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24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觉理直气壮的阿里讨债不成勃然大怒,借口土耳其收留了埃及的叛徒出动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向土耳其,接连大败土军,兵锋直指君士坦丁堡。腐朽至极的土耳其此时不但打不过沙俄,甚至连自己的奴才都打不过了。情急之下土耳其只好主动呼吁列强干涉自己的内政。
  虽然英国和奥地利是主张维护土耳其领土完整的,但此时正值比利时革命,英国正在忙于和法国争夺对自己更为重要的比利时,无暇分身;奥地利自身力量较弱加之国内爆发起义后院起火,无力援助土耳其;普鲁士在土耳其没有什么利益,只在口头上表示支持;而法国一向是埃及的支持者,很高兴看到埃军取胜;如此一来唯一有实力也有兴趣干涉土耳其的就只剩下了俄国。
  土耳其当然知道这是引狼入室,但就好像“溺水的人在绝望中连条蛇也要抓住(转引自[美]巴巴拉·杰拉维奇:《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世纪(1814—1914)》,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2页)”(2)一样,走投无路的土耳其于1833年1月正式请求俄国出兵援救。
  待命已久的俄国舰队立即驶进博斯普鲁斯海峡,停泊在君士坦丁堡城下,陆军也上岸驻扎在城下严阵以待埃军的进攻。
  英法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要求俄国退兵,否则两国的舰队就要开进达达尼尔海峡。英、法、奥三国还共同向土耳其和埃及方面施压,要求他们尽快达成和议,以消除俄国出兵的理由。
  1833年4月8日,土耳其和埃及在三国的压力下被迫达成和议。但俄国却以保护君士坦丁堡的功臣自居,迫使土耳其签订了《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规定俄国舰队可以自由出入黑海海峡,但土耳其却必须向别国军舰封闭海峡。这就使黑海变成了俄国的内湖,英法再也没有途径进攻俄国。但俄国舰队却可以自由的攻击地中海的任何目标然后躲进黑海,依仗黑海海峡两岸炮台的保护获得绝对安全。这无疑是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英国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废除这个条约。

  埃及在战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被迫退兵,心中愤愤不平,一心想从土耳其身上再多捞一些好处。而土耳其也对埃及的叛乱义愤填膺,经过一年的摩拳擦掌,1839年4月两国又开始大打出手。土耳其陆军惨败,海军也因为内部矛盾而叛逃埃及。土耳其苏丹已经做好再次忍辱偷生的准备,没想到列强却主动干预了。
  英国想趁此机会把俄国从黑海海峡赶走,要求埃及停火。埃及的阿里不服,坚持要把战争进行到底,结果惨遭英奥联军痛殴。一直支持埃及的法国迫于英国的压力也要求埃及和谈。失去了法国的支持阿里被迫再次与土耳其和谈。但英奥赤膊上阵以武力干涉土埃战争的目的除维持土耳其的完整外,主要还是想把俄国从黑海海峡赶走。
  1841年英、法、俄、普、奥五国签订《伦敦海峡公约》,规定黑海海峡由国际共管,并对各国军舰封闭,这其实就是废除了《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俄国数十年流血流汗所取得成果在英法奥三国的威逼下灰飞烟灭,这就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土耳其却因为海峡处于共管地位而受到了国际保护,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1页
  (2)转引自[美]巴巴拉·杰拉维奇:《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世纪(1814—1914)》,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2页

  日期:2016-03-02 14:50:11
  第五章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缘起于土耳其国内的宗教问题,但只要有俄国人存在那土耳其国内出现的任何问题最终都会引到黑海海峡上来。
  土耳其境内的耶路撒冷及耶稣出生地伯利恒被基督徒视为圣地,由罗马的天主教会管辖,从十六世纪开始信仰天主教的法国成为圣地的管理者。当时的土耳其国力强大,圣地的管辖权之所以能被控制在罗马教会和法国手里是因为他的宗教宽容政策。到十八世纪末随着法国爆发大革命,信仰东正教的俄国趁机取得了圣地的管辖权。
  1851年12月时任法国总统的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并于次年登基称帝。拿破仑三世的皇位并不稳固,为了争取国内外天主教徒的支持拿破仑三世遂开始与俄国争夺圣地的管辖权。而俄国一向以“东正教的保护者”自居,坚决不肯交出圣地的管辖权。非但如此俄国还想趁帮助奥地利镇压1848年革命而获得的有利地位迫使土耳其对俄国重新开放黑海海峡。
  1853年2月俄国派特使出访土耳其,以武力胁迫土耳其承认俄国对圣地的管辖权,并正式承认俄国对土耳其境内所有东正教徒的保护权。1774年俄土签订的《库楚克—开纳吉》条约只是要求土耳其保护其境内的基督徒及其教堂。虽然俄国从此便以“奥斯曼帝国东正教基督徒的保护者”自居,但土耳其却并不承认。
  土耳其境内有1200万东正教徒,如果土耳其答应了俄国这一条件那无疑将会使沙皇尼古拉一世成为“土耳其第二个苏丹(转引自[苏]弗·彼·波将金:《外交史》第1卷(下),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823页)(1)”。俄国在土耳其的野心引发了英法的关注,在英法的支持下土耳其拒绝了俄国的要求。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印度对于大英帝国来说越来越重要了。英国无法忍受由地中海通往印度的贸易线路和陆路交通受到俄国的威胁,同时英国在土耳其也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1848年英土两国的贸易额即高达1200万英镑。
  1853年7月3日俄军进攻土耳其多瑙河流域地区,10月16日土耳其向俄国宣战。英国反俄声浪高涨,“如果不在多瑙河挡住俄国人,我们将不得不在印度河阻挡他们(转引自[英]威廉·爱德华:《英国对外政策史(1815—1933)》,第43页)”(2)。
  1854年1月3日,英法联合舰队应土耳其政府邀请驶入黑海海峡。1854年3月27日英国向俄国宣战,次日法国也向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全面爆发。
  还在实行农奴制的俄国腐败无能,只能在更腐败更无能的土耳其身上大展神威,根本不是英法的对手。以1855年9月8日塞瓦斯托波尔失陷为标志,俄国输掉了这场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洲大国之间的第一次大战,在这次战争中蒸汽动力的铁甲舰第一次应用于实战;由于电报已经发明所以战地记者可以将战况当天发回伦敦,摄影技术也第一次被应用于战地报道,这使民众舆论对战争的进程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要提到的是英国的南丁格尔女士震惊于伤兵的悲惨状况,自愿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护理,使伤兵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并极大的改善了伤兵的医疗生活条件。由于她每天晚上都提灯巡视伤患,所以被伤兵亲切的称为“提灯女神”。她后来用政府奖励她的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被誉为现代护理学教育的奠基人。在这位伟大的女士面前俾斯麦拿破仑之流只不过是蚂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