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35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荣耀中的苏秦,在漩涡中不得安宁哦。
  怀着美好的愿望发起一个运动,运动未成气候时,惟恐不能作兴做大,到了大呼隆爆发,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谁都身不由己,还能节制呀?!

  未及发挥正面优势作用,合纵组织内部已经打得天崩地裂。个个诸侯,外交辞令说的悦耳动听,骨子里大家都是老大谁听谁呀?更何况,秦国还派出犀首公孙衍到处挑拨离间……就算铁板一块的组织,也经不起架不住反间计的破坏腐蚀呗。
  做了一场南柯梦,苏秦转一大圈又回到起点——北京(燕都蓟城)。
  此时,老靠山燕文侯刚刚呜呼哀哉。接着,就是他的儿子上台。
  新君即位,齐国就趁着燕办丧事之际,发兵夺走十座边城。
  燕国新老大对苏秦抱怨说:“以前先生您到燕国来,是先君资助您去见赵侯,才使六国合纵订立盟约。可是口血未干,齐国却率兵攻打赵国去;如今,它又来攻我燕国。因为您的缘故,燕、赵都成了天下笑柄。请问,您能为孤收复被侵夺的土地吗?”
  苏秦听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躲藏起来;他自己也深感惭愧,只好硬着头皮说:“Sorry!非常抱歉,请让我出使临淄,为燕国收回失地。”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苏秦依然用谆谆善诱的说话腔调,哄得齐王吐出了抢去的那些土地城池。因为按照苏秦的逻辑说法,燕国新老大是秦老大的女婿,欺侮了燕国也就得罪了那个秦国。
  相反,齐国要是归还燕国十座城,也就同时赢得燕与秦两国的深厚友谊;如此,大王号令,天下就没有谁敢不服从。换句话说,大王表面上卖秦一个面子,实际上相当于支付十城的代价而换取天下霸业!
  我们得承认,春晚“赵本山卖拐”的那点本领,是从苏秦那里学来的。
  正如大奸似忠,反过来也成立:大忠似奸。
  苏秦的出色表现,却令背后的燕国君臣起了疑心。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挤兑苏秦,说他这个家伙反复无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他的言论中听不出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结论是:重用这号人,迟迟早早总会引起祸事发生。


日期:2010-01-06 11:16:04

  回到燕国之后,苏秦非但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褒奖,连出国前的那份官职也被别人永久性的代理了去。这使苏秦大感郁闷,忍不住就去求见国君(其时尚未称王),他要为自己讨个说法呗。
  苏秦说,有人以“不诚实”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可是,我之“不诚实”正是主公您的福气啊。我听说:忠信的名声都是为自己而建立的,进取的行为都是为别人而做的。
  “现在,假如有曾参一样孝顺、伯夷一样廉洁、尾生一样信实的人,让这三种人来侍奉主公,您以为如何?”苏秦委婉的假设说。
  “那挺好的呀!”燕老大不假思索回道。
  “像曾参一样孝顺的人,照道理绝不离开他父母在外面过夜,您又怎能使他步行千里前来燕国,侍奉处在险境中的国君呢?”苏秦显然激动了,“像伯夷一样廉洁的人,决不肯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样的‘三不’人士,又岂能为您到齐国去取回丧失的国土?还有像尾生一样坚守信用的人,恐怕也不能为燕国效劳啊!可以说,我这个东周陋巷走出来的平民,把老娘抛在东周,为革命东奔西走,乃是更高意义上的忠诚信实啊!也许正因如此,我才得罪了身居上位的人……”

  “你本就不是个忠信之人嘛,”国君实话实说道。“难道有人因为忠诚老实而得罪了君主吗?”
  “太有哇!我讲个故事,您就知道了。”苏秦于是走上百家讲坛,绘声绘色地讲述诲淫诲盗的红楼梦和水浒传之类名著。完了归纳道:“这说起来呢,我的罪过,很不幸就像那个侍妾,为了保全男主人和女主人,却免不了挨男女两主人的双重暴打。就这样,忠诚老实成了莫名其妙的罪状。”
  燕老大听得入迷,津津有味;事实证明,讲真话干实事的人,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一不小心,还容易身败名裂耶。所以,难得有像苏秦这样的,也就大忠似奸了。
  国君鼓掌说:“讲完啦?那好,先生您还是官复原职吧。”
  苏秦得以继续获得新燕侯的信任,还做他的宰相行当。

  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楚国的楚威王熊商死了,儿子熊槐当上楚王(楚怀王);宋国发生了宫廷政变,老弟打跑了老哥;邯郸的赵语上天做了赵肃侯,年少的太子赵雍登上宝座……尽管合纵的事已成昨日黄花,无人再去提起……
  但是苏秦同志终于在北京(蓟城)过上荣华富贵的幸福生活,连兄弟苏代和苏厉都成了国际事务的行家里手(纵横家),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哩。
  吃饱了穿暖了,这人就开始思考淫欲也。(饱暖思淫欲)
  苏秦自己翻身得解放后,日子一长就跟前国君燕文侯的夫人勾搭成奸——也不知是谁先勾引的谁,总而言之是滚到一个床铺上去了。偷偷摸摸,过了不知多长时间,历史专家没有记载清楚嘛,这“苟且”之事被狗仔队发觉,报告给现任领导。
  其实,苏秦也胆小怕事的,据说吓坏了,几乎吓成阳萎。
  国君却不曾难为他,甚至也没说过什么难听话恐吓他,照样很尊敬的客客气气厚待他。可苏秦仍然担心迟早会被阉成太监,还是小心为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呀,他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六国贩骆驼的苏大丞相,于是自告奋勇跟领导说:“我在燕国工作,并不能使燕受到诸侯重视;若到齐国,我就有办法对燕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很客气,说:“听凭先生的意思去做就是。”
  苏秦假装在燕国犯了路线错误(明明是生活作风出问题嘛),一溜烟跑到齐国,强烈要求“政治避难”。这时候的齐国,正处于兴旺发达时期。齐(威)王很爽快的收留下国际名人苏秦,用他当客卿,做国策顾问。

  苏秦与齐王,也算老交情了。
  早在当年“为赵合纵”时,齐王就已经领教过苏秦的演说风采。有些话,至今犹在耳畔回响,未曾忘记。苏秦当时分析世界大势说:——
  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胜败存亡之机决矣。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
  齐则不然。隔韩、魏之地,且过卫国阳晋之道,经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则千人不能过。秦欲深入图齐则狼顾,恐韩、魏议其后。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
  很明显,秦不能害齐。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
  苏秦的见识,很让齐王折服。只不过,齐人自有打算而已;换言之,合纵之事对齐国其实并非那么迫切的。与秦修好也压根儿不是怕秦,不能说绝没有“远交近攻”的下意识。所以,合纵之破局往往先从田齐这里开始。

  也因此之故,苏秦对齐国实则早有怨忿之意。
  其实,这个时候邹人孟轲也在临淄混江湖,闲常日子就在稷门外的稷下学宫,与一大群“臭老九”高谈阔论。简单说,孟轲跟苏秦、张仪一样,也是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理想。
  孟轲与苏秦、张仪之类时务派高手相比,显然暗淡无光;也许是同行三分怨,搞得一肚子气。所以当人们纷纷议论张仪、苏秦是大丈夫时,他坚决反对,说:这算什么大丈夫啊。(是恶足为大丈夫哉!)
  他自己给“大丈夫”下了个定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毫无疑问,这个时期,临淄正是人才济济猛人如云盛况空前呵!

日期:2010-01-07 14:18:51

  002田婴同志二、三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