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用了4年才能和其他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第3节

作者: 无言de错误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时那会,在高校成立社团比较容易,如果有学生有想法,就去学院或者系里跟辅导员沟通,沟通完了向学校写个申请就可以成立。不过成立后,学校貌似也没啥经费,各个学院自己解决办公经费和办公场地。这个社团的负责人就简称C吧,C成立社团后,开始打海报招聘人员,我当时闲着没事就报名了,跟他招聘的时候一聊非常对脾气,后来就成了好朋友。社团的活动我参加了一些,当并不多,平时跟C联系也不多。不过这没有妨碍我和C成为好朋友,并且互相欣赏。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在04年,05年,中国开始鼓励创业了。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丁磊的网易、陈天桥的盛大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高校里不安份的年轻人的神经。也许是扩招后,国家也意识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个问题,就开始对创业进行各种鼓励,大规模开始宣传硅谷的创业精神。那时候,楼主很年轻,也很振奋,还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省里、市里组织的创业大赛,写创业计划书,做简单的财务报表之类的,忙的不亦乐乎。还妄想,万一哪天咱的计划被哪个大款看上了,砸进来几百万,咱直接就当老板了。但这种填上掉馅饼的好事,一直没有出现。

  转眼到了05年,按正常进程06年6月我就毕业了。05年秋季开学后,上了两个学月,就开始实习了。学院把人分成两批,以后打算进酒店的,学院统一组织好送到外地的酒店实习,有的送到新加坡,有的送到北京、广州等酒店较发达的城市;想进旅行社、景点的可以自己联系;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可以继续呆在学校备考。当时楼主自视甚高,既看不上去酒店当服务员,也看不上旅行社的导游或者景点的工作人员,于是就报名考研了。说实话,考研也就是试试,自己根本就没打算考上,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允许继续读了,那时候貌似研究生基本上没有公费了。报名考研的好处是,可以自己呆着,想去图书馆看书就去看书,不想看书,自己找工作也行。

  那时候貌似C也开始清闲了,去图书馆或者别的地方的时候能经常碰到。后来C就跟我聊,说毕业了找工作也没啥好的(他当时学的应该是信息学院一个叫数学计算的专业,据他自称是学了一堆数学,实用的东西也没学到,还折腾的挺痛苦),还不如自己干点啥。我俩一拍即合,我反正闲着也没事,而且也没有到毕业的时候。于是,我们决定一块干点啥,C又拉上了他高中的朋友W。我们三个人一块吃了顿饭,决定自己“创业”。

  说起创业,我们三个当时都没啥工作或者经商经验(我小学暑假的时候从冰糕厂5分批冰糕然后1块卖,W暑假自己在海边沙滩租棚摆过摊,C见过家里以前做生意,我们的经验就限于这些),兜里也没啥钞票(C当时大概有1万的闲钱),但就是胆子大,敢想。说干就干,C找一家小代理公司注册了一家公司,估计也就是千把块钱,注册资金貌似是3万还是10万,记不太清了,资本金不用实缴,代理公司搞定,记账报税什么的,我们也不用管,让财务代理公司负责,甚至办公场地我们都没有,嘿嘿,也是代理公司注册到了一个酒店的一间办公室的。说白了,三个穷光蛋,花了千把块钱,注册了一个没办公场所的皮包公司,弄了公章之类的玩意,打算空手套白狼。不过当时,我们没这么想,我们想的是,我们要从极其艰难的条件,开始创业了,要白手起家了。

  公司成立以后,找项目成了核心问题。说实话,当时真不知道干啥,看哪都有机会,但干起来貌似都不好干。现在我们当时折腾的项目我自己有些已经不急得了,就拣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说吧。
  我们想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帮企业在校内做宣传推广。当时很多企业在高校推广他们的产品、服务或者形象。比如,移动经常搞活动推广动感地带,招行进场去高校发他们的学生信用卡,康师傅、统一动不动喜欢搞校园歌手大赛。。。。之前我们做过社团,做过社团的都知道,搞活动可以找这些冤大头们拉赞助。帮他们做做宣传,然后从他们那拿点零花钱或者说是跑腿的辛苦费。

  当时我们也是习惯性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以后会详细提到,在人生职业发展过程中,这是个绕不开的东东),就想专门帮企业做校园推广,然后赚钱。可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块听难做。因为这些企业做校园推广,和社团、学生会或者团委合作,看重的是这些社团、学生会或者团委能够帮他们取得在学校“合法”活动的许可。说白了,企业凭什么要赞助社团或者学生会,因为高校不是自由市场,不是那些企业可以合法经商的地方。如果企业要进去,必须借助什么载体,而社团、学生会可以去学校申请说自己搞什么活动,然后活动经费是某某企业赞助的,而学校方面,对于学生活动,不好太压制,总不能让学生连个业务爱好都没有吧,但又不愿意给学生活动撒钱。。。。。好吧,那就开一个口,学生可以自己搞活动,经费自筹,可以自己拉赞助。。。。于是,各种活动如火如荼,学生有了活动经费,企业能光明正大的做商业推广,一拍即合。不知道现在高校的活动都是怎么搞的,反正我们那会就是这个套路。。。。对于我们的公司来说,既然已经成立公司了,就不是学校的了,搞活动凭什么让学校给场地、给便利啊,如果给也可以,一次活动交一些场地费什么的。但交了那些费用之后,再从企业那拉赞助搞活动的话,就没有赚头了。。。学校还真是聪明。。。。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在反复的推演和试探性的找了几个企业之后,发现不太靠谱,然后就放弃了。。。

  项目经验总结:为企业在高校做推广是一个贫矿,开采不出利润。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专业的公司在做这个项目?那绝对不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想到,这年头聪明人多的是,如果一个明显看起来会有利润的项目没人做,那绝对是因为你是外行,你没有了解透这个项目潜在的成本和风险,这些成本和风险已经足够高,高到企业专门去做的话会无利可图。。。。当然,这个并不是我们当时的阅历所能理解到的,是我的一个老师M一次跟我探讨另外一个同学所做的一个生意的前景时说的。不得不佩服,M看的很准,因为另外一个同学原本信誓旦旦说很有前景的项目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后貌似也放弃了。

  第二个项目是想做培训。当时各种考研培训很火,校园里到处是他们的海报。我们几个想了一下,觉得大学生学的都是课本知识,可能会缺乏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于是就想对这块进行商业化运作。比如,设计一个课程,20个课时,包括沟通技巧、演讲能力、职业规划诸如此类的东西。一个课程收个五六百,如果一个课程收30个人,毛收入15000;请讲师,一个课时给200,20个课时4000;场地找家培训学校租,反正大把的教师闲置,一个课时给100,20个课时也就2000;印些教材,几百块钱就搞定了。粗略一算,毛支出也就8000。要是招到人开一个班,就可以套个七八千出来。帐这么一算,不错,值得做。说干就干,马上就准备策划课程并找相关方面的老师。课程怎么做呢?从哪找老师呢?这难不倒我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