么(烛光影下,晋王避席不能再饮),仿佛晋王的影子连连在窗上摇晃。
  不久就听见宋太祖用柱斧(一种镇纸文具,玉或水晶制作)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做,好做!
  三更时分,太祖解衣就寝,遥闻鼾声如雷。

  晋王离开。
  五鼓时分,皇帝驾崩,大臣见太祖遗体“五色温莹如汤沐”。

日期:2009-03-09 11:23:21

  开宝皇后闻讯后,马上让内侍头目王继恩去召太祖的儿子德芳。而王继恩自做主张,去召晋王,入王府后见晋王的心腹程德玄也正坐在开封府外。
  程是晋王的心腹,精通医术。
  王惊问你怎么会在这里?
  程回答,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在我家大门口呼唤我出去,说晋王召见,我出去后没看见人影子。回去后又是如此,连续3次。我担心晋王身体,就前来探视,正在门口休息,碰见你了。
  天快亮了,晋王却没休息,而是在灯下看书,似乎在等待什么。
  听说皇兄暴毙,一脸惊讶。却犹豫不决是否要进宫接班。还说要和家人商量,说完进了卧室。

  王继恩等的不耐烦,大声叫道: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先了。
  赵光义赶紧出来,和王继恩程德玄一起进宫。
  到了殿外,王继恩让晋王在外面等待,他进去禀报。程德玄袖子一甩,不耐烦地说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等待什么?
  说罢就和晋王一起闯进。
  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答:晋王至矣。
  五大三粗的赵光义出现在年仅25岁的年轻嫂子面前。

  宋皇后面脸惊讶,知道大势去也。哭着喊道:我们母子的性命就托付于官家了。
  赵光义也流泪道:不要紧张,我们一起共保富贵。

日期:2009-03-09 11:55:09

  官家是五代到宋朝对皇帝的称呼,该词汇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
  宋皇后如此称呼赵光义,显然是不情愿下的卖乖求情举动。从惊谔到哀求,否则下场肯定很难看。即使如此,赵光义也对她怀恨在心,开宝皇后是太祖正式册封的皇后,而死后不以皇后之礼埋葬,可见对她很嫉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